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简介

信阳市简介

信阳
概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潢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信阳更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北宋改称为信阳,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是中原地区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

信阳山水秀丽,风光旖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鸡公山,是全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风景秀丽,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湾湖,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浉河区中心,是我国最早建成的大型治淮工程。湖的上游,还有龙潭瀑布、五座云山,茶叶珍品信阳毛尖就出产在这里。此外,还有灵山寺、净居寺、贤隐寺等古迹以及大量的革命历史纪念地,美不胜收,到此一游的人络绎不绝。

简称:申、光 区号:0376 邮编:464000

位置

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

区划

下辖浉河区、平桥区、羊山新区、潢川县、淮滨县、息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罗山县、光山县八县二区一个新区。

住宿

信阳市的旅馆很有特色,一般都为砖木结构的低层房,样式多为带走廊的一栋五间、六间的庭院,以两层楼房为主。信阳市面积不大,从市中心的旅馆出发,到达各个景点,一般不会超过半小时的车程。如果你想去避暑胜地鸡公山,可以在市中心公交车站附近住宿,这里也有很多价格合理的旅馆可供选择,第二天再乘公交车上山,十分方便。

餐饮

信阳市素称鱼米之乡,这里的大米、小麦在河南省堪称一绝,到这里旅游,不论住旅店还是投宿民居,一般都能尝到当地特有的新鲜、香糯的大米。

此外,信阳的鲢鱼、鲤鱼的年产量非常的大,而以此为原料烹饪的河南名菜如黄焖鱼、鲤鱼焙面等更是味道鲜美,而信阳特产毛尖茶产量日丰,也日益受到游客的青睐。

自然条件

信阳市位于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副产品产量丰富;近年来又渐渐发展了旅游业,所以商店多以经营一些当地土特产品为主,在这里可以买到当地特有的板栗、银杏、猕猴桃以及有淮南第一茶之称的信阳毛尖茶。

交通

信阳市是河南省的“南大门”:京广铁路、京九铁路纵贯南北,宁西铁路横贯东西,信阳站为一等大站,县县均有火车站;京珠高速、沪陕高速已经建成通车,大广高速也正在施工之中;107国道、312国道在主城区交叉,106、312国道在潢川县城交叉,三条国道呈两两十字交叉状,分别可以通达武汉、郑州、合肥、西安等地;民航方面,信阳北部的明港机场已经立项;航运方面,淮河自淮滨下向游开通航运。

现在,信阳市正在着力打造“魅力信阳”,相信信阳的明天会更好!
信阳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区,季节气候明显,又兼有山地气候特点。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暖湿润,能满足多种植物培育和生长的需要,因而农副产品丰富。在地貌上,信阳既有绵延重迭的崇山峻岭,也有冈峦起伏的低山丘陵,既有坦荡无垠的平原,也有群山环绕的盆地,旅游和矿产资源都非常丰富。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信阳地势南高北低,是岗川相间、形态多样的阶梯地貌。西部和南部是由桐柏山、大别山构成的豫南山地,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36.9%。两山首尾相接,连成一体,蜿蜒于豫鄂边界,是江淮两大流域的分水岭。大别山在信阳境内长约200公里,占豫南山地的80%;东段山脊高峻雄伟,海拔在千米以上,西段宽阔低缓,以千米以下低山为主,间有丘陵分布。桐柏山在信阳境内69公里,占豫南山地的20%,山势高峻陡峭。
中部是丘陵岗地,位于豫南山地以北,明港、寨河、固始连线以南,海拔50-100米,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38.5%。由于受淮南水系的强烈切割和冲淀,形成高差20-40米的丘陵起伏,岗谷相间的形态组合特征。此区梯田层层,河渠纵横,塘堰密布,水田如网,酷似江南风光,是信阳的粮食生产基地。
北部是平原和洼地,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4.6%。其中平原海拔30-59米,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7%;洼地海拔22-35米,主要分布在淮河两岸,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6%。

