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用中医的角度帮我解释一下,谢谢

如题所述

这段话主要是说明了经脉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先看“决生死”。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灵枢·海论》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些原文都非常清楚地说明了经络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之所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由于经脉纵横交错,出入表里,贯通上下,内联五脏六腑,外至皮肤肌肉。若没有经络的这种沟通和联系,人体的各组织、器官又靠什么濡养呢?人体气血,贵乎流通,才能使脏腑相通,阴阳交贯,内外相通。倘若气血不流通,脏腑之间的各种联系就要发生障碍,疾病即可发生,严重者导致死亡。
再看“处百病”。这里是说经脉之气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的重要作用。大医学家喻嘉言说:“凡治病不明脏腑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灵枢·九针十二原》里说:“通其经脉,调其血气”。上述原文都高度概括地说明了疾病的治疗,病体的康复,都必须从经络入手。众所周知,疼痛是人们患病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究其原因,中医认为是“疼则不通,不通则疼”。只有经脉畅通,才能运行气血;只有气血周流,病人才能得到治疗与康复。
再谈“调虚实”。调是调整,虚实是指证候,不是虚证,就是实证,人们患病后常常用虚实来概括说明证候的性质。中医学认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实证,即是病邪盛而正气未虚,正邪斗争激烈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即是正气虚衰,机能减退,抵抗力低下所表现的证候。《灵枢·刺节真邪篇》里说“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有余是指实证,不足是指虚证。对实证要用泻法,如胃痉挛的,针刺病人足三里穴,可使胃驰缓;对虚证要用补法,如胃弛缓的,针刺病人足三里穴,可使其收缩加强。当然,由于虚实证不同,尽管都针刺足三里穴,但采用手法不一样,一个用泻法,而另一个用补法。这个例子说明,经络有调整虚实的功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1-03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我们能很真切地感觉到经络有多重要!好比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城市,经络就是这个城市的各种管道,你想想,管道不通了会有什么后果?下水道堵了,污水横流,天然气管道不通了,那冬天就等着哆嗦吧。只有各种管道正常了,一切工作才能照常进行。经络也一样,哪里不通了哪里就会出现问题,把它给疏通好了,病也就没了,这就是“处百病,调虚实,”所以才“不可不通”。具体说来,它有以下作用:
(1)联系全身
根椐前面讲的经络的组成可以看出,经络可以把人的内脏、四肢、五官、皮肤、肉、筋和骨等所有部分都联系起来,就好像地下缆线把整个城市连接起来一样,每一条通路通畅,身体才能保持平衡与统一,维持正常的活动。
(2)运行气血
天然气需要管道输送到各个地方,同样,气血也需要通过经骆输送到身体各处,滋润全身上下内外。这是经络的笫二个作用,每个人的生命都要依赖气血维持,经络就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只有通过经络系统把气血等营养输送到全身,人才能有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
(3)人体屏障
外部疾病侵犯人体往往是从表面开始,在慢慢向里发展,也就是先从皮肤开始。经络向外于皮肤相连,可以运行气血从表面的皮肤,好像砖瓦一样垒成坚固的城墙,每当外敌侵入时,经络首当其冲地发挥其坻御外邪,保卫机体屏障的作用。
(4)反映内在
疾病也有从内生的"病从口入”就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东西,使身体内的气血不正常,从而产生疾病。这种内生病首先表现为内在的气血不正常,再通过经络反应在相应的穴位上。所以经络穴位还可以反映人内在的毛病,中医管这叫“以表知里”。
(5)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1/3在工作,心脏只有1/7在工作......如果它们出现问题,内脏跟经络的气血是相通的,内脏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和体表的穴位凋整气血虚实。这也是针炙,按摩,熏蒸等方法可以治疗疾病的原因。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就是说经脉的功能正常与否,决定了人的生与死.。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所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白病的效果。经络通畅,乃身体平衡,气血营养充足,抵御外邪。整体由内到外,气血充足,阴阳平衡,身体康健。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20-12-26

史料记载:经脉者,所以能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第4个回答  2011-01-04
经(络):气路
脉:血路

气血人命之根本。

明白?用得着长篇大论?

参考资料:经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