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怎么建

如题所述

1、解决好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问题。 首先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只有继续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才能跻发达国家之列,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并且愈见严重,甚至已经开始阻碍经济的发展严重威胁人民的安全。因此我们应该追求的是健康的GDP、绿色的GDP,告别高污染高排放。 

2、减缓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型。 针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改变一袭深自然环境换取GDP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工业发展,加快经济的转型,向环境友好型的产业方向发展。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注意保护自然资源,注意工业对环境的影响,一定要对切实监督好重污染的、高排放企业的技能减排工作。对于污染较重、排放较高的工业要做好对排放物的处理,采用新的科学技术做到工业废料废气的达标排放,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对现有的老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实现循环利用、多次使用,绿色排放。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督和引导工作,切实将这一关系国家未来的大计切实有效的执行。 

3、加强环境的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很早就被提出来,可纵观现在,环境丝毫没有得到改善。因此环保工作还需加强。一些环境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切实履行其功能职责,甚至有些人贪污受贿,没有将环保工作落得实处。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比严、违法必究。几十年来,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我国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过大的水资源、水环境代价,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态退化等问题。同时无休止的的开采造成矿区污染,水土流失等现象严重。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建设,修复生态,建设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美好家园。 

4、社会建设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解决好城市建设与规划问题,改善城市环境。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美丽的城市将是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一个建设美丽城市,也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一个重要方面。城市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是一个国家窗口,美好的城市就是美丽中国的最好名片。 

5、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打造宜居舒适环境。如今的城市大都面临拥堵、脏乱,街道十分拥挤,到处乱停车现象十分严重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严重影响到市容市貌。沙尘、雾霾、拥挤几乎就成了中国城市的代名词,纵观发达国家,我们的城市更像是贫民窟。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有远见,做好长远的计划和打算,切实解决后交通拥挤现象,坚决拆除违章建筑,注意城市绿化工作。 

6、推进新农村建设,假设和谐美丽新农村。 虽然农村没有拥堵现象,更没有雾霾天气,但农村还存在很多环境问题。首先由于发展水平,饮水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农村的生活垃圾没处理,垃圾往往到处丢弃,给人民的生命健康问题带来隐患,更谈不上美丽。因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农村改造,美化农村环境,合理规划民居,因地制宜的实行集中居住,建设特色小区,缩小城市与乡村的差距。切实将国家发展带来的红利带到农村去,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有着近十亿农业人口的大国。因此,切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特色新农村、建设美丽新农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又一重要任务。 

7. 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仅有美丽的外表不足以称之为美,只有拥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成为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谐,更加是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十八大对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深层次把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互动,从而衍生出美丽中国全新的国家建设思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1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快水利建设,增强城乡防洪抗旱排涝能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第2个回答  2017-11-10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