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死后唯一能克制慈禧的慈安和奕䜣,为何放任慈禧二次垂帘呢?

如题所述

一、文宗遗诏

据有关历史资料载,文宗咸丰帝,在热河病逝前,有遗诏于慈安皇后,文宗说:“你生性柔弱,懿贵妃跋扈,我死后如若此人凭其子,而嚣张弄权,她定毁我大清江山,我与你一密旨,如他安分就好,不然你就宣我密旨让其自尽,以除后患”。其年文宗崩。立慈禧之子为帝,年号同治。慈安和慈禧晋为太后。

当回到京师后,慈禧不知从何处知晓慈安手中有这一遗诏,慈禧异常恐惧,于是乎他对慈安那是处处示好,一时亲如姐妹。有次慈安生病,病愈后,看见慈禧手臂上还绑有纱布,问其为何,慈禧先是不说,而后在慈安追问下,她说你生病了很严重,太医说需要点人肉作为药引,你我姐妹情深,丈夫也死了,我们只能相依为命,为了你早点病愈,所以我自己在手臂上割了肉,予你作药引,慈安听后感动非常,想到自己还留有文宗遗诏要其命,真是惭愧,于是就把遗诏拿出来当着慈禧面烧了,慈禧大喜。此后慈禧就一改前貌,语多不逊,事事专权,不与慈安协商,慈安心中大悔,然事情已晚。

光绪七年,慈安病逝,有人说是慈禧故意命太医不用对症之药,致使病重无救而亡,而其丧礼也是草草结束,二十七日后一律除孝,慈禧竟然不持服,有朝臣叹息,国母之丧如此简单,亘古未有。

二、恭王被罢

恭王奕欣,咸丰之弟,同治之皇叔,慈禧和他发动辛酉政变后,慈安柔弱不能负重任,慈禧位卑而不能浮人望,而皇帝年幼,天下也不靖,这时需要一个能浮众望之亲贵之人辅佐,于是王公大臣廷推奕欣为议政王,总摄国政,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奕欣总摄国政后,大势起用汉人,他深知满人的人才不足,于是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受重用。他兴办洋务,亲近洋人,与列强周旋维持和平局面,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一时赢得了同治中兴,人称贤王。

由于奕欣威望日隆,慈禧十分不安,而保守派因思想守旧,奕欣摄政后不用其人,保守派也不满奕欣,这时列强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奕欣不能满足其条件,于是列强也不满于他,太平天国镇压后,奕欣怕湘淮军坐大,他又主张削其实力,于是湘淮军也不满于他,在这困境下,奕欣身心疲惫。慈禧于是瞧准时机成熟,利用大家对奕欣的不满,让大臣弹劾奕欣,那些不满和仇视恭王的,一看有机可乘,于是都纷纷上书,一时间恭王感觉是众叛亲离,而慈安的早逝也使他独木难支,奕欣想到,自己鞠躬尽瘁,换来大清中兴之世,朝廷如此对他,他顿觉无义,心生退意。慈禧于是罢其议政王之职,夺其亲王之爵。致使奕欣赋闲在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