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与自然的名言

如题所述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2。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3。大道合乎自然
4。所有的道理法规,无非就是人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是用不着任何外在形式去刻意而为的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之者,殆而已矣------------庄子*齐物论

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5。生命就在你的手中
6。这世界最了不起的是自己
7。丧集于物,失性于俗。
为了防止相互抄袭,我故意出了一些错误,等你采纳答案后,我会改过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6-01
1。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知北游》
2。当我们忘却了一个一个人生坐标的参照,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我们会把握人生独一无二的自己。
3。大道合乎自然
4。所有的道理法规,无非就是人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是用不着任何外在形式去刻意而为的
李白----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
第2个回答  2007-06-01
李白----月下独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内篇*大宗师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已而为之者,殆而已矣------------庄子*齐物论

孔子曰:"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

sos8882188 - 初入江湖 二级 我让你抄!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
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第3个回答  2007-06-01
《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于丹教授认为,这些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和每一件事之间的比较,是没有单纯技巧高下之分的,而只有境界优劣之辨,那么庄子认为辨别境界高低的标准就是是否合乎自然。庄子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认为每一个人要遵循内心的道德,听从自在的声音,而不必有任何外在的刻意。而代表儒家的孔子却告诉我们,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儒道如此不同,为什么于丹教授却认为儒道是相生互济共同孕育中国人格的呢?在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中,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进入不废大道的自然之中呢?
http://discovery.cctv.com/program/bjjt/topic/C17657/20070208/106009.shtml里面有视频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道的力量,生生不息,源源不断,生天生地,鬼神帝圣,都是由道的自然功能所分化,没有任何人为的因素。道就是一种自然力量的运化,它既没有为什么,也不是为了什么,本来就是这样,原本未动,无元无终,无前无后,无生无灭;而由这个无生无灭中,本然创造了宇宙天地和万有生命,形成了生生灭灭的自然现象,产生了时间、空间前前后后的无意识的意识。

“自然”这个名词,佛家称它为“法尔如是”,也就是宇宙之本源,就是无假运用,无假作为,无一法可增,无一法可减。道之性本自然。道生男女,而男女有人伦自然之妙。道生万物,而万物有自然群分之妙。道生五行,五行有曲直从革自然之妙。月有自然之明,日有自然之照。大道运化天地万物,无不是遵行自然法则的规律,无不是得自然本源之功,又无不是返归于本根。故曰“道法自然”。

修证“道法自然”的过程,就是一个法自然的清静无为,无论修证炼功,还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只须让一切自然地运变流行,自然的静,不假造作,自由自在,那就对了,又何必头上安头,作茧自缚呢?东汉魏伯阳真人名著、被称为千古丹经王的《参同契》,所论述的修道原理和过程,虽然复杂而奥妙,但仍不外乎“道法自然”的大法则。

“道法自然”就是一个大解脱、大自在,破零壁,真无极,碎虚空的修证层次。从前师尊们在言到这一层次法于自然的修证时,都是以“不可名状”而结束,谓之“道不可言”而无言矣。修者若不能直识本来,看透自然本源的“法尔如是”,即是坐破蒲团,也还是有家归不得的游子。

道法自然的修证,主要是混沌窍的修证,是“道中修道”,是道的更高层次的继续修证。前一个道字可名为“真道”,后一个道字可名为“混沌道”。前面所言的天脉窍已进入道的范畴,而理脉窍和混沌窍已处在道中,向更高道境的迈进。这三窍基本上是一窍。就数理而言,向上还有更多的层次。“天地本无根”,故只能“言尽于此”。

道是以自然为慈母,从自然中获能而存在。当修者进入道境后,也就具备了与道母相似的功能,实现第四个返先天“我道法自然”层次的修证。自然就是心,是核心,道法于心,“象由心生”,自然之道能化生万物,万物皆有道,这个道即由“心”而生。以自然为母,法于自然,也必须修证相应的修真生理组织,才能获能而成长。这种获能方法,由于已经返归在道中,复归于一中,所以以理窍、混沌窍为核心,唯心是道。在核心中获能是全息性的,这种“全息裂映式”的物质能量极高,故有碎虚空、破零壁,破零同光,混沌一片,复归自然之说。《玄机心镜注》中说:“……成高真之时,功用既至,必先光含影藏,是骨肉都融,神凝形中,名曰天光内烛,此即纯阳神气含身,自然无影……”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699707.html?si=2
或者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2718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一个事物的有用和无用,庄子却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庄子用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不同地判断一个东西的有用和无用,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安然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从来没有跳出自己现有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一个角度吗?我目前所拥有的这些技能,还有没有可能让他发挥更大的用处。

