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畅,胸闷怎么回事?

最近一周总是感觉左肺呼吸困难,甚至有只呼不吸、窒息的感觉。我长年健身,最近训练比较刻苦,不知道和练习无氧运动有没有关系。去医院照过胸片,查过心电图,都没有发现问题。但是吃了中药调理也不见好转,胸口相压了一块大石头,在空气不好的地方感觉尤为明显,还伴随多汗,心率加快等症状。
自己曾怀疑是心肌炎,但是近一年来从未感冒发烧,我的体制一直不错,请专业人士帮帮我。
我24岁,不吸烟,身体一直很健康.最近我办公室新做了一个柜子,甲醛味非常大,我也觉得是气道不畅.会不会是肋肌或膈肌拉伤了?好奇怪

胸闷 不可小觑

时下,最流行的词汇是“郁闷”,当人们嫌“郁闷”表达的还不过瘾的时候,“胸闷”一词就成了紧跟时尚潮流的“流行关键字”,失败、尴尬、沮丧、无奈都被形容为“胸闷”。其实,真正有胸闷症状的患者说到这个词时决不会这么轻松,那种透不过气来,严重缺氧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濒死之感。胸闷的出现预示着一些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的存在,不可小觑。

冠脉缺血胸闷当先

关键词:寒冬、心肌缺血、心梗。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近来有年轻化的趋势。

许航(化名)50岁,在西安一家企业的职工医院工作,平时自认为体健如牛。可是几天前,一天临近傍晚时分,他感到有些胸闷、气短,因为平时并无心脏病,所以家人和他本人并不在意,喝了点水,就睡觉了。没想到,半夜里剧烈的胸痛让他痛不欲生,急救车送到医院也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最后的结论是急性心肌梗塞。

张素清教授告诉记者,胸闷是一种症状,许多疾病都可能出现,但以内科疾病为主,最多见的是心血管疾病。寒冬时节,心脏病猝死的发病率较高,尤以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这段时间为甚,特别是在连续低温、阴雨和大风天气,急性心梗发病率显著增高,四五十岁的壮年人,更应该加倍注意。

隆冬季节,由于寒冷对机体的刺激,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高,体内儿苯酚胺分泌增多,后者可使人的肢体血管发生收缩,心率加快,心脏工作负荷增大,耗氧量增多。此时,心肌就会缺血缺氧,引起心绞痛发生。交感神经兴奋和儿苯酚胺本身还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 血液浓缩,使血小板易于凝聚,形成血栓,这也是导致心梗的重要原因。此外,由于在温度低的情况下,血管收缩,血压容易升高,加重了心脏负担,这些都可能导致心梗猝死。

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塞常伴有剧烈的胸部疼痛。但是,对老年人?穴一般指65岁以上者?雪却不尽然。据资料分析,将近1/3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不会产生剧烈的胸痛,而胸闷则是最常见的症状。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人,不宜将有无胸痛作为鉴别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依据。
绝大部分的急性心梗病人在发病前都会有先兆,当你感到胸闷,胸骨后疼痛,有时还会向左肩部和背部放射时,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心绞痛,及时去医院诊治。

如何安全度过心脑血管病的冬季高发期?一是天气多变时,适时加减衣物。二是按时服药。应随身携带几片有效期内的硝酸甘油,如突然发病,该药可有效舒张冠状动脉,缓解症状。三是加强自我保健。要保持适当的活动量,不要因天气寒冷,而懒于外出,使抗寒能力下降。此外,冠心病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中医西医都不应排斥,以对病情有利为最佳选择。

心肌受累胸闷相随

关键词:病毒感染 心肌损害。

好发人群:儿童及青壮年。

12岁的晓军父母都是军人,平时由爷爷奶奶照看。半个月前晓军突然发烧,嗓子痛,休息了几天,服了一些感冒药就好了。谁知,近几天晓军总感到胸闷憋气,几分钟就大口喘气一次,老人认为这孩子不想上学,故意作怪,就没有在意。不想,晓军的症状越来越严重,胸闷、心慌、头晕的无法坚持上学了,才引起老人的重视。经过医院检查,晓军患了病毒性心肌炎,他的胸闷症状就是心肌炎在作怪。

