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的更改原则怎么理解

定值由小到大,先改大小,再改运行方式
定制有大到小,先改运行方式,再改大小
能否举例说明
继电保护的四种特性,这个我都知道,只是想知道,为什么定值的整定,是按照这种进行设置!

对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即保护四性。
(一)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当d1短路时,保护1、2动→跳1DL、2DL,有选择性
当d2短路时,保护5、6动→跳5DL、6DL,有选择性
当d3短路时,保护7、8动→跳7DL、8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拒动或7DL拒动,保护5动→跳5DL(有选择性)
若保护7和7DL正确动作于跳闸,保护5动→跳5DL,则越级跳闸(非选择性)
小结: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区外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最小。因远后备保护比较完善(对保护装置DL、二次回路和直流电源等故障所引起的拒绝动作均起后备作用)且实现简单、经济,应优先采用。
(二) 速动性:
快速切除故障。○1提高系统稳定性;○2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的动作时间;○3减少故障元件的损坏程度 ,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一般的快速保护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
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0.06~0.15s,最快的可达0.02~0.06s。
(三) 灵敏性:
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通常,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lm。
其中故障参数的最小、最大计算值是根据实际可能的最不利运行方式、故障类型和短路点来计算的。
在《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DL400-91)》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Klm的要求都作了具体规定。
(四) 可靠性:
指发生了属于它改动作的故障,它能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绝动作(拒动);而在不改动作时,他能可靠不动,即不发生错误动作(简称误动)。
影响可靠性有内在的和外在的因素:
内在的:装置本身的质量,包括元件好坏、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工艺水平、内外接线简明,触点多少等;
外在的:运行维护水平、调试是否正确、正确安装
上述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也是贯穿全课程的一个基本线索。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
向左转|向右转追问

四种特性,都是知道的!
就是想知道为什么改动定值的时候,要如此处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