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古诗全文

如题所述

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二、出处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扩展资料: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

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首句“_外忽传收蓟北”,紧接标题,直接言明背景。既点明了闻喜讯时的地点,道出喜讯得来出乎意料,又揭示了写作此诗的缘由。“剑外”“蓟北”本相隔千里,却因诗人渴盼已久的喜讯把两地连接起来。一个“忽”字,流露出诗人的惊喜之情。全诗的喜兴便由此,随诗人心情,便顺势生发开来。“初闻涕泪满衣裳”,写出一听到让年过半百的诗人不禁老泪纵横,百感交集。一个“满”字,让人想见了当时诗人百感交集、喜泪纵横的状貌。涕泪满衣裳,“裳”古时指下身衣裙,“衣裳”是全身衣服;“涕”“泪”都意为眼泪,“满”生动的细节描写表现面对这一喜讯时,竟立刻眼泪夺眶而出,止不住地涌淌,连衣服都给浸透了,可见诗人激动之情。“却看妻子愁何在”,“却”再看,当得知这一喜讯,诗人除了自身的喜极而泣,同时也迫不及待地与妻儿分享。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平日的愁容哪里去了呢?而他们早已愁云消散,喜气满面,沉浸在欢乐之中了。“漫卷诗书喜欲狂”,诗人已经着手收拾起诗书,似乎马上要收起行囊准备还乡。这里的“喜欲狂”不仅仅是喜悦的泪花飞溅,而是喜近乎于狂。颠沛流离,饱尝艰辛,使诗人忧国忧民,于是诗人急切渴盼战争结束,当突然听到官军收复中原的消息,怎不令人喜极而泣,喜极欲狂呢?“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总给人感觉是在乱世中的现实哀伤的老人。而在这首诗中,诗人因听到喜讯而喜欲狂。高兴到竟让这位老人忍不住放声高歌,不加节制地喝酒。肆意地喝酒更像李白的风格,而这时的杜甫一洗平日的愁容,借酒助兴。诗人喝着酒唱着歌,不禁开始了美好的憧憬,晴朗的日子伴着一家人还乡,其喜洋洋。“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后四句可以看作诗人情感发展的第二阶段。后两句中“巴峡”“巫峡”“襄阳”“洛阳”两两相对,非常工整。其间又以“即从”“便下”“穿”“向”等词语串联,真是令人觉得犹如急流直下,只有在诗人急切的想象中才能做到。诗人恨不得一步跨上故土,喜悦的抒发也达到了高潮。来源:新课程·中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3-02-2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杜甫的代表诗作
共13个词条 8038阅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诗。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北征
《北征》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叙事诗。此诗是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八月诗人从凤翔到鄜州探家途中所作,叙述一路见闻及到家后的感受,以及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当时宰相房琯被贺兰进明等人诬谤受贿而论罪,作为左拾遗的杜甫上书为房琯辩罪,触怒唐肃宗,下三司问罪,得张镐营救释放,肃宗命他离凤翔探家,实为遣归。全诗以归途中和回家后的亲身见闻作题材,叙述了安史之乱中民生凋敝、国家混乱的情景,陈述了自己对时事的见解。诗人采用以赋为主、有比有兴的方法,表现了宏大的历史内容,显示出诗人在诗歌艺术上的高超才能和浑熟技巧。
春望
《春望》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登高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作者在夔州之时。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全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唐诗别裁集》收录的杜甫诗作
共203个词条 7.9万阅读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此诗叙写了作者自己的才学以及平生志向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困顿的窘状,并且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和政治现实。全诗直抒胸臆,慷慨陈词,是杜甫自叙生平的一首重要诗作。
游龙门奉先寺
《游龙门奉先寺》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叙写了龙门夜景及若有所悟的心境,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的敏锐感受能力和对佛教的初步认识。前两句说明游龙门后住宿于奉先寺,中四句描写夜宿的景色,后两句抒写听到晨钟生发深刻的警悟。全诗借景抒情,语言含蓄,极富表现力。
望岳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写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远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七八句想象将来登山所见景象,同时抒发自己的抱负。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赠卫八处士
《赠卫八处士》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华州司功参军之后。诗写偶遇少年知交的情景,抒写了人生聚散不定,故友相见格外亲。然而暂聚忽别,却又觉得世事渺茫,无限感慨。开头四句,写久别重逢,从离别说到聚首,亦悲亦喜,悲喜交集;第五至八句,从生离说到死别,透露了干戈乱离、人命危浅的现实;从“焉知”到“意长”十四句,写与卫八处士的重逢聚首以及主人及其家人的热情款待,表达诗人对生活美和人情美的珍视;最后两句写重会又别之伤悲,低徊婉转,耐人寻味。全诗平易真切,层次井然。
《唐诗别裁集》收录的杜甫七言律诗
共38个词条 1.1万阅读
题张氏隐居二首
《题张氏隐居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是七言律诗,当作于初识张氏之时;第二首为五言律诗,当作于与张氏熟识之后。全诗描写了张氏隐居生活的幽美惬意,借指张氏品德之殊胜,兼带讴歌二人友谊之亲密。《唐诗近体》评曰:“善写幽居之致,旨趣俱远。不得以涉理路、落言诠议之。”
城西陂泛舟
《城西陂泛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歌妓吹奏;颔联写楼船之景;颈联写歌妓歌舞;尾联则用反问句表现船宴的盛大。诗笔委婉曲折,淋漓尽致,艺术上很有特色。
九日蓝田崔氏庄
《九日蓝田崔氏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律。此诗首联写强自宽解;颔联运用典故写诗人内心悲凉而又强颜欢笑的心境;颈联描绘山水景物,在豪壮之中透着几分悲凉之气;尾联写沉重的心情和深广的忧伤。全诗跌宕腾挪,酣畅淋漓,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写出,诗句显得慷慨旷放,凄楚悲凉。
崔氏东山草堂
《崔氏东山草堂》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作品名称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作品别名 闻官军收两河 作 者 杜甫 创作年代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二、出处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扩展资料: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全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译文 剑门关外,喜讯忽传,官军收复冀北一带。高兴之余,泪满衣裳。回望妻子儿女,也已一扫愁云,随手卷起诗书,全家欣喜若狂。老夫想要纵酒高歌,结伴春光同回故乡。我的心魂早已高飞,就从巴峡穿过巫峡,再到襄阳直奔洛阳。 二、出处 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扩展资料: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
第3个回答  2022-03-23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