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有哪些特点?

如题所述

      消费行为的个性化及从众性大学校园里20岁左右的青年占绝大多数,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普遍追求独特、新奇、时髦的产品。

      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其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4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有所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电脑、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二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600元左右。

      攀比心理较为突出,且大学生之间差异较大,有些大学生虚荣心很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一件品牌服装,甘愿节衣缩食,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个别女生也会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通过非法手段来获得金钱,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也在无形中滋生了攀比心理的种子,最后沦为虚荣心的奴隶,这可是千万不可取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