郝伟主任说,心肌炎多由感冒病毒引起,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发病之初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恶寒发烧、全身酸痛、咽喉疼、咳嗽或吐泻等。患者在2周左右如出现胸闷、心慌、气短、心前区不适等尤其应引起注意。由于病毒性心肌炎起病隐匿,易使人容易误解为感冒未彻底痊愈而误治。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灰白、四肢冷湿及末梢发绀等,可在短时间内发生意外。

治疗?押1、急性期至少应休息到热退后3~4周;2、激素;3、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4、中医中药对此病的综合治疗,整体调理,可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5、多进食含维生素C类水果(如桔子、番茄等)及富于氨基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鱼、大豆等);6、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7、服药要遵医嘱,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增加或减少药量;8、避免剧烈活动,注意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颈心胸闷易误诊

关键词:颈椎病,胸闷,胸痛。

好发人群:中老年人群。

孙竹筠50岁,是一个政府机关的会计师,八年来反复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多家医院均诊断为冠心病。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硝酸甘油等并无效果,胸闷、胸痛频频发作。医生在追问病史时发现她的“心绞痛”多在伏案时间过久、高枕睡眠起床时或突然扭头或甩头后发生。体检发现颈椎活动轻度受限,X线片及CT均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轻度骨质增生,故确诊为颈椎病所致的颈心综合征。经采用中药内外综合治疗3个疗程,症状全部消除。

张教授分析道,颈心综合征患者年龄多偏大,多有血脂偏高动脉硬化趋势,一些医生又多忽视职业、病史的采集和详尽的全面体检,过于依赖仪器等辅助检查,尤其是当影像学检查有可能与临床症状不符时,更易造成误诊或漏诊。

颈椎病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导致心肌缺血,诱发心律失常,统称为“颈心综合征”。 除心前区疼痛外,还可有胸闷不适、心悸、气促等表现。心电图上可见有缺血性ST段与T波变化,有室性早搏或房性早搏。但颈心综合征的心绞痛与冠心病中的心绞痛是有区别的。它与劳动负荷增加、情绪激动无关,服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及钙离子拮抗剂不能缓解;而颈椎负荷增加却常常是此类心绞痛的诱发因素,如高枕卧位,长时间维持过度仰头、低头的体姿,脊背受凉、扭伤、劳累等。

“颈心综合征”根源是颈椎病,所以主要是治疗颈椎病。在日常生活中要纠正高枕卧位,避免过度仰头、低头,注意颈部保暖;局部进行理疗,热敷;适当的颈部体操以活动颈部,可缓解或减轻“颈心综合征”的各种症状。

焦虑不安胸闷气短

关键词:紧张焦虑,胸闷,心慌。

好发人群:青壮年人群,女性多于男性。

詹江是西安一家企业的政工干部,今年40岁。去年7月乘飞机到北京开会,在飞机上突然出现紧张胸闷、心慌,手脚发抖,到京后病情缓解。两月前再次乘火车到北京,途中再次发作,当时自认为是“心脏病”,要求在中途下车,并住进了医院。自此胸闷、心慌、紧张、焦虑烦躁、发抖等情况一直存在,几乎每天都有发作。医生拟诊为“隐性冠心病”。服丹参片、三磷酸腺苷、谷维素、脑乐静等无效。后来到精神卫生中心咨询,医生再次给患者做了心电图、脑电图及脑电地形图、血酯及其它检查,均无异常发现。但是他的Hamilton焦虑量表总分为21分,医生才做出了“焦虑性神经症”的诊断。

西安精神卫生中心的贾瑞主任介绍说,焦虑症在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5%,表现通常有三个方面:1、内心体验:惶惶不可终日,烦躁不安;2、植物神经系统变化:胸闷,心跳加快,心悸,胃肠蠕动下降,食欲下降等;3、运动系统表现为无力,手脚发软,细微震颤,发抖,多余动作出现如眨眼、咬牙等,面肌紧张,坐立不安等等。

