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以的翻译

文言文以的翻译

以 yǐ
动词义:
1、象形字。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2、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3、凭借;仗恃。
富国以农,距敌恃卒。——《韩非子》
4、认为;以为。
我以日始出。——《列子·汤问》
5、做;从事。
教育事业最有意义,情愿终身以之的。——叶绍钧《倪焕之》
名词义:
1、原因;缘故。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诗·邶风》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2、无固定职业的人。
以闲民。——《拾雅》
候疆候以。——《诗·周颂》
介词义:
1、把;拿。表示对事物的处置。
俱以情告。——《世说新语·自新》
以刀劈狼。——《聊斋志异·狼三则》
2、依;按;凭。表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犹言凭、根据。
何以谓之文。——《论语》
以残年余力。——《列子·汤问》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以大中丞抚吴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乡人子谒余。——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以其智力为也。——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3、在;于。表示行动的时间、处所或范围。
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柳宗元《断刑论》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余以乾隆。——清·姚鼐《登泰山记》
4、从;自;由。表示行动或变化的起点。
自古于今,上以天子,下至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仁者。——《潜夫论》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史记》
连词义:
1、为。如: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以为后圆(为以后作打算)。
2、因为;由于。表示行为产生的原因。
以贪勤民。——《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吾以捕蛇独存。——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成以其小,劣之。——《聊斋志异·促织》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清·袁枚《祭妹文》
以数谏故。——《史记·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3、和;而。表示并列关系。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载以来。——清·周容《芋老人传》
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聊斋志异·促织》
4、则;那么。表示条件关系。
战而不胜,以亡随其后。——《战国策》
5、才。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宋·苏洵《六国论》
以至于寸。(才达到一寸。)——《后汉书·列女传》
6、表目的或结果等。
智叟无以应。——《列子·汤问》
助词义:
1、用在单纯方位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时间、方位、数量、质量、范围之类的界限。
日观以西峰。——清·姚鼐《登泰山记》
2、加在句中,表示语气的舒缓或调整节奏。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
3、加在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夫晴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战国策》
4、加在能愿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如:可以;得以;能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0-23
文言文里的以,大多译成现代汉语的把。
第2个回答  2024-05-03

①<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②<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③<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
④<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⑤<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⑥<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⑦<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⑧<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⑨<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