2.气候
信阳地跨淮河,位于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上,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这种过渡气候造成淮河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淮南山清水秀,水田盈野,稻香鱼跃,犹如江南风光;淮北平原舒展,一望无垠,盛产小麦、杂粮、棉花,北国情调浓厚。信阳日照充足,年均1900-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1-15.3℃,无霜期长,平均220-230天;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1400毫米,空气湿润,相对湿度年均77%。
信阳四季分明,各具特色。春季天气多变,阴雨连绵,季降水日数多于夏季,降雨量达250-3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6-30%,夏季高温高湿气候明显,光照充足,降水量多,暴雨常现,降水量400-600毫米,占全年的42-46%。秋季凉爽,天气多晴,降水顿减,季均降水量170-270毫米,占全年的18-20%。冬季气候干冷,降水量少,约80-110毫米,占全年的10%;冬季在四季中历时最长(130天左右),但寒冷期短,日平均气温低于0℃的日数年平均30天左右。

3.水文
信阳河流众多,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8.2%,属长江水系的流域面积仅占1.8%。信阳地处淮河上游,淮河在河南省境内流长437公里,其中在信阳境内长363.5公里。淮河支流密集,淮干南侧支流占支流总数的2/3,河短流急,水量丰富,流程在百公里以上的有史河、灌河、浉河、白露河、潢河和竹竿河,均按西南-东北方向汇入淮河。淮干北侧支流是坡水河道,湾多水浅,流速缓慢,流程多在百公里以下,由西北向东南汇入淮河。淮河支流流域面积在2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条,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8条,其中一级支流15条。属长江流域的主要是源于大别山主脊南侧的十几支源头细流,河道陡浅,蜿蜒南流,境内流程总长83.7公里。全市河流水面面积共计3.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96%。

(二)主要资源

1.矿产资源
信阳已探明各类矿产49种,矿产地280多处,其中金属矿17种,非金属矿24种;有大型矿11处,中型矿31处。特别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上天梯非金属矿为亚洲第一大非金属矿,总储量7.3亿吨,其中珍珠岩储量1.2亿吨,占全国50%以上,膨润土5亿吨,河南省第一,沸石5600 万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硅矿800万吨,金红石矿100万吨,锌矿100万吨,钼矿6.5万吨等。

2.农副产品资源
信阳农林渔牧产品资源丰富。水稻、油菜、红黄麻、板栗、银杏、茶叶等农产品年产量均居河南之首,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屡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畜牧业是信阳农村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鸭、猪、鸡、鹅等饲养量大,并培育出了华英、亚美、三高、正兴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信阳的渔、虾、鳝鱼、甲鱼等水产养殖也发展较快,南湾渔已成为信阳的一个品牌。信阳的自然资源优越,植物资源丰富,经济林发展迅速,板栗、银杏等种植量大,并产生了正和柳编、华栗集团等产业化企业。

3.旅游资源
信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雨量丰沛,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称。信阳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在信阳,有山就有树,有水就有城,山水相映。这里有多处融山水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胜地,有与北戴河、庐山、莫干山齐名的全国四大避暑胜地鸡公山,有水面比西湖大70多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水上乐园南湾湖,有全国独一无二僧尼同寺的灵山寺,有天然温泉疗养胜地汤泉池,有生前精忠报国、死后孝敬父母的传奇将军许世友之墓等。进入信阳,可以说是车在山间走,人在画中游。

4.水资源
水资源成为城市发展重要的制约因素,全国668个城市中有一半以上城市缺水。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 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人均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 22%。另外,信阳还有温泉水、矿泉水等特殊水资源。

5.劳动力资源
信阳全市781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劳务输出大市,2003年劳务输出量达167万人次,年劳务收入达64亿元。并且,信阳的很多在外务工者已成就显著,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外出务工人员资产100万元以上的有1242人,资产500万元以上的242人,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37人,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9人,资产1亿元以上的4人。劳务经济已成为信阳农村的支柱经济。这些外出务工者如条件许可,必能为信阳经济和城市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一、信阳专区、信阳地区

