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8-06-18
学生思维一:不随便要人东西,
要守礼客气懂谦让
职场锦囊:“欠人情”是融入职场的捷径
“我带了些小点心,要不要尝尝?”
“不用不用,我不饿,谢谢啦~”
这是职场老人和新人间常有的对话。
然而事实上,跟渴不渴、饿不饿没半毛钱关系,职场新人之所以屡屡拒绝别人送到嘴边的好意,只是因为爸妈从小就叮嘱,别随便要人东西,要守礼要客气要懂得谦让。
于是我们常看到职场新人这样的表现:同事主动给个东西或帮个小忙,他们脸上的表情从认真到惊讶到不好意思,辅之以连连摇头或连连摆手,唯恐无法将自己的诚惶诚恐表达充分。
多数职场老鸟在得到这样的“回馈”后,相信我,心里没有一千头,也有五百头神兽奔腾而过。有人会腹诽:就顺手帮个小忙,至于这么大反应吗,没见过世面。有人会嘀咕:他(她)拒人千里之外,看来不是好相处的主儿。有人会受挫:得,人家看不上我这点东西(好意),我还是拾掇拾掇赶紧撤吧。而新人们这时候还在回味用了十多年的“金科玉律”:“干得好,爸妈(老师)说的派上用场啦,get到一张‘礼貌卡’,完美!”殊不知,同事觉得好意被拒绝了,热脸贴上冷屁股了,心里觉得尴尬了,已经默默把你划到“不是一类人”的队伍里了。
有时候,客气意味着疏离,“不欠人情”意味着“不想打交道”,“自己搞定一切”意味着“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事实上,接受陌生同事的好意并不是件多么了不得的事,你想想,以一块点心为契机,你们或许会打开话匣子,聊到名字,聊到部门,聊到工作环境,聊到上下班路线,甚至聊到帮忙打卡。
所以,别再畏畏缩缩把自己绷那么紧,转换思维,放松一点,有时候欠人情是融入职场自然又高效的途径。(千万千万别跑偏到“火车上可以随便吃陌生人东西”或“多贵重的好意都照单全收”的方向上,小编会哭死的%>_
学生思维二:信奉均衡发展
职场锦囊:强化优势,才能脱颖而出
走入社会前,我们在学校里窝了十多年甚至二十年。我们熟知学校对学生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却对社会上的通用指标不甚了解。
在学校,名次表看的是总分,奖学金看的是总分,评三好学生看的也是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在这样一种约定俗成的评价标准下,我们会选择把60分水准的数学提升到80分,同时放弃把95分水准的语文提升到98分。原因很简单,20分的提升比3分来得值,也容易得多。在同样付诸努力的前提下,我们会选择收获效益最多的途径。于是我们放弃追求“卓越”,转而看重“均衡”;放弃“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转而信奉“齐头并进”。我们获得了更高的总分,同时也失掉了自己的优势,变成了论斤称的“同质化人才”。到最后,大家都很优秀,大家也都很一样。
但在职场上,并不缺五成五的全才,倒极度渴望十成十的专才。你做互联网,没必要懂水产养殖;你做生物制药,没必要熟悉唐宗汉祖;你做时尚美妆,没必要了解机械制造。每个职场人士都有划定的职业领域,你只需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强化你的优势,撇掉无关紧要的枝枝蔓蔓;学会钻研,学会突破,努力成为这个领域的专才,才可以顺利地脱颖而出。
学生思维三: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职场锦囊:找准目标再发力
中学时期,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高考拿个好分数,大学念个重点名校。我们不需要选择,不需要思考,升学考试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这是制度为我们规划好的路径,也是父母和老师指给我们的方向。蒙着头蛮闯一气也问题不大,大方向总错不了。
上大学后,又有一条既定的大道铺在眼前:努力提升绩点,多做学生工作,参与各类志愿活动……为什么这么做?学长学姐说的啊。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可以拿奖学金啊。为什么要拿奖学金?找工作啊。拿奖学金就能找到好工作吗?你语塞了,你知道这逻辑关系套起来有些牵强,你甚至连想做什么职业、想在哪里发展都无法给出个答案。
回头望望,在人生的前二十年,我们都在沿着既定的路线走,这些路线或者是制度要求的,或者是父母教导的,或者是老师建议的,或者是学长学姐现身说法的。我们按照他们的标准要求自己,起早贪黑地学习、忙里忙外地组织活动;我们看似勤奋,实则懒惰。我们一股脑地把所有精力投注在学习或学生工作上,却未曾考虑自己将来究竟想做什么,现在的忙碌对将来的选择有无助力。于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面试销售岗位却从无市场营销经验;面试人力资源却连六大模块都支支吾吾;面试产品经理连H5都一脸茫然……我们未曾费心做过选择,更毋论找准目标,我们忙着做无目的的努力和随波逐流的选择,缺乏清醒的规划,于是在自以为的勤奋中逐渐碌碌无为且怨天尤人。
