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艾草有什么功效拜托各位大神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艾叶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遍生全国各地,以湖北蕲州产者为佳。农历五月,是艾生长最旺盛、也是含油量最高的时候,故一般采收艾叶者不会错过此最佳时节。 李时珍对艾叶的功效也有一番精辟论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艾叶在医疗上的用途很多,不胜枚举。艾叶煎服,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有良效;煎汤外洗可治疗皮肤湿疹瘙痒等症;艾叶捣烂成绒,制成艾条或艾饼,可供中医灸法之用。 以艾叶为主组成的艾附丸、胶艾汤,一直是妇科常用名方。其中艾叶温经散寒,功不可没。故李时珍曾给予高度评价:“艾附丸治心腹少腹诸痛,调女人诸病,颇有深功。胶艾汤治虚痢及妊娠产后下血,尤著奇效。” 以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片剂或注射剂,对胃癌、淋巴肉瘤、肝炎等疾病均有一定疗效。药理研究证实,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具有明显的平喘、镇咳、祛痰作用,其平喘作用与异丙肾上腺素相近,因而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患。此外,艾叶油具有强烈的清香气和凉爽感,是一种很好的香料油,故又成为某些化妆品的配料。 我国民间有一种传统习俗:端午节家家都要挂艾条,熬艾叶水洗澡或喷洒庭院房角,烧艾火、燃艾烟熏屋。这是很有科学道理的一种卫生习惯。由于五月气候开始转暖,蚊虫大量滋生,而艾所含有效成分(艾叶油)具有很强的杀菌灭虫作用。其烟熏剂不仅能抑制和杀灭室内大部分病菌,还可以除蚊灭蛆,杀死跳蚤,且对人畜无害。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香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愿其貌不扬的艾叶永远带给人们健康。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27
艾草的功效和作用?
1、改善月经不调
对于女性朋友,月经不调大多是因为脾出现问题,有可能是脾气不足导致的,脾虚阴湿会引起内分泌失调。用艾浴包洗艾草淋浴可温补阳气,调理脾肾引起的脾气不足,改善内分泌。另外如出现月经推后的话,使用艾浴包洗艾浴,可改善身体湿重造成的月经不调,艾草浴有通络活血之效。
2、宫寒导致的不孕不育
宫寒不孕是女性因为胞宫虚寒而导致的不孕,大多可表现为小腹冷、白带多、乳房胀痛,痛经。在这种情况下,用艾浴包洗艾草淋浴可以起到散寒通络,改善血液循环的功效。
3、妇科炎症
妇科炎症是女性的常见疾病以及多发病,这是因为女性的阴道口与尿道口和肛门近,因此容易感染细菌。同时很多女性对妇科疾病缺乏一定的认识,加上各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妇科疾病频发。通过采用九沐健艾浴器艾草淋浴可以避免泡浴的水质交叉污染问题,艾草浴可以增强女性的免疫力,让子宫免受细菌的危害;另外还可加速子宫内的分泌物代谢,为人体快速补充元气。
第3个回答  2020-11-11
艾,《本草纲目》记载,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熏洗,灸,老少皆宜!艾叶中提取的艾叶油,有杀灭细菌清洁皮肤、使人皮肤光滑细嫩、延缓衰老的功效。
艾浴器洗艾浴和艾灸在身体方面的6大功效:1、温肌散寒、疏风解表;2、温经通络、活血散瘀;3、温中活里、强脏壮腑;4、温阴补虚、回阳固脱;5、行气活血、消火化淤;6、平衡阴阳、保健防病。
艾浴器洗艾浴和艾灸养生在美容方面的功效: 1、面部皮肤方面,可加速皮肤的血液循环,使老化细胞代谢,新细胞再生加强,淡化色斑,减少皱纹,使肤色红润白嫩,延缓衰老。2、眼部方面:可改善眼袋、黑眼圈、眼睑下垂、皱纹、延缓眼部的松弛老化现象,使眼部恢复光彩。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用九沐健艾浴器洗澡对于女性来说功不可没,可以通过经络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防病能力。
艾浴器洗艾浴和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疾病。
从中医来说,用艾浴器洗艾浴特别对风寒湿痹、脾胃虚证、气滞积聚、上盛下虚、厥逆脱证、外感表证、咳嗽痰喘等疾病有较好疗效。
从西医来说,用艾浴器洗艾浴主要治疗以下疾病: 1、内科病症:如感冒、腹泻、支气管炎、呃逆、慢性胃炎、胃下垂、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高血压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中风、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等; 2、外科病症:如颈椎病、肩周炎、腰扭伤、骨关节炎、慢性前列腺炎、疝、痔、直肠脱垂、放射反应等。 3、皮肤病证:如带状疱疹、白癜风、斑秃、银屑病、冻疮、神经性皮炎、鸡眼等。 4、妇产科病症: 如子宫脱垂、习惯性流产、胎位不正、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慢性盆腔炎等。 5、五官科病症: 近视眼、麦粒肿、老年性白内障、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内耳眩晕症、颞下颔关节紊乱症、复发性口疮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