信阳在建国初属河南省的信阳专区和潢川专区。信阳专区原为1947年中原解放区豫皖苏区所属的第八专区,1949年2月与第七专区合并,改称汝南专区,3月与桐柏区的第一、第二专区合并,改称确山专区,7月专员公署迁至信阳市,改称信阳专区。辖信阳、驻马店2市及信阳、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正阳、新蔡、汝南等8县。 1950年将汝南镇改设汝南市,属信阳专署领导。信阳专区辖3市、8县。 1951年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由汝南县析置平舆县(驻平舆镇)。信阳专区辖2市、9县。1952年10月,原潢川专区所属潢川、息县、固始、商城、新县、光山、罗山、淮滨(驻乌龙集)等8县划入信阳专区。撤销信阳市,改为信阳镇,划归信阳县;撤销驻马店市,改为驻马店镇,划归确山县。信阳专区辖17 县2镇。 1953年信阳、驻马店2镇改设为信阳、驻马店2市,划归信阳专署领导。辖2市、17县。 1958年撤销驻马店市,原驻马店市改设为镇,并入确山县。信阳专区辖1市、17县。 1960年撤销信阳县,并入信阳市;撤销淮滨县,并入息县、固始2县。信阳专区辖1市、15县。 1961年恢复信阳县(驻平桥)。信阳专区辖1市、16县。 1962年恢复淮滨县(驻淮滨镇,即原乌龙镇)。信阳专区辖1市、17县。 1965年分出确山、遂平、西平、上蔡、汝南、平舆、正阳、新蔡8县,另立驻马店专区。信阳专区辖1市、9县。 1970年信阳专区改称信阳地区,地区驻信阳市。辖信阳市及信阳(驻平桥)、息县、固始、潢川、新县、罗山、淮滨、商城、光山等9县。

二、潢川专区

潢川专区原为中原解放区鄂豫区所属的一专区和二专区,1949年合并为潢川专区,专署驻潢川县。辖潢川、光山、新县(原经扶县改称)、商城、固始、罗山、息县等7县。 1952年由固始、潢川、息县3县析置淮滨县(驻乌龙集)。同年,撤销潢川专区,原潢川专区所属潢川、光山、新县、商城、固始、罗山、息县、淮滨等8县并入信阳专区。

三、信阳市

1998年6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1)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设立地级信阳市。(2)信阳市设立浉河区、平桥区。(3)信阳市辖原信阳地区的罗山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潢川县、淮滨县、息县和新设立的浉河区、平桥区 信阳茶神节(10-1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5-31
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
河南省信阳市经纬度范围:东经114°01' -- 114°06',北纬31°46' -- 31°52'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3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夏商时期,这里已建立了息国、潢国等诸侯国,号称千乘之国;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申国;盛唐时期,信阳更是重要的粮食基地;北宋改称为信阳,沿用至今;明清时期,信阳的经济文化发展已有相当规模,粮食充裕,商业繁盛,是中原地区一个比较富庶的城市。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6-01
信阳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东与安徽为邻,南与湖北接壤,左扼两淮,右控江汉,承东启西,屏蔽中原,素有“三省通衢”之称,从古至今,是江淮河汉之间的战略要地,又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全市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总人口780万,辖固始、光山、罗山、淮滨、新县、商城、潢川、息县八县和氵师 河、平桥二区。信阳市历史文化悠久,区位优越,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很大。

信阳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信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众多姓氏均源于此。早在八千多年前,境内淮河两岸就出现了相当规模的原始农业,保存着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和屈家岭文化20多处。战国时期,信阳是楚国的疆域中心;唐朝中叶,信阳再次成为中央王朝粮食、兵源和财源的重地。信阳大地曾哺育了众多历史名人:一代名相孙叔敖、开漳圣王陈元光、治闽功臣王审知、大史学家司马光、中原硕儒马祖常、文坛领袖何景明、植物学家吴其浚等都诞生在这里。