学生思维四:致力于节流,忽视开源
职场锦囊:时间才是稀缺资源
初入大学,学生们多半没有收入,大学课业宽松,自由支配的时间也不少。于是很多学生开始淘宝购物,把诸多精力浪费在砍价、拼单和免邮上,归根结底,不过是出于多则几十、少则几角的省钱思维。甚至有不少人习惯于搜集各种打折信息、定整点闹钟秒杀新品,也有人四处寻找兼职赚外快,最后多是做派发传单、产品促销、录入员这类技术含量甚低的工作。
在学生的世界里,金钱是稀缺的,时间是用不完的。他们宁可花几个小时在十几元钱上斤斤计较,也不愿意下些功夫钻研photoshop、学个编程、考个CPA。他们致力于节流,却总是忽视开源,宁可活得斤斤计较、省吃俭用,也没想过时间才是稀缺资源,利用好时间掌握门技艺,才可能带来无尽的收益。
于是他们带着这种思维进了职场,习惯在细枝末节上打转,乐得在零碎收益里忙碌。提高技能?何必呐!掌握现有的就够啦!珍惜时间?who cares!最不缺的就是时间!几年过后,他们还在原地打转,薪酬没见涨,职位没见升,他们依旧在几角几元的圈子里裹足不前。
学生思维五:完美主义
职场锦囊:用折衷来达到最优投入产出比
在学生时代,不少人是带着“追求完美”的光环一路走来的。他们会花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写论文,因为高标准严要求。他们凡事锱铢必较、精益求精,不甘于平庸,不屑于同流,点子一定要提别人想不到的,作品一定要拿最亮眼的。他们不能忍受低级错误,所以交工前会左检查右检查,请人查看再用机器复查,确保无误才放心交付。从提升自己和锻炼能力的角度来说,这当然是种求之不得的好品质。但是在职场上,除了质量,效率也同等重要。
职场上讲究二八法则,追求投入20%的精力产出80%的成果,因为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即使投入100%的精力,也不一定能将100%的成果收入囊中。这是一种折衷,用适度的妥协来达到最优分配。
是不是一周的项目需要半个月酝酿,一个月的项目能延长到两个月还无法收工?“完美主义”是好事,但要在一定的度之内。工作不会给你无限的时间等你打磨,也看重进度、效率,还有成果。
学生思维六:等待教导
职场锦囊:自力更生是基本的职场法则
上学时有种说法叫“填鸭式”教学,说的是一些老师不管不顾强行“灌输”,将一大摞的知识统统装进学生脑里才罢休。这不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方式,不过却生动展现了老师和学生在教学里的关系。老师唯恐遗漏重点、词不达意,恨不能把所学所想都传授给学生;学生少年心性,沉不下心来定在椅子上钻研。十多年来,我们都是在这种模式中走来的,不愁问不清,不愁没地儿问。只要有心学习,总有老师苦口婆心的教导。
然而,进入社会,带你的领导也很忙。他的工作不是一手培养个新人,而是高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至于带你,那只是附加的任务。他可能要快马加鞭地写代码,可能要晕头转向地组织各类会议,可能要废寝忘食地码字写稿。他的工作也很忙,抽不出多少时间来手把手关注你的成长。所以,做个有心人,学会自学,学会自己成长。缺水了自己浇些,缺阳光了也别指着别人为你挪地儿。别人教你不是天经地义,自力更生是基本的职场法则。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04-13
以下是职场初期最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你中了哪几个?
频繁换岗,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赛道
每天忙来忙去,却得不到个人提升
自我定位模糊,无法发挥个人优势
职业方向不清晰,未来发展迷茫
核心竞争力不足,想提升却力不从心
其实这些问题的核心,都可以用一张个人画布来分析突破。
换言之,把你自己看作一个企业,用商业思维经营职业生涯。
个人画布是从国外引进的就是着眼于组织需求和个人的共同利益点。通过画布九宫格,可视化呈现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收获价值的全景图。帮助职场人建立职业全局观,思考自己提升发展可能性,对标市场需求挖掘自身的优势,用未来牵引现在的成长。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职场初期快速转化职场思维、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方法,BCC兴远有专门针对职场新人运用个人画布工具开设的课程。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