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小说《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与贾宝玉的矛盾冲突及其社会意义

如题所述

1、矛盾冲突:

贾政是封建文化的代言人,热衷于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宝玉是新的社会观念的代表,热衷于情场、知己,拒绝走父亲为他设定的道路。

宝玉的思想与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这不仅因为贾政是父亲,还因为贾政是正统,宝玉是异端,正是这样一种世界观的冲突,最后才演变为暴力冲突,形成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

贾政打宝玉的出发点是要把宝玉拉回到正统的道路上来。

2、社会意义

作者通过家庭父子的矛盾来折射社会政治矛盾,深刻揭示出贾政、宝玉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如何被双方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所取代的真实状况。

扩展资料:

宝玉挨打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地点是贾政书房,时间是夏季午休后。它的根本原因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导火索是贾环在政老爹面前诬告宝玉“强奸(母婢)未遂,(金钏)赌气投井”。贾政闻而暴怒,回书房关门将宝玉一顿毒打。总共打了大约五十板子,贾母赶来已迟,严斥贾政后,命人将奄奄一息的宝玉从书房带回自己屋里。

贾政三番落泪,事后也颇悔下手太重,后脚跟进贾母屋里欲看宝玉,又被贾母斥出屋里。它暗衔“清虚观打醮”、“冯紫英寿宴”两节,近接上一回的“吃胭脂金钏语成谶”,是全书的情节高潮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22
这篇课文所写的是《红楼梦》中的著名事件之一,突出表现了贾政与宝玉父子两代的思想冲突,明确展示了男主人公的叛逆性格。 宝玉挨打的起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书中多次写到宝玉被迫与这些官僚应酬,因为父亲贾政想让他多历练一些仕途经济上的经验。宝玉对此原极反感,今日更无兴趣,表明了他厌弃传统生活道路的思想倾向。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贾府与忠顺府素无交往,显示两家不属于同一政治集团,本有芥蒂,所以贾政感觉事态严重。琪官又名蒋玉菡,是一位唱戏的优伶,当时属于地位卑贱的一类人。宝玉偏偏喜欢和这样的人交往,并且情趣相投,也是他叛逆性格的重要表现。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宝玉不喜欢读书,却爱和丫鬟们厮混,颇受周围人猜忌。宝玉这样做,是因为他从少女们身上看到了清纯自然的一面,与浊臭蠢笨的男人形成了鲜明对比。他宁肯与地位下贱的丫鬟厮混,也不愿见贾雨村那样势利恶俗的官场中人,是其叛逆性格中最突出的表现。贾政对此早有不满,如今听信谗言,才顿起教训之心。 上述三个方面挨打的起因,归结为一点,就是贾宝玉不愿意走仕途经济的老路。这与贾政望子成龙、重整家业的期望是背道而驰的。贾政认为,儿子如此发展下去,不仅会损害家族利益,而且有可能“酿到弑君杀父”的地步,即与宗法社会对立。这是思想正统保守的贾政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打宝玉时下手极狠。这个事件表面上是写父亲教训儿子这样一件普通小事,实际上体现了父子俩尖锐的思想冲突。贾政几乎要把儿子打死,反映出正统思想对叛逆意识的极端仇恨。但宝玉并不因挨打就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对黛玉说:“就便为这些人死了,也是情愿的。”可见他是不会改变初衷的。自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以来,寄情山林、沉湎诗酒等放荡不羁的行为,一直就是反抗现实的表现。宝玉与优伶丫鬟厮混,与阮籍、刘伶等叛逆人物的思想意识是一脉相承的。今天的读者,不能仅仅视此为纨绔子弟的行径。 宝玉挨打,集中反映了各种矛盾冲突。除贾政与宝玉的父子矛盾外,还有贾环所代表的嫡庶之争。贾环庶出,处处受到压抑,在今后的家庭利益分配中肯定会占下风。所以,他和母亲赵姨娘千方百计地构陷宝玉,手段卑鄙。课文中写贾环诬陷宝玉,正反映了大家庭嫡庶之争极端险恶的一面。贾母与贾政的冲突在于如何管教宝玉。贾母溺爱孙子,这是一般老人的常情,她并不反对儿子管孙子,只是对贾政痛下杀手的表现难以接受。事实上,贾母在客观上成了宝玉发展叛逆性格的保护伞。王夫人与丈夫的矛盾,是贾政往往听信赵姨娘的谗言而不利于嫡党。所以,她劝阻丈夫主要以贾珠早死说事,以柔克刚,为的是争自己的利益。这是嫡庶之争在嫡方的表现。 宝玉挨打,引起大家的关切,众人态度不一。李纨是想念贾珠,痛哭不已;凤姐是管家风范,指挥若定;袭人是强忍悲伤,悉心服侍。钗、黛的表现,尤其是作者用心之处。课文写宝钗探伤时“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一个“托”字,反映了宝钗光明正大之态以及意欲让大家注意到她对宝玉的关切的心思。她的药据说颇有奇效,也反映出其家庭富裕的实情。当袭人怪罪薛蟠时,她言谈堂皇,表现大度,并借机规劝了宝玉,可以见出她化被动为主动、化尴尬为从容的高明手段。黛玉则不同,她极不愿意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所以说,黛玉的关切是真情流露,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感觉宝玉不该挨打,宝钗则以为事出有因,二人的思想也是不同的。 宝玉挨打的前奏,作者用逐层递进法,写得气氛愈来愈紧张,艺术技巧相当精湛。先写贾政不满于宝玉精神萎靡,次写忠顺府索琪官,接写贾环进谗言,终于激怒贾政。紧急情况下,宝玉却找不到人向内报信。遇到一个老婆子,偏偏耳聋,使气氛紧张到了极点。写贾政笞子,也是层层递进:先是小厮打,次是亲手“盖”,三是在王夫人到来后板子下得又快又狠,终至于要用绳子勒死儿子,冲突发展到顶点。这种层层着色的手法,是值得后世作家学习的。
第2个回答  2021-01-02

小说《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与贾宝玉的矛盾冲突:

1、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不悦。

2、是宝玉与蒋玉菡的交往犯了政治大忌,贾家将有不测之祸。

3、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社会意义:这一情节,是作者曹雪芹现实生活挨打的艺术升华,它隐藏着小说文本的线索密码,也浸透着曹雪芹的眼泪。贾政被贾母一顿反呛之后,委屈地含泪跪下,曹雪芹写到此处也带泪而叙。

扩展资料:

宝玉挨打发生在第三十三回,地点是贾政书房,时间是夏季午休后。它的根本原因是他交结贾家敌对势力忠顺亲王的戏子,犯了政治大忌;导火索是贾环在政老爹面前诬告宝玉“强奸(母婢)未遂,金钏赌气投井”。

贾政闻而暴怒,回书房关门将宝玉一顿毒打。总共打了大约五十板子,贾母赶来已迟,严斥贾政后,命人将奄奄一息的宝玉从书房带回自己屋里。

贾政三番落泪,事后也颇悔下手太重,后脚跟进贾母屋里欲看宝玉,又被贾母斥出屋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宝玉挨打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1-01-08
因听取了侧室所生儿子贾环告密,说金钏的死是因为宝玉想强奸她。所以遭到毒打。至于社会意义我觉得是封建主义的悲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1-01-10
我觉得
矛盾从开始就存在
宝玉不爱读书,不想为官,觉得"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贾环却相反,希望儿子为官光耀门楣,不要总是跟丫鬟们玩耍
而贾环打宝玉是其的一个爆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