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到,世上熙熙皆为利来,世上攘攘皆为利往。可见名利二字是世人难以舍弃的追求。但是庄子的人生哲学是淡泊为大,因为只有超越了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才能感悟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那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要想真正感悟”逍遥游”的境界,就一定要能够超越名利。而有一个淡泊的心态,是超越名利的基础。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是有效率的。只有真正清醒地认知了自己,才可能获得成功的人生。而认识自己,却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庄子里有许多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由于我们习惯于自以为是,常常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观事物,于是就会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而我们又经常会被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外部评价所影响,而不能真正认知自己的内心,结果被所谓的潮流而左右,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迷失了自己。怎样认识自己?首先要回答自己是谁,第二要回答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才能回答如何以自己的方式去善待他人,做到对人对已真正的尊重。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们总会遇到种种困难,有的人天生丑陋,有的人身有残疾,有的人因罪受过刑罚,有的人心理遭受过创伤。当遇到这种种不如人意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善于讲寓言的庄子,借用了一个个或身有残疾,或外表丑陋的怪人,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有一句名言说得好:这个世界上无所谓垃圾和废物,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生的关键,是要用一种内心的力量,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大材大用,小材小用,有用和无用之间,只不过是看你自己生命的质地和你所处的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匹配。

生与死,是人生起始的两个端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生死,是每一个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人生就像是一条不归路,当你走到终点时,才会想起途中的遗憾。只有真正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才能正确地面对死亡。庄子之所以能够笑谈生死,是因为他悟出了生死的真谛:生死之间不过是一个形态的变化。以庄子的这种豁达去穿越生死大限,也许在今天是比庄子那个时候更重要的命题,因为庄子那个时候物质太贫瘠了,人的选择太少了,所以活下去会变成一个单纯的愿望,而今天人可能拥有太多的富足,但是在抉择的迷惑中反而会不堪重负。所以在当下,不仅是抉择生与死这种外在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心灵中让多少有价值的生命能够真正活下去。其实我们是可以在有生之年真正做到乐生,做到顺应,做到当下的快乐,活好每分每秒。真正到生死大限来临的时候,有一份微笑的坦然,可以面对死亡说:我此生无憾。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也是社会中的一员。庄子认为,在人的内心应该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而面对外在的世界,则应该通达和顺应。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呢?庄子告诉我们,要想做到内心的坚持和外在的顺应,就要做到“外化内不化”,“外化”就是对于外在的社会环境要通达顺应,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需要顺应规则,遵从法度,与人交往,这一切都是我们可以叫做外化的东西。“内不化”就是我们的内心有所坚持,坚持自己的秉性而不要随波逐流。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如果我们没有内心的定力,就会随波逐流,丧失自我;但如果我生我素,桀骜不驯,又会被社会所不容。庄子所提出来的“外化而内不化”,是要我们的心灵逐渐腾空,把我们心中杂念逐渐排除,让我们心底真正那个内化的依据能够有所秉持。而在外在,本着内心的宽容和洞察的清明,随遇而安,不与世争,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把每一个当下活得更好,会把人生整个的流光以一种从容的姿态安详走过,少了很多的纷争,少了很多矛盾,而我们最后会获得一个圆融的、合乎道的、合乎天地自然的自己的生命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游。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这个游的境界似乎很难达到。这是因为人们被太多的物质利益所迷惑,小迷惑也许只是改变了人生的方面,大迷惑则改变了人的本性。人的物质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在疯狂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人们也就失去了幸福的生活。其实我们从很年轻的时候,当一个人真正进入社会之中,当我们被一个角色所规范,当我们追求一个名誉的时候,我们已经被束缚了。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别人可以帮助自己,只有自己解放自己的心灵、释放自己的魂魄,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自然顺畅。到这个时候,天下的众生万物会各复其根,人不再矫情了,人不再强制了。去掉了所有的强制,这个世界会是葱茏的绿色。让我们放下更多的计较,放下更多的喧嚣,放下更多的急功近利,看到长远的未来。坚持人生的本性。就是不受到社会的雕琢,不违逆内心的本真,看清晰心中的愿望,真真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在这样的淡与漠中,在这样的不违真实里,合于天地大道,实现自我地修炼,终至大化天成。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苦短,如何在短暂的人生中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呢?庄子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状态。当我们患得患失时,当我们心有所虑时,你所有的经验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最好的发挥。有一个坦荡的好心态,就能达到最佳的状态,做到“以天合天”,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

《庄子》中讲了许多寓言故事,这些寓言故事无论是尖酸刻薄,还是讽刺挖苦,其中的奥秘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道合乎自然”。那么什么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无非是一种规则。每一个人年龄不同,境遇不同,学养不同,出身不同,走过的道路不同,经历的沧桑各异,所以每一个人要符合天地大道之法,只有看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别人的。别人的经验也许你可以借鉴,但是真正要了解、真正要懂得的,只有自己的心。庄子认为,所有的道理法规,无非就是人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是用不着任何外在的形式去刻意而为的。怎样才能让自己有限的生命,真正进入庄子所说的自然的大道之中呢? 庄子说,虚无恬淡,乃何天德。一个人自己的行为做到虚无恬淡了,让心真正静下来,不慌乱,这就合乎天德。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间,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终每一个生命的成全就是这句话:每一个的生命都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http://blog.sina.com.cn/u/48b648cf010009xn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