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海燕: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题所述

批判思维指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学生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那么要在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批判性思维,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为学生早已经习惯了信任老师和课本,很少有批判的意识。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努力尝试,大胆实践,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反思。终于在课题组老师的点拨下,我经过苦苦思索有了一点灵感,那就是突破以往的教学习惯,在六步三查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以质疑为主的新教学思路,因为提出疑惑是培养批判思维的第一步,只有积极思考、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敢于质疑,敢于批判。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几点做法。
一、在自主学习中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是培养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的前提,一个不会独立思考的孩子,没有思想主见的孩子,根本就谈不上质疑、分析和批判了。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课堂上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去探究自己没学懂的问题。比如《用冰取火》这课中,有这样一道问题:“当大家一筹莫展,陷于绝望时,为什么只有这名年轻队员想出了用冰取火的方法?”学生会马上边阅读课文边独立思考,不会时他会反复阅读课文寻找答案,最后经过独立思索探究,提炼出自己认为最佳的答案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这名年轻队员具有善于思考、永不放弃的精神。可见,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静心读文、深入思考,既提高了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养成了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二、在深入挖掘中敢于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就是一种批判精神。因而在第二课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一般会让学生深入读课文,去挖掘自己学不懂的问题,上大胆质疑,每人提出一个最有价值的问题。然后我就给予鼓励和表扬,并记录在黑板上。对于简单的问题当场解答,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下一起探究学习。比如在学习《迟到》一课时,孩子们仔细读文,深入思考,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文中为什么要把被打后的我比喻成狼狈的小狗?爸爸既然那么爱她为什么要狠狠打她呢?爸爸后来又去送夹袄是不是后悔打女儿了?爸爸送夹袄和铜板后我的感受是什么?学《成吉思汗和鹰》一课时,孩子提出:文中为什么要细致刻画鹰惨叫一声、死在主人脚下?为什么鹰四次打饭水杯用的词语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我发现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能紧扣课文中心,越来越能突出本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越来越提的有价值,有探究意义。看得出孩子们已经做到了深入思考,会提问、善提问、乐提问了。同时他们对课文的学习会更加深入、更加透彻!质疑能力有了很大的飞跃,为培养批判性思维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大胆展示中能言善辩
能言善辩是批判思维的又一个展现,发现了问题,就要去质疑、去分析、去辩论、去完善,那么这一切就要靠表达能力、靠能言善辩。因此在平时的展示环节中,我就很注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一年级开始,我就要求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争取让每个人都能听见,这样的发言才有效。再加上六步三查教学模式的讨论交流、合作学习、大胆展示,都是由孩子自己组织进行、自己上课,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井然有序的组织和大胆展示中,孩子们有清楚流利的讲解;有积极深入的探究;有各执一词的辩论;有独到精彩的见解;有恰当诚恳的建议;有正确全面的补充;有具体明确的评价,语言表达力在课堂中得到了充分的磨练和展现。例如,在学习《马拉松》一节课时,有同学说马拉松之战是一场侵略的战争,有人说是一场正义之战,有人说是一场以弱胜强的战争,也有人说马拉松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争等等,各组争执不下,于是我让各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进行辩论。该问题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学生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充分的交流中,在智慧火花的碰撞中,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探究出了最佳答案,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训练了孩子出色的表达能力。在学习、交流、展示、纠错、补充中,孩子们就会敢于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越来越强,表达力也越来越流畅、准确,逐步具有了能言善辩的能力,也为进一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做好了铺垫。
四、在合作交流中勇于探究
质疑之后,学生就要围绕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在读文、思考、讨论、反驳、辩论、完善中获得最佳答案,正确透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小合作的方式,进行充分的合作学习,解决疑难问题。合作中,差生虚心请教优生,优生耐心指导和帮助差生,优生和优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高,学生的探究精神得到了最大的发挥。例如:在讨论《成吉思汗和鹰》一课中,“为什么鹰四次打饭水杯用的词语不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时,小组成员之间各抒己见,有反驳的、有赞成的、有查资料的,在分析、推理、纠错、补充中探索出了最准确的理解。此时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很高,热烈的情绪感染了整个课堂,全体学生都在这种合作交流的情境下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真真切切的经历了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活动过程。使学生真正充当了课堂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质疑批判能力。
五、在超越课本中自我创新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教师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学完学懂每篇课文后,我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读写训练,比如:学完马的课文后自己写一篇有关马的艺术品的作文,孩子们有的写马的雕塑,有的写马的画,有的写马的刺绣,可以说是精彩纷呈,这就是对课文的超越;学了《一个苹果》后,我让孩子写“此刻,放炮动里战士们会怎么样想?”孩子们结合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写出了详细的心理活动和真切的感受,体现的不仅仅是战士间的关爱,更是对战争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这就是对课文的创新;在学《成吉思汗和鹰》后,我启发孩子:沉痛的教训对你有什么告诫?写一写。孩子写出了比书中教训更全面、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待错误的观点。这样,学生在透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高出了课本内容,超越了课文的思想,写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和看法,在课本的基础上有了自我创新!这时,学生的知识才会学的更加灵活自如!学生的个性才会充分张扬,学生的人格才会更加完善!学生也才会更有创造力!我认为这才是批判思维最高的目标吧!
自主独立思考是质疑前提,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勇于探究是解决问题的途径,能言善辩是批判思维的最好展现,超越创新是批判思维的最高境界。要把小学语文课堂变成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出色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创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