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辰对照表查询

如题所述

十二时辰对照表如下:
子时:23:00-00:59
丑时:01:00-02:59
寅时:03:00-04:59
卯时:05:00-06:59
辰时:07:00-08:59
巳时:09:00-10:59
午时:11:00-12:59
未时:13:00-14:59
申时:15:00-16:59
酉时:17:00-18:59
戌时:19:00-20:59
亥时:21:00-22:59
每个时辰对应现代的两个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以下是每个时辰的详细介绍: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点整至凌晨1点整)。鼠在这时间最活跃。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上午 1 时正至上午 3 时正)。牛在这时候吃完草,准备耕田。
【寅时】平旦,太阳露出地平线之前,天刚蒙蒙亮的一段时候称“平旦”,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黎明之时。用地支表示这个时段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孟子,告子上》中的“平日之气”,是我们所见到的“平旦”一词的最早用例。
【卯时】日出,是指太阳升出地平线之时。用地支命名,为卯时。这个时段指每天清早的5~7时。此时,旭日东升,光耀大地,给人以勃勃生机之感。
【辰时】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的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食时”一词,早在《礼记》中就出现了。
【巳时】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为隅中,即上午的9~11时,用地支表示为巳时。《淮南子·天文训》最早出现“隅中”一词。
【午时】日中,太阳已经运行到中天,即为正午的时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时。这一时段用地支命名,称作午时。
【未时】日昳,“昳”,《说文》释为“日昃也。”“昃,日在西方时,侧也。”“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时,指每日的13~15时。
【申时】晡时,古人进餐习惯,吃第二顿饭是在晡时。因此,“晡时”之义即“第二次进餐之时”。这一时段以地支命名为申时,它指每天的15~17时。
【酉时】日入顾名思义,“日入”即为太阳落山,这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古人用地支称这一时段为酉时。它指每日的17~19时。
【戌时】黄昏指太阳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时,即19~21时。用地支表示为戌时。
【亥时】人定这是一昼夜中十二时的最末一个时辰,它指当夜的21~23时,地支命名是亥时。“人定”的意思为:夜已很深,人们停止活动、安歇睡眠的时候。
以上是对十二时辰的详细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