“阿诗玛”是什么人?

我不懂???

  阿诗玛
  小石林内,有一泓湖水碧波粼粼。湖畔屹立着一座独立的石峰,每天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留影。瞧,那颀长高 挑的身段,风姿绰约的动人体态,还有那包头衫,身后的背篓,多么像一位彝族撒尼少女啊!这就是著名的阿诗玛石峰。

  现在阿诗玛已经成为彝族女子的代称,说起她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呢。

  从前在阿着底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 光,就给她取名叫“阿诗玛”,也就是金子的意思。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亲相爱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 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 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撒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条猛虎扑向阿黑, 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从此,你怎样叫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传说故事还被 改编成了电影、大型歌舞剧,在国内外放映和演出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阿诗玛的故事也随之广为流传。

  《阿诗玛》

  撒尼族民间叙事长诗。1953年5月,云南省人民文工团深入到撒尼族人聚集的路南县圭山区进行发掘工作,历时三个月,搜集到《阿诗玛》的异文传说二十种。后由公刘、黄铁、刘知勇、刘绮等对异文进行了整理、润色,于1954年发表。1959年,李广田在这个基础上作了加工,并写序文,于1960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长诗《阿诗玛》塑造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阿诗玛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这两个撒尼族青年的典型形象,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一种香烟.是红塔烟草有限责任公司,玉溪卷烟厂出品.为84mm烤烟型香烟,烟气烟碱量:1.2mg.焦油量:15mg,烟气一氧化碳量:15mg
  售价7元左右

  《阿诗玛》

  歌剧片。海燕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

  云南阿着底地方有个白族姑娘名叫阿 诗玛,她聪颖美丽,与青年阿黑相爱 。头人热布巴拉之子阿支,贪婪阿诗 玛的姿色,心存歹念。一次,阿支在 传统舞会上戏弄阿诗玛,遭到严厉斥 责。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 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 ,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 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 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 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 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 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 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 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 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 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 。 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 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 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 。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 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 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 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 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 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 万载,长留人间。本片于1982年获西 班牙桑坦德第三届国际音乐舞蹈电影 节最佳舞蹈片奖。

  编剧:葛炎、刘琼(根据同名民间长诗改编)
  导演:刘琼
  摄影:许琦
  美术:丁辰
  作曲:罗宗贤、葛炎
  录音:苗振宇
  剪辑:陈祥兴
  主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崔超明、黄琼英、柳杰、冯奇

参考资料:http://bk.baidu.com/view/20760.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7
小石林有一个“阿诗玛”石,风风雨雨,她都在那里翘首以待,等待阿黑哥的到来。

相传土司热布巴拉家向阿诗玛家提亲,没有结果,便把阿诗玛抢走。这事被阿黑哥知道了,他翻过七七四十九座山,从远方牧场匆匆回去救阿诗玛。回到家后,阿诗玛已被抢走三天三夜了。他又骑上神马跨过九九八十一条河赶到热布巴拉家。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救出了阿诗玛。

阿诗玛和阿黑哥欢天喜地,骑马踏上归途。他们不知走了多少路、跨过几条沟、翻了几座山。天黑下来了,风大起来了,为了早日到家,他们顾不上这些,还是继续往前走。走着走着,一阵乱风过后,天上乌云滚滚,四野雷声隆隆,眼看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他们只好双双下马,但在黑夜里什么也看不见,结果两人迷了路。这时风又大,雨又急,看是看不见,喊是喊不应。山洪下来,水越来越深,他俩走散了,谁也找不到谁。洪水渐渐退去后,阿诗玛和阿黑哥又碰到一起,但两人都已迷失方向。他们正犯愁时,一只嗡嗡叫的小蜜蜂朝他们飞来。蜜蜂围绕他们转了三圈后,开始讲话了:“嗡嗡嗡,嗡嗡嗡,今晚就来家歇,我家就在岩洞中。”于是阿诗玛同阿黑哥朝着小蜜蜂飞的方向走去。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 ,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蜜蜂领着阿黑和阿诗玛进了石林,这里又湿又滑,阿诗玛伸手想找个癞石头扶扶,不料一下粘在了崖壁上,再也下不来了。她只好伤心地对阿黑哥说:“阿黑哥啊阿黑哥,快快想法救下我,去找白猪、白公鸡,拿来祭献神爷。”

