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画画

如题所述

合格父母的金牌课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9
引导宝宝学画画的方法

  1、“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 “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2、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

  3、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

  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4、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藉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像四—六岁孩子喜欢幽默风趣、充满新奇与想象的图画书。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各国民间故事,或近代创作中《好饿的毛毛虫》、《下雨了》、《变色岛》等书,都是扩展孩子认知经验及刺激想象力的好书。

  再者,图画书的故事结构最好有三、四段不同的情况或**,且要易于描绘,孩子作画时才能得心应手,甚而将几个**加以整合,选择一段表现在画中。

  5、善用琅琅上口的儿歌

  除了图画书,还可以善用“儿歌”这个好帮手。

  像“花儿卖香水”:小花蕾,打开门,卖香水。小蝴蝶,飞飞飞,买香水,这朵看一看,那朵闻一闻。这首儿歌,曲调轻快,将花与蝶拟人化,花儿、蝶儿有笑脸,花儿头发飘飘飘,粉色鲜色香四溢!内容易于理解与联想,且符合“图式期”孩子万物皆有灵的想法。像这样简单的题材,搭配创意的联想,就能帮助孩子创造生动的画面。以儿歌引导孩子时,最好能亲子共同带动唱,使孩子在愉悦的情境、深刻的动作体验下,领略歌词中的含义。若孩子的作品内容稍嫌空洞,父母还可就歌词中提到的事物、景物、人物,以言语引导孩子大胆将内容做进一步的延伸,发展出不同的情况。

  6、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

  比如说“画鱼”,不能乱涂,得有点章法,线条的、平面的,那么孩子逐渐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了很多规矩。你要说:“下雨了,点一点”,宝宝就会跟着点一点。也就是说,宝宝需要接受的专业知识的东西,你得用他能接受的儿童语言告诉他,不必求甚解,知其然就行,不必知其所以然。以后画画还是这些东西,但是深度加深了,这才是他深刻理解的一个过程。画完了,家长很郑重的把画贴在家里的那个角落。等阿姨来了,姥姥来了,说画得真好。这种鼓励的作用往往能让父母惊讶,它的驱动力非常强。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很多都可以加到里面。包括画着要去吃零食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材料收好,放起来,然后洗完手,再去干别的。

  7、不当着别人去责怪孩子

  评孩子的画,不应该按照是否画得相像打分,应向美国人学习,只要积极参与的孩子都打A,不需爸爸妈妈懂美术专业,只要您认为他这活动是有意义的,起到一个支持他、鼓励他的作用就够了。不评论他的好坏,没有坏,只要他做就是好的。

  鼓励孩子做事之前,让他知道爸爸妈妈绝对支持他。在0-3、3-5岁,孩子逐渐就有一种欲望。“妈妈,你看我这次画好还是上次画的好?”他会主动让你进行比较,说明他这时候有一个价值的取向。“嗯,你画的比上次确实好多了,可是你画的是按照上次画的。所以这两张都挺漂亮的,咱们都贴在这儿”。只有道理的褒与贬,没有作品的好与坏。咱们有很多成年人,就是什么都要评论一下,但是大多数他评论的没有道理。褒奖或是贬低,应该有依据,要负责,还应该讲场合等,他一律都没有,这是大人不好的品行。只要做就好,在好里稍微有点儿不足,我们去进步。对孩子的稚、嫩你把它轻描淡写的就过去,是不是也培养大人的一种宽容之心呢小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

    一开始,孩子还不能完全的掌控颜色的时候,先任其随意的涂鸦,把纸张贴满整墙,拿起画笔沾上自己想要的颜色的颜料。涂得满墙都是,孩子可能画得不是一幅画,只是在感受涂涂画画的乐趣,和认识颜色。

    慢慢地带孩子体验颜料的神奇,黄色的颜料和蓝色的颜料混在一起会变成什么色?哇,原来是绿色,红色和蓝色呢?原来是紫色?等等……让孩子自己去调制各种颜色,感受颜色的渐变和神奇,进而爱上玩颜料。孩子慢慢的掌控好颜色之后,可以拿出家里所有的东西,蔬菜,水果都可以变成画画的工具,例如让孩子把一只青椒涂上颜色,然后用手按在纸上,会变成一个活灵活现的大青椒,这样,孩子慢慢地就可以印很多的蔬菜,水果,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去完成很难得画,果果最喜欢玩的有大虾,用这种印染的方式可以做出像国画一样的大虾图。再慢慢的,在孩子的画里面加入手工,例如自己剪纸,自己粘贴树叶,孩子慢慢地会完成很复杂的画作。体验油画分离,油画棒在孩子超大一点可以用上,先用油画棒画画,再用颜料涂上,会看到油画是分离的,互不影响,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颜料铺大背景,用油画棒画小细节。慢慢地教会孩子画线,垂直线、水平线,教孩子用线条来描绘事物。孩子掌握所有的之后,就可以让孩子自由的发挥了,家长就可以慢慢地体会孩子带来的无限的创意!注意事项

    孩子一开始的画可能家长觉得一大糊涂,但是家长尽量不要自作主张去帮助孩子,孩子是一点点在长大,别干涉她一点点的脚步。

    孩子的想象力比大人的要丰富,不要去给孩子规定画什么,可以多倾听孩子,让孩子画完之后去倾听她的创意,会得到很多很多的惊喜。

    多给孩子爱的鼓励,忍耐她的坐不住,画画对于孩子本身就是很大的考验,如果她画着画着就去玩一会,别怪她哈,慢慢地引导,孩子就会慢慢地爱上画画!