在出现焦虑症的各种症状以后,患者一定不要盲目乱用药物,应该到相关的医疗机构去咨询,弄清自己到底是不是患了焦虑症。心理治疗的重点是1、解除精神紧张的原因(即改变认识)。给予适当的支持,使之解除顾虑,放弃不合理的要求。2、端正对疾病的认识。应在医生的帮助下,对自己各种症状的产生及自己的躯体状况有正确、清楚的认识。

贾瑞主任说,还有一种人,心脏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但就是经常感到胸前憋闷、心慌气短、紧张恐惧,有一种频临死亡的感觉,好像必须马上抢救。这实际是“心脏神经官能症”患者。这类患者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思考,思虑多,对任何事情都要弄个究竟,也就是善于思虑的优点发挥过头了。

心理卫生专家提示:人的心理与生理之间的关系不可分。比如,当你受到外界刺激或心理因素刺激时,生理反应会很强烈,可出现胸闷、心慌、出冷汗,这些都是人的正常生理防御功能。但如果此种现象持续时间过长,也没有具体原因,那么可能就患有心脏神经症了。即便如此,也不必惊慌,只要通过系统治疗,心脏神经症是完全能够治愈的。

胆囊伤心胸也闷

关键词:胆道疾病、心慌、胸闷。

好发人群:较肥胖的中年女性

赵颜华(化名)45岁,在西安一家中学当老师。最近几个月觉得胸闷,心慌,心跳忽快忽慢,右上腹疼痛,医生诊断为心绞痛。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日前,在一次上腹剧烈疼痛之后,她因急性胆囊炎发作切除了胆囊后,心前区不适等症状即随之消失。

赵琨主任认为,赵老师的病根不在心脏而在胆囊,她患的是胆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是种易与心脏病相混淆的疾病。在临床上,医学专家早就注意到胆道系统疾患的病人,可出现类似冠心病的症状、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其中以中老年女性患者,特别是身体肥胖者发生率较高。胆心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可能涉及以下两点:①胆石症与冠心病都与脂质代谢障碍有一定关系,因此可能在病因与发病学上存在某种联系。②胆道系统与心脏在神经支配上有共同通路,可能通过神经反射而发病。

胆心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心电图改变,有的患者伴有右上腹部的疼痛,用心血管类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 胆心综合征的治疗,主要是治疗胆道疾患,控制胆道炎症,去除胆道结石。

名词解释 胸闷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重者觉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

一、功能性胸闷: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能是功能性的。

二、病理性胸闷: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1.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2.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4.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1
胸闷是一种主观感觉,即呼吸费力或气不够用。轻者若无其事,重者则觉得难受,似乎被石头压住胸膛,甚至发生呼吸困难。它可能是身体器官的功能性表现,也可能是人体发生疾病的最早症状之一。不同年龄的人胸闷,其病因不一样,治疗不一样,后果也不一样。

一、功能性胸闷(即无器质性病变的胸闷):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遇到某些不愉快的事情,甚至与别人发生口角、争执,或处于气压偏低的气候中,往往会产生胸闷、疲劳的感觉。经过短时间的休息、开窗通风或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思想放松、调节情绪,很快就能恢复正常。像这一类的胸闷可以说是功能性的胸闷,不必紧张、也不必治疗。

二、病理性胸闷(即有器质性病变的胸闷):胸闷不仅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由于身体内某些器官发生疾病而引起的,即病理性的胸闷。如:

1.呼吸道受阻:气管支气管内长肿瘤、气管狭窄,气管受外压(甲状腺肿大、纵隔内长肿瘤);

2.肺部疾病: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肺不张、肺梗塞、气胸;

3.心脏疾病:某些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心脏肿瘤;

4.膈肌病变:膈肌膨升症、膈肌麻痹症;

