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测量后高差怎么计算?

如题所述

水准仪测量后,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

水准仪测量后,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

扩展资料:

水准仪使用方法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

1. 安置 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 首先打开三脚架并使高度适中,用目估法使架头大致水平并检查脚架是否牢固,然后打开仪器箱,用连接螺旋将水准仪器连接在三脚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具体方法:用仪器练习。在整平过程中,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大拇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3. 瞄准 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 首先是把望远镜对向远处明亮的背景,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最清晰。再松开固定螺旋,旋转望远镜,使照门和准星的连接对准水准尺,拧紧固定螺旋

最后转动物镜对光螺旋,使水准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丝平面上,再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的像靠于十字竖丝的一侧。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微倾水准仪,在水准管上部装有一组棱镜,可将水准管气泡两端,折射到镜管旁的符合水准观察窗内,若气泡居中时,气泡两端的像将符合成一抛物线型,说明视线水平。

若气泡两端的像不相符合,说明视线不水平。这时可用右手转动 微倾螺旋使气泡两端的像完全符合,仪器便可提供一条水平视线,以满足水准测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气泡左半部分的移动方向,总与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读数 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多是倒像望远镜,读数时应由上而下进行。先估读毫米级读数,后报出全部读数。注意,水准仪使用步骤一定要按上面顺序进行,不能颠倒,特别是读数前的符合水泡调整, 一定要在读数前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水准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18

以黑面为准,如红面小于黑面,那么肯定红黑加减100。计算如下:

1、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

2、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3、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

4、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

水准测量:

1、又名“几何水准测量”,是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测定地面上两点间高差的方法。

2、在地面两点间安置水准仪,观测竖立在两点上的水准标尺,按尺上读数推算两点间的高差。

3、通常由水准原点或任一已知高程点出发,沿选定的水准路线逐站测定各点的高程。

4、由于不同高程的水准面不平行,沿不同路线测得的两点间高差将有差异。

5、所以在整理国家水准测量成果时,须按所采用的正常高系统加以必要的改正,以求得正确的高程。

扩展资料:

水准测量的检核:

一、计算检核

1、B点对A点的高差等于各转点之间高差的代数和,也等于后视读数之和减去前视读数之和,因此,此式可用来作为计算的检核。

2、但计算检核只能检查计算是否正确,不能检核观测和记录时是否产生错误。

二、测站检核

1、B点的高程是根据A点的已知高程和转点之间的高差计算出来。若其中测错任何一个高差,B点高程就不会正确。

2、因此,对每一站的高差,都必须采取措施进行检核测量。

3、变动仪器高法:同一测站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得两次高差以相互比较进行检核。

4、双面尺法:仪器高度不变,立在前视点和后视点上的水准尺分别用黑面和红面各进行一次读数,测得两次高差,相互进行检核。

三、路线检核

1、测站检核只能检核一个测站上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差超限。

2、由于温度、风力、大气折光、尺垫下沉和仪器下沉等到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尺子倾斜和估读的误差,以及水准仪本身的误差等。

3、虽然在一个测站上反映不很明显,但随着测站数的增多使误差积累,有时也会超过规定的限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水准测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水准仪测量后,后尺黑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黑面高差中数
水准仪测量后,后尺红面中丝读数减前尺中丝读数=红面高差中数
取其平均值即为高差中数
取水准对尺2把尺子常数分别为4687和4787,以黑面为准,如红面小于黑面,那么肯定红面高差中数加10公分,反之就加10公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01-31
调平之后照准读数尺,通过前视后视的读数差来计算两点高差,一般把水准仪放置在两点的中点以减小i角误差。
第4个回答  2020-12-09

静力水准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