‍‍
第3个回答  2018-05-22
1、适时让孩子进行自由涂画 。
一般来说孩子到了两三岁,大多喜欢画画了。这时家长应抓准时机给他提供适当的笔和足够的纸让他自由涂画。还可以教他执笔的方法和帮助他体验笔在纸上流动的感觉。但千万别管他画什么,只要他画得高兴就行了。经过反复多次的手部肌肉运动,他会逐渐地协调自己的动作,大胆而果断地画出各种各样自然流畅的线条来的。 由于受各种原因影响,有些小孩起步较晚,我们亦不妨让他们先放开胆量练习各样的线条和涂抹各类的色彩,使他们也有一个适应和体验的过程。不要因为他们年纪稍大了就要他们一下子画出各类似样的形象。因为开始束搏的太多,以后就很难放开胆来画画了

2、与孩子进行交流,了解他在画中所表达的内容
通过一段时间的涂鸦,渐渐地孩子会用心去画画了,但他画的是他所知道的而非眼中所看到的,所以大人不必为他所画的形象不太像成人眼见的形象而否定他的画作。此时家长应以一颗童心与他进行交流,让他谈谈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只要孩子是有想法的,就算他画得歪歪扭扭,我们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许。因为孩子已开始用绘画这种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了。
3、让孩子学习观察
孩子经过前段似与不似的涂画,慢慢地会用自己所画的形象和真实的进行比较了。他们更会对自己所喜欢的东西重重复复的画上很多遍。这时,家长应引导他学习观察。譬如一个孩子喜欢画车,家长可用真实或图片上的车来教他观察,让他注意各种车在功能上和造型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要求他把观察出来的印象或他特别感兴趣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出来。可能有些家长对孩子所画出来的样子不满意,迫不及待就去找些简笔画法的车让他临摹,这样可能出现一时的效果,但对孩子的观察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且在他以后的画中可能会出现千篇一律的概念化的形象。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相信孩子在观察真实车辆的过程中还会发现成人可能尚未发现的东西,而且他还能从自己的观察中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审美愉悦。正是在孩子观察和选择他认为重要的东西时,学习才显得有意义,画作才会有进步。

4、引导孩子用画笔再现自己的生活
常听家长说孩子拿起笔有时不知画什么其实,只要我们把绘画与生活的距离拉近点,就会发现可以画的东西很多:孩子日常的生活,上学路上的见闻,课堂内外的学习和游戏,爸爸妈妈的工作及家务活动,电视上精彩的节目等等,一切看来很平常的大小事情,都可以作为孩子的绘画题材。家长要引导孩子把有趣,有意义的事情及时用画笔记录下来。在画面的处理上要求孩子把事情中重要的东西画得大一些,具体些,生动些。比如画自己在玩玩具,最好把自己玩玩具的表情、动态、衣着、玩具等表达出来,然后适当画一些场景作衬托。要使孩子逐步明确这幅画主要表现什么?什么东西应重点画,什么东西应选择画?什么东西可以不画?慢慢地,孩子的感觉会变得明锐,观察力和分析力也会提高。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感觉真实、自然、亲切、有趣,不虚假、不造作。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这种品格。
5、鼓励孩子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彩的大千世界里,星空、太阳、海洋、森林、植物,一切都是那样的新奇与美丽。有机会带孩子出去走走。不光是游玩,还要让他们去观察、去感悟。比如看一棵树,这棵树的造型是怎样的?它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色彩上是否反映了环境与季节的一些特征?家长可就这些问题与孩子一起探讨,使他们跟着某种启示去观察,去感受,然后再把感受表现出来。生活中,每天都经历着欢乐、紧张、苦恼和梦幻,孩子有时很难把感受对家长诉说,鼓励孩子通过画画把它们尽情地表达出来。不光是欢乐的,痛苦与不安的也应让他发泄。画的时候可让孩子把感受强烈的东西画得夸张些,这样他会觉得痛快,画面亦更有感染力,更容易打动人。
第4个回答  2019-03-03
*从小抓起*
据我个人体会孩子最好从两岁多就开始抓, 这时孩子活泼好动,懵懂初开,周围的一切对他都是新奇的世界,给他一支笔,一张纸,他就会在上面心肺的话,不要怕,浪费纸也不要怕麻烦,真其自然乱吐几个月后,他对抓比比较熟悉了,就可以略加指导。
*家长教他画一个园,添上简单的眼睛、嘴巴成娃娃头。我的孩子在刚三岁时自己画出了第一张作品,高兴的直叫。我的小女孩加了点指导,两岁半就画出了第一张画。
为什么要强调?从两三岁抓起,我认为绝大多数孩子在这个时期都有突突,画画的天然要求,这是个难得的美术开发区,只要抓住了,孩子都能激发起对美术的爱好原始人可以说是人类的童年,在有文字之前一产生了古朴的绘画艺术,这正是人类天然的会话需求索死人,我的一位亲戚家中无人爱好画画,也许受了我的一点影响稍微抓了一下,对孩子略加了点鼓励,孩子们都爱上了美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