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

如题所述

一、建立舒适的居住环境
长期卧床老人的居住环境一定要清洁、整齐、安静。设置应尽量考虑老人的方便、舒适、安全等条件。房间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阳光要充足。室温应保持在18-20℃之间,湿度以50%-60%为宜。房间内可摆设一些鲜花绿植,增添生机,以增强老人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可适当给老人播放一些悦耳动听的轻音乐,有助于缓和老人心情和加快康复过程。
二、日常基础护理至关重要
1、保持床铺平整、清洁、衣服干净舒适。老人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床上用品要经常更换、清洗。大小便失禁者宜在身下横铺一块120X100cm大小的中单,上面再铺一层棉布床单或薄棉垫,以免沤湿皮肤。床铺每日清整2-3次,保持平整、干净、无皱褶,尿湿的床单随时更换。老人衣着要宽大柔软,领扣、腰带要宽松易解、不影响呼吸。
2、做好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可促进老人血液循环,保持口腔卫生,使老人感到清洁舒适,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内容包括:口腔,脸,手,皮肤,床单的清洁,以及头发梳理和按摩受压处。晚间护理可使老人放松,舒适,清洁,促进睡眠,内容包括:除重复晨间护理内容外,给老人擦拭背和臀部,用热水泡脚,女老人冲洗会阴,剪指甲,整理床单位,注意保暖。
3、做好床上喂饭和饮水护理。对卧床不能自理者做好床上喂饭工作,护理者喂饭前要洗净双手,老人最好取坐位或半坐位,对俯卧或平卧者应使其头部转向一侧,以免食物呛入气管。喂饭宜慢,喂汤时忌从嘴正中直倒,宜从唇边缓倒入。不能进食需要经胃管鼻饲患者严格按照鼻饲流程进行,严格计算每日营养液、食物匀浆、水的入量。对于消化吸收功能较差患者可根据医嘱给予营养泵持续泵入胃肠营养液。
三、心理护理莫忽视
由于老人长期卧床,减少了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数老人常有犹豫、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加剧了这些不稳定情绪。为此,应当针对每位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施护。首先,护理员应尊重老人,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仪表端庄,多说一些鼓励性的语言,称呼时要使用尊称和敬语,操作前要用建议商量的口吻,对老人提出的问题要及时给予满意答复。其次,要及时给予情感的疏导,护理员要用热情的态度,亲切的言语,多与他们交谈,同情、理解、安慰他们。对易激动的老人,要因势利导,做适时的安慰与同情,或转移话题交谈。对一些较固执和情绪暴躁的老人不要过分计较,也不要强行制止,护理员要设身处地体会他们的内心感受,多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增强他们战胜疾病和愉快生活的信心。通过听音乐、戏曲,看电视,读报纸,陪老人聊天等方式分散老人对自身疾病的注意力,以调整老人的情绪。
四、长期卧床病人主要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长期卧床且又患大小便失禁,护理中对感染性疾病应及时抗感染治疗,做好心理护理必不可少,基础护理技巧也是很重要。首先要分析老人的年龄,病情,失禁的原因、时间(晨间、晚间)等,根据分析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如果老人清醒,但虚弱无力,不自主地排泄大小便,这类情况可通过观察老人的二便规律,再根据规律设定安排二便护理计划,做到有目的,有准备的主动护理,减少在床上排尿便的次数。如果效果不好,可根据实际情况留置尿管,每天进行1-2次尿道消毒,按留置尿管常规护理。大便要及时清理,适当涂擦鞣酸软膏等保护肛周皮肤。
五、大小便失禁病人的护理对策
1、预防足下垂。足下垂,又称垂足畸形,下肢瘫痪者极易形成。足部应给予支持,如使用足板托、枕头等物,使足与腿成直角,保持背屈位,以预防跟腱挛缩。冬天保暖时,应注意到棉被对足部的压迫,可用支架或干净硬纸盒支撑被子,避免压迫足背,指导和帮助老人锻炼踝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膝关节畸形的预防:膝关节下放垫子,可防止膝肿胀和关节过度伸展(膝反胀),时间不可过长。每日数次,防止膝关节屈曲挛缩。
2、口腔护理与预防呼吸道感染。卧床老人体弱,免疫力减退,抵抗力降低,呼吸道和肺部的防御能力减低或减退,易发生吸入性、坠肺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慢性老人,口腔内的细菌携带者比正常人多,口腔内的条件致病菌的携带率也比正常人高。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的途径之一,口、咽部细菌的吸入是产生细菌性肺炎的主要途径。口腔护理中,要注意到刷牙与漱口的关系,对于卧床的老人,有时漱口比刷牙显得更重要。因此,要求卧床的老人在就餐后一定要漱口,病重或吞咽有困难的病人(中风,脑瘫)等,因疾病或其他原因自己不能漱口的老人,护理员每日需遵医嘱2-3次为老人做口腔护理,彻底清除口腔内细菌。
3、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房间环境清洁,每天早、晚开窗通风30min,室内温度应保持22~24℃,湿度应50%~60%为宜,每天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30分钟。长期卧床老年人,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因此,应鼓励老人做深呼吸及有效咳痰,每次翻身时叩背促进痰液排出,叩背时手呈背隆掌空状,从肺底向气管方向逐渐叩,自下而上,从外向内,每次10余下。叩背的同时注意观察老人的面色、呼吸、心率。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判断引起异常的原因,配合医生进行救治。情况严重需要吸引器吸痰时,应选择多测孔透明硅胶吸痰管,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轻柔敏捷,自下而上,左右转动,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对于张口呼吸的病人,因呼吸道干燥,在吸氧的同时,可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每日2次,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可根据情况使用气道湿化器以湿化气道预防呼吸道感染。
4、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使用气垫床,使受压部位气血运行通畅,但是仍需要定时翻身。白天每2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不超过3小时翻身一次,定时翻身老人我们制作了翻身记录卡,时间、体位、皮肤情况及时记录,保证按计划的实施。因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特别是长期疾病消耗,病人消瘦,皮下脂肪少,肌肉萎缩,翻身时应特别小心,宜两个人合作,动作轻柔、准确,避免拖、拉、推,减少皮肤摩擦,同时应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碎屑,避免皮肤与碎屑及床单褶皱产生摩擦。翻身前应先拍背,嘱其咳嗽,再让老人饮温开水1-2口,再次翻身均应检查受压的骨突部,以便及时了解皮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于受压的骨突部位,作局部按摩或使用气垫等措施以预防压疮。
5、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卧床的时候要抬高患肢,高于心脏的水平,以减轻患肢的水肿,老人要正确的认识疾病,保持一个乐观的情绪,积极的面对疾病的治疗,另外家属也要经常和老人沟通,使其消除紧张感,积极的面对治疗。注意保护好下肢防止各种感染,避免擦伤、碰伤患肢,另外还要保持肢体清洁,预防感染。患者的饮食要注意清淡,忌油腻辛辣的食物,饮食要低脂肪且富含纤维素,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用力排便使老人腹压升高,影响静脉的回流。
六、饮食要合理搭配
长期卧床老人的身体抵抗力差,应在饮食方面加强营养,宜给予营养价值高,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如牛奶、鸡蛋、瘦肉、鱼类等,多食含钾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香蕉、桔子、绿叶蔬菜等。由于这种长期卧床老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老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每日早饭前半小时空腹喝一杯温开水,蜂蜜水或淡盐水,每日可做腹部按摩,轻揉下腹部,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两天以上不排便时,应酌用润肠通便药促其排便。
七、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老人要防止肌肉废用性萎缩,护理人员应帮助其进行功能锻炼,每日对全身肢体进行按摩,手法要轻柔。老人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每天进行床上被动操作的锻炼。
总之,要特别重视对长期卧床老人的护理,最大限度的减轻老人的痛苦、使他们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尽可能的提高生活质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7
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家后只能卧床休息,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身体的

