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的地位

如题所述

德国不论在驿站一战还是二战,在战争中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德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力增强后想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利益,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一战时,其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主力在东线和南线应付沙俄和塞尔维亚等,而德国几乎是在以一国之力独对英法等强国,与英法进行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都打得有声有色,更是挫败了俄军夏季攻势,实力不可谓不强悍,德国也是同盟国中最后一个投降的。
  二战前,德国仅仅花了二十年时间就恢复实力,甚至比一战时更强,这也是最初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害怕被德国拖入战争泥潭。二战中,德国先是闪击西欧,以闪电战的形式先后占领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连法国都被攻克,迫使英法不得不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来保存实力,几乎占领了出英国外的整西欧、北欧地区。而后更是与苏联开战,战争初期就占领了苏联大片欧洲领土,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在意大利基本是来搞笑的前提下,撑起了整个欧洲和非洲战局。同时,在二战中,也是轴心国中坚持最久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06
都是一级强国,主要战争者,无论是工业经济等等的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首先说明一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处于奥匈帝国的支持者,也就是幕后大boss,但是由于当时的武器和战争资料不全,所以说其实没有什么可说的,战争装备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也没有什么特别著名的战役,而且没有多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开始了,而二战无论是战役武器等等都有比较丰富的资料,而且工业经济等也有显著的创新和进步。

