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有哪些让你难以接受的思想?

如题所述

我的父母经常看到我看手机就说我玩手机;还有只允许他们自己浪费,不允许我浪费;他们经常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和说教我们这些子女等等,这些都是我难以接受的思想。


不清楚情况直接说我在“玩手机”

作为一个有工作的人,上班工作离不开手机,下班回家有时候因为工作或者是生活需要,也会用到手机。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工作比较忙,所以下班后在家经常需要看微信,写材料,这样就需要看手机信息,用手机查信息。昨天晚上有点工作材料需要汇总,今天一早开会需要用到,事情确实比较急,我不得已一边吃饭一边收集他人报过来的信息,以免错漏,然后吃完饭就需要马上码字的了。可是,老妈二话不说直接说,不要老是玩手机了。这话在我耳边尤其是我忙碌的这些天经常出现,我也已经解释了很多遍,都给她看了,可是她就是不理解。

所以,这是我很难接受的一个思想,在不清楚情况下用“玩”这个字眼来形容我们使用手机的方式。因为手机的使用,也是可以方便我们工作、生活,给我们知识和养分的哈。


自己可以浪费,别人就不行

我妈每周基本回家一次,每次回老家出来都买很多的红萝卜出来,塞满整个冰箱。有些因为吃不完就浪费掉了。我也温馨提醒过几次,按需所购即可,她总是说便宜啊,不然城市里买贵多2块钱一斤。然后,只要是我某一次煮菜煮多了,吃不完,第二餐也是吃不完的时候,不得已要倒掉了,我妈又开始唠叨我了。吃不了就不要煮那么多吗?吃不完扔掉不是浪费钱吗?(其实我煮多也是想着好吃或者好菜,想让老妈和家人吃多些,况且不是每一餐都是这样,而且我现在有这个条件,干嘛亏待自己和家人呢)所以,这个就是明显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啊。老妈,您说的都对。


我觉得好吃就好吃,不好吃就不好吃

还有我老爸觉得不好吃的东西总是各种损。我和孩子都喜欢吃百香果,但是老爸觉得百香果长得不好看,直接说这是什么果,脏兮兮的。还有百香果肉是颗粒的稠稠的,他觉得很恶心,直接说像鼻涕一样,叫我们和孩子都不要吃。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食物,也是如此的损,整的人家都没有胃口了。榴莲也很臭啊,臭豆腐也很臭啊,但是也一样是美食啊。我只能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爹呀,您不喜欢你可以不吃或者少吃呀!!损人家喜欢吃的食物就不应该了。这个就是典型的用自己的认知去衡量和说教他人,什么思想啊,我可是很难接受的。

以上就是我的父母的一些固执思想,我是很难接受的。每次遇得到这种类似的情况,我都需要好好跟他们解释一通,不过,我觉得这就是生活吧~~每个家庭都会有不同的矛盾问题,好好说话、好好沟通也是什么大事情~家和万事兴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5-14

父母的教育思想与方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社交能力以及行为举止等方面。以下是一些让孩子难以接受的父母思想和教育方式:



1. 简单的想法和世界观

一些父母往往有很简单的想法和世界观,他们缺乏深度和广度的思考。这种思想可能会把孩子局限在一个狭窄的世界观中,阻碍孩子对变化和新鲜事物的探索和接受。



2. 完美主义

一些父母很注重孩子的成长,他们总是期望孩子的表现处于完美的状态。这种思想可能会过分压制孩子,使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变得非常紧张,并产生不必要的压力,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心。



3. 成功至上

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未来寄予厚望。他们通常希望孩子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和地位。这种想法会在孩子的心灵深处种下强烈的焦虑和压力,使孩子感到无法承受。



4. 惩罚意识过重

一些父母往往会宣扬严厉惩罚,以期让孩子变得听话。这种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失去自由和信任,导致孩子习惯性地躲避责任和选择性质量取胜。