信阳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红军主力部队,成立了中共鄂豫皖分局。在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30多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许世友、李德生等80多位优秀的信阳儿女成长为高级将领和国家领导人。

信阳交通便利,区位优越。信阳交通、通讯十分便利。南距武汉天河机场、东距安徽阜阳机场均在150公里左右,“十五”期间将要建设的明港机场距信阳仅48公里。京广、京九铁路及正在建设的宁西铁路和国道106、107、312及正在建设的京珠高速公路、西合高速公路纵横交错,是河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连接东西部的主要通道。河南省唯一的出海口淮滨港航运可直达上海。国家通信干线京广、京九光缆以及西合光缆相继开通,在信阳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十字通道。

信阳地处我国东西南北结合部,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东西经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是东引西进的“二传手”,能够较早、较快地接受到东部和南部沿海辐射和生产力传递,实现资金对接、技术对接、管理对接、信息对接、人才对接。

信阳资源丰富,山水秀美。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探明矿产地178处,大型矿11处,特别是非金属矿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上天梯非金属矿为亚洲第一大非金属矿,总储量7.3亿吨,其中珍珠岩储量1.2亿吨,占全国50%以上,膨润土5亿吨,河南省第一,浮石5600万吨。此外,还有二氧化硅矿800万吨,金红石矿100万吨,锌矿100万吨,钼矿6.5万吨等。农林牧产品资源丰富。农产品水稻、油菜、红黄麻、板栗、银杏、茶叶年产量均居河南之首,特别是信阳毛尖饮誉海内外,屡次荣获国内、国际金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有林业用地600万亩。活木蓄积量达到1013万立方米,可采伐量40万立方米,居河南第二位。信阳可牧面积627万亩。

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我市旅游业已形成了三大“特色”、七大“资源”。三大“特色”是以鸡公山、南湾湖、汤泉池为依托的生态旅游,以新县“红色景区”为依托的红色旅游,以灵山寺、贤隐寺、净居寺为依托的宗教旅游;七大“资源”是“山、水、林、泉、寺、茶、红”。我市有多处以湖光山色、温泉、古刹、古迹为特色的旅游胜地。位于市区南40公里的鸡公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山上有一百多栋外国别墅,平均气温23℃,三伏盛夏“午前如春,午后如秋,夜如初冬”。位于市区西南4公里的南湾湖,水面70多平方公里,是西湖的12倍。湖面碧波荡漾,四周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湖中有近百个岛屿,被誉为“豫南明珠”。距市区东南50公里处有千年古刹灵山寺,是国内外罕见的僧尼合一的寺院。

水、电、气资源丰富。一是水资源丰富。信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均水资源总量9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1230立方米,是河南省的3.2倍。全市有大型水库5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866座,总库容40.52亿立方米。二是电力充足。信阳目前装机容量8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可达40多亿千瓦时。目前信阳人均用电量168千瓦时,总用电量在13亿千瓦时,近10年用电没问题。并且信阳还要上华豫平电二期工程,装机容量可达到220万千瓦,发电量可达到120亿千瓦时,完全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燃气供应量充足。驻马店到信阳、信阳至固始,同时从周口再接一条管道通到固始。这样为信阳发展工业提供了方便的能源和原料。

我市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气候宜人,雨量丰沛,植被茂密,山青水秀,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美称。全市水资源总量占河南省总量的22%;森林覆盖率达到29.4%,远远高于全国16.5%、全省19.8%的平均水平;拥有鸡公山、南湾湖等一大批国家、省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生态之优、环境之佳,在国内外久负盛名。信阳文化灿烂。信阳地处南北文化的结合部,南北文化在此交融荟萃,形成了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呈现出豫风楚韵的特色,造就了信阳人既有北方人的质朴,又有南方人的精明。
第4个回答  2007-06-03
你可以浏览一下:http://www.hnxy.gov.cn/,是信阳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