因此我们就单说德国在二战:
首先我们先说一下德国的领导人,德国经历过一战的失败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同时民众的复仇心理很重,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著名的领导人,希特勒,不得不说,刨除他的侵略行为,他的军事能力政治能力外交能力绝对都是当时的天才人物,他当过基层军官,他有着一定的军事能力的积累,他本身也是一个好战的分子,他在一战中立下了不少的战功,这为他之后执掌德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他本身也有着非常吸引人的魅力,如果在当时诸多的演说家中他不是最好的,但是他的煽动力绝对是当时最好的,他的演讲或许并不是特别的华丽,语言中或许还有些许的错漏,但是往往他的声音一出,民众的情绪就会被瞬间调动起来,这是他的个人魅力,当时确实是少数,他的外交能力也是一个亮点,这个从联盟苏联,横扫欧洲就能看出来,我就不多说了,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主义者,这样的坏处在于他迫害了很多外族人例如犹太人,而导致大量的科学家流亡别国,总而导致美国的科技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好处在于他获得了日耳曼等民族的大力支持,同时在经济军事上有了很多先进的举措,这导致了德国当时的工业能力大幅上升,跻身军事强国之列。
当时美国还没崛起,苏联科技力量也很薄弱,英国偏安一隅不思进取,法国强国不假,但是上层普遍无能,科技力量较德国差距越来越大,从装备来看,你就能发现,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二次大战后期,这些国家都明白了科技的重要,所以都增加了科技的研发,最后与德国相差不远,而美国由于前中期未参加战争,一直处于战争贩子的状态,所以实力积蓄最强,二战后登顶世界第一强国,因此,我们说在二战初期,德国是世界第一的强国,属于主要战争者,是领导地位,后期虽然也是领导地位,但是并不能说是第一强国,美国崛起苏联崛起,德国慢慢走向低谷。
第2个回答  2016-11-26
德国在一战中属于重要参与者的地位
一战
19世纪末20年代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围绕着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欧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但基本矛盾有三对,即法德矛盾、俄奥矛盾和英德矛盾。
法德矛盾十分尖锐。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失去了原来在西欧和中欧的霸主地位,国内各个阶层一致要求报仇雪恨,德国为了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极大扩充军备。俄奥矛盾的表现是在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上。多年来,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的旗号,向巴尔干半岛上的南方斯拉夫人居住地区进行扩展,地处中欧的君合国奥匈帝国也在向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扩张,又怕在自己统治下的南方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的统治而独立。英国从它传统的外交政策上出发,力求维持欧洲大陆势力的均衡,既不愿意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意看到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半岛过于膨胀,随着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冲突的加剧,英德矛盾开始激化,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19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建立了针对俄国和法国的三国同盟,1879年,在俾斯麦的推动下,德奥签署了“同盟条约”,这个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后来,由于意大利在同法国争夺突尼斯的斗争中失败,俾斯麦趁机拉拢意大利,共同对付法国。1882年,德、奥、意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三国同盟正式建立。德国成为三国同盟的核心。
德国在二战中属于领导者的地位
二战
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图册
1938年3月,德意志第三帝国并吞了奥地利。接着,希特勒以保护捷克斯洛伐克境内德意志少数民族的利益为借口,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面对德意志第三帝国法西斯的咄咄逼人的侵略,英法两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并与希特勒达成协议,希望把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38年9月,英、法、美、德、意四国首脑阿瑟·尼维尔·张伯伦、爱德华·达拉第、阿道夫·希特勒和贝尼托·墨索里尼在德意志第三帝国的慕尼黑开会,签订协议,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意志第三帝国。历史上把这次会议成为“慕尼黑阴谋”。至此,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慕尼黑协定的签订产生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第3个回答  2016-12-05
德国不论在驿站一战还是二战,在战争中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德国参加一战的原因,就是因为实力增强后想重新分配世界殖民利益,打破英法称霸的格局。一战时,其主要盟国奥匈帝国主力在东线和南线应付沙俄和塞尔维亚等,而德国几乎是在以一国之力独对英法等强国,与英法进行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等都打得有声有色,更是挫败了俄军夏季攻势,实力不可谓不强悍,德国也是同盟国中最后一个投降的。
  二战前,德国仅仅花了二十年时间就恢复实力,甚至比一战时更强,这也是最初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原因之一,害怕被德国拖入战争泥潭。二战中,德国先是闪击西欧,以闪电战的形式先后占领波兰、挪威、比利时、荷兰等国,连法国都被攻克,迫使英法不得不进行敦刻尔克大撤退来保存实力,几乎占领了出英国外的整西欧、北欧地区。而后更是与苏联开战,战争初期就占领了苏联大片欧洲领土,可谓风头一时无两,在意大利基本是来搞笑的前提下,撑起了整个欧洲和非洲战局。同时,在二战中,也是轴心国中坚持最久的。
第4个回答  2017-01-23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战时期的德国军事力量在同盟国中属于怎样的
1)历史影响: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远远慢于欧洲其他列强,并且由于长期分裂造成民族凝聚力不强(这一点在二战时期没有出现,原因,你懂的)
2)军事力量:德国自从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时代就开始引领世界军事变革,发明了后膛装弹的枪械和新的火枪操练方法。俾斯麦时代德国率先成立参谋本部,指挥体制已经非常先进。克虏伯公司也在此时发展起来,军工水平世界一流。德国造的战列舰也质量非凡,只是数量略有不足。一战之前德国军事实力已非常强大。(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一战前夕乃至一战即将结束德国军事力量都与当时的欧洲一哥英国并论,不过却仍然弱于英国)
二战
1)历史影响:阿道夫 希特勒的上台表明了德国人民反对凡尔赛条约的决心,所以多年来人民都之指出,二战一定会爆发,因为德国人已经生气了。这也间接说明了德国二战凝聚力和民心远超一战
2)军事力量:抛开士兵的因素,单论装备。德国在当时是世界上的工业第一强国,其军工制造业极端发达。如果希特勒不犯东西线同时开战的老毛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是它的对手,包括苏联和美国。德国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的失败,西欧还没有扫荡干净,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东进,攻击苏联。从开春一直打到深秋,还是没有打下苏联,只能退兵。美国的参战可以说是二战的转折点,当时的美国实力(综合实力,不特指军事实力)隐隐有超越德国的迹象。德国极力想清洗犹太人,诸如爱因斯坦等世界顶尖科学家纷纷逃难至美国,不仅让德国科技力量受损,更增强了盟国的实力。二战中期德国便开始研制核弹,但终究因为各种因素没能完成。否则,德国如果率先拥有核武器,结果不堪设想。
综合上述,说明德国一战时期弱于二战,但是德国法西斯战败是必然的,盟军胜利不是侥幸,因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