5.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等。

病理性胸闷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发生。突然发生的多数是由于急性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急性哮喘、急性气管内异物心脏病急性发作、急性肺梗塞等。缓慢性的胸闷则是随着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加重。儿童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纵隔肿瘤;青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自发性气胸、纵隔肿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人发生胸闷多数提示患有肺气肿、冠心病等。

总之,对于胸闷必须引起重视,以免延误必要的治疗。你应该到医院去进行胸部透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液生化等检查以及肺功能测定,以便临床医师进一步确诊。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5-31
过度疲劳会有这样的感觉,不能光贫你现在的描述来下定论,最好到医院做个体检.
一般胸闷很有可能是心脏问题(跟肺没有多大关系),如果你以前有感冒的症状,应考虑是否为心肌炎.
也有这个可能:
神经官能症;思觉失调综合征之中医防治

香港春霖轩医药信息交流中心

思覚失调症,现代医学症名,是神经官能症之一种。好发于女性,近年来青少年儿童罹患此症亦日见增多,其临床表现为自闭多疑、烦躁不妥、心慌恐惧、发病时常见呼吸急促、表现为吸多呼小、呼吸困难,症属心、肺功能失调。中医学认为此症与心、肺、肝三脏关系密切、亦可累及脾、肾。。

神经官能症是一组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的总称,其中以神经衰弱、癔病、强廹症以及各种内脏神经官能症( 如心血管神经官能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 )。属于祖国医学中的;郁证、虚劳、百合、脏躁、厥证、哑风、梅核气、奔豚等范畴。多由七情所伤,湿热内蕴等原因、伤及心、肺、脾、肝、肾各个脏腑所致。

由於社会的高度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现代社会某类族群产生矛盾,贫富悬殊、人际关系不能协调、矛盾更加深化。加上儿童因功课压力、成人因工作压力、环境压力:对於机体淫弱、自信心不强的青少年人而言,当诱发本证之内因、外因形成有利条件时而致病。临床表现以心、肺脏腑病变为常见。其中又常见于多疑、忧虑、神经过敏的女性患者,是神经衰弱的一种证型。病理解剖时并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预后较好。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对惊悸、怔仲、气短、不寐等描述相类似,因此中医学以其病机主要反映在气血运行和神志异常方面去理解。

本文主要围绕对神经官能症中之高动力心脏综合征加以阐释;概述如下:-

( 一 )思觉失调症:多发生於未成长之青少年男女。临床症状以自闭多疑、烦躁不安、心悸、心慌、恐惧、暴饮暴食,或少数见有恶心呕吐、纳差,脉数或虚或结代,舌红苔薄白。中医学认为属“心悸、怔忡、喘症”范畴。为心、肺系病变之一种。以心血不足、阳气内虚、或阴血内耗、水饮停於心下、水气乘心、或用心太劳、或肺失肃降、气郁不宣所致。

本症以女性居多,但临床上也可见于青少年,本症又称为儿童过度换气综合征,属心脏神经衰弱的一种症型。是近年日渐增多的一种儿童心身疾病。可分为四种症型:一为心神不守型:主要表现为心悸、心慌、惊恐、不寐。少数患者伴有恶心呕吐、纳差,舌红苔薄白,脉虚数或结代。治宜定志养心、镇惊安神。二为心阳不振、神不守舍型:时见心悸怔仲、注意力不集中,因而学习成绩明显退步、失眠、眩晕、神疲乏力、舌苔白,脉沉弦。治宜温心阳、安心神。三、痰热内扰型:症见心悸心慌、胸胁痞闷、眩晕气短、激动纳差、大便溏薄。苔腻、脉弦滑。治宜清肝和胃、理气化痰。四为心脾?虚型:临床表现以心悸、失眠多梦、健忘、食少倦怠、面色萎黄、腹胀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血、健脾养心。

