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健康码互认省份湖南湖北健康码互通吗

如题所述


更新于7月14日
经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30个全国省份电话咨询,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30个省份均可凭湖北健康码“绿码”自由通行,且不需要核酸检测证明。
更新于4月1日
实施“健康码”跨地区互通互认,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的重要举措。3月30日,陕西省发布《关于优化来陕返陕人员健康服务的通告》,明确提出撤销鄂陕联合检疫点,外省“健康码”均认可。通告称,完善落实健康码互认工作机制,对于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和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共享信息的外省“健康码”,陕西省均予以认可,无需另行开具相关证明材料。
另悉,河北省也进一步明确了“河北健康码”对接标准和使用要求,加快推进“健康码”跨地区互通互认。该省要求,统筹规范全省“健康码”建设,使用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健康信息码”作为“河北健康码”,做到与国家数据标准、格式一致。
由于湖北健康码数据已上传至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与全国“防疫健康信息码”一致,这意味着,湖北健康码将被更多省区市认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上海、广东、浙江、云南、湖南、海南、广西、甘肃、江西、安徽、重庆、黑龙江、陕西、河北等10余个省区市,明确与湖北健康码“互通互认”。
详细信息
广东省
3月26日,广东省“粤省事”政务服务平台发布信息,告知广大湖北赴粤返岗人员:从4月8日零时起,解除离汉通道管控措施后,武汉地区人员也可凭绿码直接返粤。尚在湖北的计划返粤人员,也可在当地同步申请广东省“粤康码”。
据了解,为方便湖北广大务工人员赴粤返岗,广东省主动对接签订了相关备忘录,积极推动两省健康码“互通互认”。我省已将湖北健康码数据提交至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外省可以调取。
目前,在我省除武汉以外地区,持湖北健康码绿码的返粤复工人员,可安全有序返粤;武汉地区人员,需通过“点对点、一站式”办法集中精准输送。返岗人员到广东之后,健康数据由广东方面的“粤康码”接力监测,与湖北健康码内的监测数据无缝对接。
湖南省
为了让湖北老乡顺利返湘,湖南省实行了健康证明互认工作机制。依托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的湖北省人员“健康码”信息、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防疫信息码,实现信息共享、分类管理,为湖北老乡出湘入湘人员出行和返岗消除障碍。
浙江省
自3月18日起,浙江已调整湖北来浙人员健康码赋码规则。除武汉市以外,对其他16个设区市一律从“红码”名单中移除。只要拥有当地健康标识、申领了浙江省绿码的湖北省人员都能顺利来浙,除用人单位内部要求外,不再有任何强制性隔离的区域性规定。
杭州市:湖北健康码与杭州健康码之间已实现互认,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的员工返回杭州后不用隔离,可直接返岗上班。
温州市:当地有关人士介绍,湖北与温州健康码绿码互认,返岗人员不需要隔离,可直接上岗复工。
江西省
江西省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发布第19号令,其中称,所有入赣人员只要出示个人健康码的绿码,且测量体温正常的,一律准予通行,不得采取任何限制性措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
3月27日下午,广西壮族自治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下发文件,持有“健康绿码”人员的湖北省返桂来桂人员,在广西出示健康码可自由乘坐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自由出行,不再采取隔离措施。
云南省
昆明市:昆明对湖北低风险地区持湖北健康码“绿码”的人员解除了隔离。目前昆明市和全国低风险地区的健康码互认,包括湖北省低风险地区。
陕西省
西安市:对湖北非武汉来西安人员,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申领国家防疫健康信息码,结果显示“未见异常”的,不再集中隔离。鼓励通过“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进入西安市复工。
具体政策
深圳优化调整湖北入深返岗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据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从3月19日零时起,深圳对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返深的湖北省务工人员、深圳滞鄂人员优化调整健康管理措施。
措施适用对象为持有湖北健康绿码,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人员:
1、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组织包机、专列、专车前往湖北省接返、招聘的务工人员;
2、湖北省采取“点对点、一站式”方式集中精准输送出省的务工人员;
3、确有必要返岗,且经深圳用人单位出具证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等方式和渠道返深的深圳滞鄂人员。
符合上述适用范围的人员,不再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但应按以下要求落实健康管理措施:
1、上述人员入深后,应当通过“i深圳”自主申报平台如实申报个人信息;在入深14天内自觉做好体温监测,如出现发烧、干咳、胸闷、乏力等情况第一时间拨打120,并向社区报告;除必须的工作和生活外,其余时间不外出,不组织参与聚餐、聚会。