有些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骨折后的病人,以及因脑中风、脑外伤而造成偏瘫的病人,在经过医院的一段时间治疗回到家后只能卧床休息,所以,对久病卧床不起的病人,特别是老人,就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身体的重量长期压迫某处组织,使该处的皮肤,皮下组织长期得不到动脉血液的供给,而导致组织缺血,肿胀,破溃,坏死等一系列变化,医学上就称为褥疮。病人要经常翻身,以减轻局部组织的受压;对于不能自己翻身的病人,家人要协助其定时翻身,以预防褥疮的发生。如果病人不慎患了褥疮,可以采取俯卧位或者侧卧,并上医院换药治疗,或者遵照换药原则,在家里应用无菌技术以及各种药物进行换药,以促进褥疮的早日康复。其次,由于卧床时间太长,会引起排痰不畅,以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病人要经常不断地变换体位。发生了坠积性肺炎的病人,可以采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肺内分泌物的引流。另外,要保持床铺的平整、松软,床单的干燥,还要注意个人的清洁卫生,这其中包括有口腔、皮肤、头发等方面的清洁护理,最好能够每天用温水擦浴局部组织,使局部皮肤血液运输能得到改善。室内要定期开窗换气,以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床上的温度也应该注意不要太冷或者太热,特别要预防热水袋的烫伤。在帮助病人翻身、按摩、床上使用便器时,要注意不要推、拖、拉,以免损伤局部的皮肤,因为皮肤损伤后不容易愈合,容易诱发褥疮。最后,还要保证病人全身营养的供给。由于这种长期卧床的病人,需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等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更为重要,因为它是组织生长,修复所必需的营养。如果病人不能自主进食还应经鼻饲补充营养。要注意一点的是,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量小,肠蠕动减少,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补充营养的同时,要注意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第2个回答  2022-10-21
长期卧床病人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可从维持关节活动、排痰、预防压疮三个方面着手护理,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关节畸形、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皮肤破损等。
1、维持关节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需要做好上下肢自主活动与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畸形。可以训练四肢抬举、伸屈、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运动。由家人帮助病人被动运动时,以病人感觉不痛为原则。对中风导致长期卧床的病人则应鼓励尽量活动病侧肢体,增加对病侧的关注和护理,经常帮助翻身、按摩、推拿等。同时要预防足下垂的发生,可让病人穿棉布鞋,保持正常脚形,床尾放置一块硬板或软枕抵脚;
2、协助排痰:需要经常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可用手掌从长期卧床病人的腰背部沿着脊椎向上用力拍击,震动支气管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可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将痰液尽量排出。如病情稳定,可逐渐抬高床头或采取半卧位;
3、预防压疮:注意长期卧床病人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局部受压。可用温水擦身,大便或尿液污染后要及时清洗皮肤,更换尿垫或床单。同时要定时变换体位,帮助病人翻身,翻身时动作要轻,不可在床上硬拖硬拉,防止皮肤擦破而易感染。可使用辅助用具以减轻皮肤受压,如充气床垫、气圈、轮椅、坐垫等,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肌肉溃烂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会给长期卧床病人造成较大痛苦,不易治愈。继发感染时,易并发败血症、菌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压疮必须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第3个回答  2021-10-11
首先,要经常给长期卧床的病人翻身,从而减少身体重量对局部组织的压迫,能够自己翻身的病人要时常自己翻身,以免引起褥疮,加重病情。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病人长期卧床,可能会引起排痰不便、或者是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所以为了病人能够尽快恢复,所以要经常翻身。

