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探讨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前,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达达运动,因为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达达运动在精神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没有达达,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达达运动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瑞士因中立地位成为文化、思想界的避难所,接纳了众多逃离战争的年轻人。1916年2月,一场集音乐、戏剧、诗歌朗诵和艺术展览于一身的晚会,在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举行。偶然间,一把裁纸刀在法德词典中触碰到的“达达”(原意为儿童玩具)一词,成为了这场反叛运动的象征。达达,这个带有破坏性、疯狂和虚无主义标签的运动,迅速声名远播。
战争激发了人们的思想共鸣,达达运动迅速扩散至纽约、巴黎等地。在纽约,马塞尔·杜尚和毕加索是达达的核心人物;在柏林,胡尔森贝克主导了达达运动;而在巴黎,文学界力量如阿拉贡、布雷东等人占据主导。达达运动在科隆、汉诺威等地也有所体现,尽管组织松散,其特征表现为无政府主义和对艺术形式的颠覆挑战。
1922年起,达达派内部矛盾逐渐显现,1923年达达运动宣告终结,正如他们预言的:“达达派将自我毁灭。”在众多达达派组织中,纽约达达因马塞尔·杜尚的存在而独具特色。杜尚出生于法国布兰维尔的艺术世家,他的作品如《正在下楼梯的裸女》和《泉》等,大胆创新,挑战传统,包括使用现成品作为艺术品,如自行车轮、梳子等,以及对《蒙娜丽莎》的恶搞,如“带胡须的蒙娜丽莎”,都是达达精神的体现,对超现实主义艺术有着深远影响。
对于超现实主义者而言,杜尚的作品和思想具有超现实主义的先驱意义。他的创新和反叛精神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开辟了新的视觉领域,成为了其直接的源头之一。杜尚对艺术的颠覆和对传统界限的打破,为后来的艺术运动提供了启示,证明了他在艺术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扩展资料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1887--1968),纽约达达主义的团体的核心人物。出生于法国,1954 年入美国籍。他的出现改变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可以说,西方现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主要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因此,了解杜尚是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