阿黑哥听后,又伤心又着急,他擦干眼泪,又翻过四十九座山,八十一条河,最后找来白公鸡,但是走遍九村十八寨,就是找不到白猪。没办法,他只好找来一头黑猪,又到山上挖来一筐白泥巴。他把泥巴和成浆,涂在黑猪身上充白猪,这样白猪和白鸡都有了。可就在他高高兴兴准备回石林时,由于连日奔波太疲倦了,爬过最后一座山后,一坐下来便睡着了。这时,没斯帕玛(老天爷)又下起一场大雨,雨水把他从梦中浇醒,过去看猪时,黑猪身上的白泥巴早被雨水冲得干干净净。崖神祭不成了,阿诗玛也救不下来,阿黑后悔莫及,他呼天唤地大哭一场,但崖神不松手,阿诗玛就永远粘在那块大石头上。天长日久,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形成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样子。阿诗玛石像旁的那一池水,就是当时把白猪冲成黑猪的那场雨水积下的。

参考资料:《云南日报》

第2个回答  2007-06-04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聪明、善良、美丽、勤劳的农家姑娘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阿诗玛坚决不从。阿支贼心不死,央媒人海热带着厚礼前去逼婚,又被断然拒绝。于是 ,阿支趁阿黑去远方牧羊之机,派人将阿诗玛劫走。阿诗玛乘隙将与阿黑定情的山茶花掷入溪中,溪水立即倒流,阿黑获讯赶回救援。途中被大山所阻,他用神箭射穿大山,开出通道 ,纵马驰骋,快速前进。阿支用尽种种威胁和利诱手段,都不能使阿诗玛屈服。阿支恼羞成怒,正要举鞭毒打阿诗玛,阿黑及时赶到。阿支提出要和阿黑赛歌,一决胜负。阿支赛输,但仍不甘心,又企图用暗箭杀害阿黑。阿黑愤怒地用神箭射穿寨门和大厅的柱子,箭射在神主牌位上,阿支命令众家丁用力拔箭,箭却纹丝不动。阿支慑服,只得将阿诗玛释放。阿诗玛和阿黑喜悦地同乘一骑回家。他俩来到溪边,下马小憩。阿支带人偷走了阿黑的神箭,放洪水将阿诗玛淹死。阿黑悲愤地呼唤着她的名字,但阿诗玛已化为一座巍峨的石像,千年万载,长留人间。正像当地民间歌手所咏唱的:"十二崖子上,站着一个姑娘,她是天空中一朵花,她是可爱的阿诗玛。"长诗采用浪漫的具有神话色彩的诗性手法,凸显人物的善与美、智慧与力量、勤劳与勇敢。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6-04
阿诗玛是彝族--撒尼人的经典性传说。聪明、善良、美丽的阿诗玛与勇敢憨厚的牧羊人--阿黑相爱。头人的儿子软硬兼施地阿支追求阿诗玛并将她关进牢笼逼婚,阿诗玛坚决不从。阿黑赶来相救,妒火燃烧的阿支,放出洪水吞噬了这对恋人。最后,阿诗玛回归大自然--变成了一座美丽的石像,永驻石林。

《阿诗玛》比较彻底的摆脱了"讲故事"的传统模式,采用了无场次--板块式结构,以黑、绿、红、灰、金、兰、白等不同色彩的舞段,围绕着阿诗玛、阿黑、阿支的爱情矛盾,着力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以细腻的笔触,精心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阿诗玛、阿黑、阿支组成了很精彩的双人、三人舞段。同时在不同色彩的板块式舞段中,从容、幅酣畅地展现着绚丽多彩的彝族各支系的民间舞。这部舞剧大胆地运用了交响编舞法和某些意识流手段,由于编导有深厚的生活与艺术积累,借鉴中较少斧凿之痕,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性。 《阿诗玛》获1994年文华大奖,并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
第4个回答  2007-06-07
烟的名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