其次,长期卧床病人所用的床铺要铺的平整、柔软,床单时常保持整洁干燥,以此来减少病人的痛苦。同时家人最好是每天用温清水来替病人擦拭,从而使得病人局部的皮肤血液运输得到改善。病人所在的房间要定期的开窗通风,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减轻病人身体的不舒服。家人在替病人翻身的时候,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病人局部的皮肤。

最后,病人在卧床休养期间,家人要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营养供给,尤其是蛋白质的补充,因为它是病人身体组织生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其次是脂肪、糖、维生素等物质。还有,需要注意的是,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小,使得胃肠的蠕动比较慢,很容易引起便秘,所以在给病人补充营养的时候,要注意对粗纤维食物的补充。

以上就是护理长期卧床病人的一些注意事项,为了病人度过一个舒适的修养期,家人在这期间要对病人更加细心的照顾。此外,长期卧床的病人要每天都保持好心情,尽量避免生气、发怒等情绪,做到心平气和,这样对病情才有帮助。
第4个回答  2022-11-17
长期卧床病人身体活动受到限制,可从维持关节活动、排痰、预防压疮三个方面着手护理,以免出现不适症状,如关节畸形、呼吸系统感染以及皮肤破损等。
1、维持关节活动∶长期卧床的病人护理需要做好上下肢自主活动与被动活动,防止关节畸形。可以训练四肢抬举、伸屈、外展外旋、内收内旋运动。由家人帮助病人被动运动时,以病人感觉不痛为原则。对中风导致长期卧床的病人则应鼓励尽量活动病侧肢体,增加对病侧的关注和护理,经常帮助翻身、按摩、推拿等。同时要预防足下垂的发生,可让病人穿棉布鞋,保持正常脚形,床尾放置一块硬板或软枕抵脚;
2、协助排痰:需要经常帮助病人翻身、拍背,避免呼吸系统感染。可用手掌从长期卧床病人的腰背部沿着脊椎向上用力拍击,震动支气管使痰液松动,有利于痰液排出。同时,可鼓励病人咳嗽、深呼吸将痰液尽量排出。如病情稳定,可逐渐抬高床头或采取半卧位;
3、预防压疮:注意长期卧床病人全身皮肤的清洁卫生,避免局部受压。可用温水擦身,大便或尿液污染后要及时清洗皮肤,更换尿垫或床单。同时要定时变换体位,帮助病人翻身,翻身时动作要轻,不可在床上硬拖硬拉,防止皮肤擦破而易感染。可使用辅助用具以减轻皮肤受压,如充气床垫、气圈、轮椅、坐垫等,预防压疮的发生。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皮肤肌肉溃烂坏死。一旦发生压疮,会给长期卧床病人造成较大痛苦,不易治愈。继发感染时,易并发败血症、菌毒血症,甚至危及生命。预防压疮必须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更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