( 二 )对於成年患者:临床表现以多疑、忧虑、神经过敏,以女性患者为常见,病因同属高动力心脏综合征范畴。病情常在劳累后或情绪激动时加重。患者情绪常易激动、更见头晕、心悸、气短、容易疲劳,常伴有失眠、惊梦、多汗、手颤、记忆力减退,有时更见心前区隐痛或刺痛,特出表现以呼吸不畅为主症,临床见于病人喜深呼吸而以吸多呼少,呼吸加深加快、呈吸气短促性呼吸困难,并诉有窒息感或胸闷胸痛等症状。本病可属中医的郁证、喘证或癔症范畴、病以肝、肺两经关系密切。当肝失疏泄、肺失肃降而致病。由於本症症见呼吸气促、以过度换气为主,故治疗方面应从肝肺入手;故平素以疏肝解郁安心神为主、发病时则改用清肝泻肺之法治之。。

( 三 )若发生於健康男性青年,称为 β 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 (又称为特发性高动力心脏综合征、或祢为原发性高心排出量综合征等 ) 。本症是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多由于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迷走神经张力减低、β受体功能紊乱所致,而无心脏器质性病理变化,这与高动力心脏综合征相类似。其临床特征包括 ;低热、心悸、多汗、胸痛、头晕、寐差、呼吸困难、甚至呈端坐呼吸状态,其他还可见有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心率加快、心音亢进、血压轻度升高等。心电图检查可见窦性心动过速、ST段下移、或T波倒置、低平。故其中医治疗完全可以参照高动力心脏综合征进行辨证论治。

中医学认为心贯脉而帅血、加上胆郁痰扰而发病。β受体功能亢进综合征大都因为心的气血衰微、阴阳不和所致。临床上可分为心脾两虚型,气阴两虚型,肝气郁结型三种。

一、心脾两虚型:症见善太息、睡眠多梦、面色萎黄、纳食不香、大便溏或干、舌质淡、有齿印。脉细无力,女性患者可伴月经失调。治宜补益心脾。

二、气阴两虚型:症见善太息、自觉乏力、气短、五心烦热、不寐、易惊、口苦口干、大便秘结。舌红少苔或薄黄苔,脉细数。治宜益气安神、养阴之法。

三、肝气郁结型:症见长太息、胸闷、腹胀、烦躁易怒、纳少挑食、大便正常或偏干。舌质淡或淡暗,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滑。治宜疏肝解郁、调畅气机。

概括以上各种症型,根据临床表现,与中医学对惊悸、征忡、气短、太息、不寐等病证的描述相类似。其病理病机主要反映在气血运行和神志异常方面。与心、肝、脾、肺各脏关系密切。故治疗方面应运用补心清胆、健脾理气之法,方选天王补心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温胆汤、归脾汤等随症加减化裁。

就以本医师於医疗中心替接受治疗之两位患者:一为年方15岁之男孩患者和一成年女患者为例:

一:男孩患者:以自闭、烦躁不安、暴食为主,心情不佳时常向双亲及姊姊发脾气,更向母亲动粗、家中各人万般忍受。三年病程、一向求诊於西医,三月前作中西结合治疗,效果满意。现仍就诊中。方选天王补心丹、保和丸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二、女性成年患者:以善太息、不寐、动则劳累不堪,故做事缺乏自信、欠缺社交活动、对男性有强烈戒心、月经失调。初诊时抱怀疑态度,不欲与朋友同来求诊,更不希望有姑娘在旁;治疗四月,心情开朗,肯与姑娘倾谈、前后判若两人。方选天王补心丹合归脾汤、酌加肾气丸加减。现仍就诊中。
第3个回答  2019-11-10

吸困难胸闷气短是临床上患者比较常见的主诉,分为生理性的和病例性的两种情况。生理性的是健康人群在门窗密闭、空气不流通的房间内逗留较长时间,或情绪发生坏的或者消极的变化,往往会发生这种呼吸困难

第4个回答  2007-05-31
请问几岁了?
吸气性呼吸困难,左胸压迫感,不能大意。
似乎有气道受压狭窄可能,如纵隔问题,比如主动脉瘤,纵隔肿物,这些都可以解释症状,而且胸片很难发现。
建议做个CT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