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大洪山志》的记载,历史上,洪山寺的宗师多为德高望重的僧人。其中,唐代的善信和尚尤为引人注目。他出身南昌王氏,曾在江西南昌的开元寺接受佛法,深受马祖教义的熏陶,是禅宗祖师惠能的第三代弟子。善信的足迹曾遍布各地,直至五台山长老对他有所启示,言明他的缘分在南方,于是他遵照指引,手持锡杖南下,最终在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秋天抵达了随州的大湖山,即现今的大洪山。
那一年,大洪山地区遭遇严重旱灾,稻田干裂,庄稼濒危。山主张武陵带领乡亲们准备杀猪宰羊,以求龙神降雨。然而,善信和尚却以慈悲为怀,劝阻张武陵,表示愿意牺牲自己,代替牲畜祈雨。他虔诚地登上山北崖,向龙神祈祷。令人惊奇的是,三天之内,雷雨大作,干旱瞬间解除,数百里内的农作物因此获得生机,当年的收成喜人。
深受感动的张武陵不仅捐出了自己的山林,还在善信祈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宇,还将自己的十个儿子委托给善信作为护法。善信和尚的善行和佛法之力在大洪山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也使得这座寺庙成为了当地的一处神圣之地。
洪山寺,位于长沙城北捞刀河畔,毗邻湖南广电中心、月湖公园、长沙大学、山鹰潭度假村,距开福区政府4公里,距长沙市区约8公里。寺庙始建于明代,原名麓峰寺,清康熙年间重修,历经沧桑,几度兴废,后改名为洪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