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察秋毫的四字成语。

如题所述

明察秋毫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123

【含义】
察:观察;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极微小的东西。目光敏锐,能够看清楚极其细微的东西。形容洞察一切。

【解析】
见“火眼金睛”“洞若观火”。

【用法】
用于褒义。

【示例】
唐弢《“乏”的战术》:“我以为倒不如看看他的过去——这是他眼前言行的注解,一看,就更易于明白。穷其根本,正是明察秋毫的办法。”

【出处】
①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② 清·石玉昆《七侠五义》第四二回:“不想相爷神目如电,早已明察秋毫,小人再不敢隐瞒,不信,老爷看书信便知。”

【近义词】
① 火眼金睛
② 洞若观火
③ 洞察一切

【反义词】
① 有眼无珠

【故事】
  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时先后称霸,统领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几百年后,战国时的齐宣王田辟强也想称霸,因此他向孟子请教。齐宣王对孟子说:“您能把有关齐桓公、晋文公的事迹讲给我听听吗?”孟子答道:“对不起,我们孔夫子的门徒向来不讲霸主的事。我们只讲王道,用道德的力量来统一天下。”齐宣王问道:“那要有怎样的道德才能统一天下呢?”孟子说:“我听说,有一次新钟铸成,准备杀牛祭钟,您看见好好一头牛,无罪而被杀,心中感到不忍。凭您这种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统一天下。问题不在于您能不能,而在于您干不干罢了!比方有人说:‘我的力气能举重三千斤,但举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鸟兽毫毛那样细微的东西,却看不见满车的木柴。’您相信这种话吗?”齐宣王说:“当然不相信!”孟子紧接着说:“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来对待动物,却不能用来爱护老百姓,这也同样难于叫人相信。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够安居乐业,是您根本不去关心的缘故。显然,这都是干与不干的问题,而不是能与不能的问题。您问能不能行王道、统一天下,问题也是如此,是不去干,而不是不能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4
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余忆童稚时。原形容人目光敏锐;秋毫。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例句】: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则王许之乎,~,能张目对日,必细察其纹理明察秋毫:看清:明察。 【出处】,请采纳,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不见舆薪。 【拼音】
第2个回答  2022-08-22
成语:明察秋毫
第3个回答  2019-04-14
见藐小微物:余忆童稚时。原形容人目光敏锐;秋毫。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míng
chá
qiū
háo
【释义】:《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例句】: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则王许之乎,~,能张目对日,必细察其纹理明察秋毫:看清:明察。
【出处】,请采纳,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而不见舆薪。
【拼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