2、用人单位于人员返岗、上岗当天,通过发放防疫义务告知书等方式,要求其落实个人健康管理义务;实施人员健康“一人一档”信息登记、健康状况“每日一查”等措施;发现确诊或疑似病例,立即按照相关预案做好应急处置;积极主动与人员居住地社区共同做好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
3、上述人员居住地所在社区应当建立健全健康监测和服务保障机制,确保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积极主动与用人单位做好信息共享和联防联控。
对没有持健康绿码的湖北入深返岗人员,以及所有武汉市入深人员,继续沿用现行管控措施,实施14天居家或集中隔离。
佛山实行湖北健康通行码互认
3月22日凌晨,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湖北抵返佛山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通告全文如下:
为认真做好湖北抵返佛山人员的疫情防控工作,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恢复发展,现就有关事项通告如下:
一、实行健康通行码互认
欢迎湖北低风险地区人员有组织、点对点、集中安全有序抵返佛山,返回前应主动申领“湖北健康码”绿码作为通行凭证,无需开具其他健康证明材料。“湖北健康码”绿码与“粤康码”蓝码具有同等效力,持“湖北健康码”绿码的人员与本市社区、企业、单位人员一视同仁。
湖北低风险地区持“湖北健康码”红码、黄码人员,执行湖北疫情防控有关规定暂缓返回;已经抵返佛山的,应及时接受核酸检测,并严格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14天措施,出现发热症状或核酸检测呈阳性的,立即转定点医院救治。
未取得“湖北健康码”人员,应落实集中隔离医学观察4天,经两次核酸检测呈阴性的,再居家隔离医学观察10天,纳入社区管理。
上述两类人员的集中隔离不收取费用。
二、集中组织“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务工
各区各部门要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协商湖北抵返人员计划和方案,有针对性地以“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方式,集中组织湖北低风险地区人员返岗务工,并详细做好抵达佛山后的交通接驳,实现闭环管控。
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严格实施实名登记、实名售检票以及“湖北健康码”绿码乘车登记制度,落实交通工具和场站测温、消毒、通风以及离散选座、分散候车等防控措施,配足配齐防护消毒物品,做好佩戴口罩等个人防护。加强运输途中健康监测和管理,随车配备防疫人员,做好旅客体温检测,对运输中及到站后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旅客,及时转送定点医疗机构排查诊治。
三、加强湖北抵返人员健康管理
各区各部门要加强对湖北抵返人员登记排查和健康管理,实现人员信息与管控闭环管理。对排查中发现未持“湖北健康码”、持“湖北健康码”红码和黄码的,严格落实相关防疫措施。
持“湖北健康码”绿码人员抵返佛山后,应主动向所在社区和用人单位申报个人健康信息,自觉接受健康监测。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员,体温检测正常即可返岗;对在公安司法监管场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母婴服务类机构等重点场所工作的人员,经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方可返岗。
3月21日前已从湖北抵返佛山的人员,仍按原防控措施执行,直至隔离医学观察满14天。
四、严格落实防控责任
用人单位要加强湖北抵返员工岗前安全教育和心理辅导,使其尽快调整状态,投入正常工作;要做好员工的每日健康状况监测和登记,督促员工做好个人卫生防护,保持工作场所通风和环境清洁卫生;要积极配合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和所在社区做好信息共享和疫情防控工作。
各区各部门要加强防疫宣传,督促相关人员依法配合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健康管理义务。要加强人文关怀、文明服务、柔性管理,不得歧视湖北抵返人员,营造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的良好氛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相关防控措施解除时间另行通告。
如有疑问或需要帮助,请拨打以下电话:
佛山市:0757—83350579
禅城区:0757—88881200
南海区:0757—86399852
顺德区:0757—22838180
高明区:0757—88660209
三水区:0757—87732384
佛山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0年3月21日
扩展阅读
如何办理“粤康码”
尚在湖北,还不确定什么时候去广东的人员,可以提前办理“粤康码”吗?“粤省事”政务服务平台发布的信息中明确表示:可以。
据介绍,我省计划返粤人员只需在微信搜索打开“粤省事”小程序,在首页“抗击疫情”模块选择“粤康码”,完成实名认证并登录,即可查看“粤康码”状态。该程序支持居民身份证、中国公民普通护照、港澳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等3种证件类型登录。
若赴粤人员在登录验证“粤康码”时提示“系统未包含该身份信息”,建议前往办理身份证的派出所,明确告知民警,需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更新到公安部的公民信息查询中心进行同步。
在湖北登录“粤康码”后,需要每天都进行健康申报打卡吗?答案是:不用。
据悉,“粤康码”仅需在网格员进行健康核查、公共场所检测员进行体温检测、医护人员出具解除医学观察电子告知书时出示,供工作人员扫码登记相关健康情况或出具证明使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