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wt-i发动机技术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首先,VVT-i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这类发动机通过对气缸进气门的开闭时间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加理想的进气效果和燃烧效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效率。降低燃油消耗。
因此我们知道,双VVT-i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的一个改进与提升。双VVT-i发动机不光对气缸进气门的开闭时间机型动态调整,还对气缸排气门的开闭时间进行调整。因此在效果上就要比普通的VVT-i好一些。控制精度更高一些。发动机效率也更高一些。
其实不管是VVT-i还是双VVT-i,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了。也不是丰田专有的,很多车上面都有相关技术,宝马做的比较早也最成熟。
当欧洲、美国甚至韩国很多车辆生产厂家都在发展涡轮增压发动机时,日本车为了给自己找借口,就不断的大肆宣传VVT-i。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先进技术,而且随着发动机制造精度的不断提高,VVT-i已经走向了尽头,没有多少提升空间了。日本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拉皮政策,才是其销量下降的根本。消费市场对日本车企连续几代车换汤不换药、光在外观、内饰上改动,核心技术没提高的拉皮政策早都没有兴趣了。所谓的双VVT-i更应该被看成是一种降低成本的营销手段罢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09
1.概述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VVT—i.系统是丰田公司的智能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英文缩写。近几十年来,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目前,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的已在内燃机上得到应用,有些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有可能成为未来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Variav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可变气门正时理论 合理选择配气正时,保证最好的充气功率hv,是改善发动机性能极为重要的技术问题。分析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门迟闭角的改变对充气效率hv影响最大。进气门迟闭角改变对充气效率hv和发动机功率的影响关系可以通过图1进一步给以说明。 图1中每条充气效率hv曲线体现了在一定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如迟闭角40°;时,充气效率hv是在约1800r/min的转速下达到最高值,说明在这个转速下工作能最好的利用气流的惯性充气。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增加,就使一部分本来可以利用气流惯性进入汽缸的气体被关在汽缸之外,加之转速上升,流动阻力增加,所以使充气效率hv下降。当转速低于此转速时,气流惯性减小,压缩行程初始时就可能使一部分新鲜气体被推回进气管,充气效率hv也下降。 图中不同充气效率hv曲线之间,体现了在不同的配气正时下,充气效率hv随转速变化的关系。不同的进气迟闭角与充气效率h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不同,一般迟闭角增大,与充气效率hv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也增加。迟闭角为40°;与迟闭角为60°;的充气效率hv曲线相比,曲线最大值相当的转速分别为1800r/min和2200r/min。由于转速增加,气流速度加大,大的迟闭角可充分利用高速的气流惯性来增加充气。 改变进气迟闭角可以改变充气效率hv曲线随转速变化的趋向,以调整发动机扭矩曲线,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不过,更确切的说,加大进气门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hv增加有利于最大功率的提高,但对低速和中速性能则不利。减小进气迟闭角,能防止气体被推回进气管,有利于提高最大扭矩,但降低了最大功率。因此,理想的气门正时应当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情况及时做出调整,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显然,对于传统的凸轮轴挺杆气门机构来说,由于在工作中无法做出相应的调整,也就难于达到上述要求,因而限定了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第2个回答  2014-07-09
双VVT-i指的是分别控制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在急加速时,控制进气的VVT-i会提前进气时间,并提高气门的升程,而控制排气的VVT-i会推迟排气时间,此效果如同一个较小的涡轮增压器,能有效地提升发动机动力。同时,由于进气量的的加大,也使得汽油的燃烧更加完全,实现低排放的目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