5. 毒化孩子思想

一些家长可能会用自己的观点和信仰毒化孩子的思想,让孩子变得更加偏执、极端和封闭。畸形思想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让孩子的生活变得更加脆弱和困难。

6. 不平等的待遇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往往并不会公平对待所有孩子,有时会更加偏爱某一个孩子。这种不平等待遇可能会导致家庭内部产生摩擦和矛盾,让孩子感到自己不被重视和尊重。

综上所述,父母的思想和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强大的影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应该避免这些思想和不当方式,培养孩子有自信、勇气和宽容的个性,让孩子更加成熟和健全的心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14

你的父母有哪些让你难以接受的思想?我的父母让我难以接受的思想就是重男轻女。

90年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慢慢的好起来了,但是在那个年代,很多农村的父母特别的重男轻女。我的父母就是这其中一个,我的哥哥比我大三岁,家里的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全都是他的,他吃剩下的,玩剩下的才会是我的。衣服也是他穿剩下的,我才穿。不是说买不起,就是父母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所以从小我也就知道,爸爸妈妈重男轻女。所以我想要的一切都要我自己去挣。从我工作之后我就没花过家里的一分钱,而我的哥哥不一样,他坚持要做个啃老族。每次他没钱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打电话说我,上班挣的钱也不给我哥哥给。我哥哥在我这拿了钱,还会问家里再要点,就这样还总是说他的工资不够花。

我每个月上班,我都觉得我不是给自己上的,真的心特别累。每个月挣点钱,我哥都要从我这儿拿一点儿。我要不给他就去跟我爸爸妈妈告状,而我的父母,他们就觉得我哥哥是我们家唯一的男丁,家里人都应该宠着他,爱着他,照顾他。

所以我的父母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思想就是重男轻女。难道女孩就不值得爱护,宠爱和照顾吗?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对自己的女儿好一点,不是只有男孩可以养你们终老,女儿才是真正的小棉袄。大家好,我是瑶瑶夜语情,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哦!

第3个回答  2022-08-1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一生的老师,从小孩子就会接受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父母的言行举止可以说是深深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在孩子小的时候,偶尔叛逆期对于父母的话都是深信不疑的父母的建议和要求,都是遵守照做,可当我们离开了幼儿园上了小学读了初中上了高中考上大学我们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充。我们在成长中收获,对世界的认知变得越来越理智,因此,在听到父母的一些言论是就不敢表示赞同了,但是碍于自己是自己的父母作为儿女也不好吃面反驳,毕竟改变别人的思想纠正他的观念是最难的是更何况是自己的爸爸妈妈。

第一句你能有什么隐私,在很多传统的父母看来,孩子是不配拥有隐私的。他们光明正大的看孩子的日记生孩子的抽屉擦孩子的手机。当孩子试图反抗反驳是父母总会一句,你能有什么隐私,女人都是我生的。事实上,当孩子开始产生自我意识后,父母就应该尊重孩子的隐私时间点,一般是两周岁父母作为孩子最信任的人更应该都是为孩子提供安全感,不能窥探,甚至是上午孩子的隐私,不尊重孩子的隐私,对孩子的伤害是很严重的可不可能到引起孩子的依据,而自卑更可能做出离家出走或者自我伤害等行为,聪明的父母应该主动给孩子独立的是空间,给孩子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孩子的方式,很多偷看日记是最愚蠢的方法。

第二句大的要让小的在我们身边有一种普遍的伤害叫多大的要让小的不少父母都只有这种观念,有些是在这些二胎家庭家里有哥哥有姐姐的,他们应究竟应该无条件无理由的选择,让弟弟和妹妹好吃的很好,玩的都留给弟弟妹妹,哪怕是正太哥哥和姐姐自己的利益是可以的弟弟妹妹确实是享福了哥哥姐姐确实重伤了。我们的父母通常一直以来多吧,那样想躺着,一种崇高的品德宣传推广期到你的目的就是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一个懂得谦让的好孩子,可是父母容易陷入一个,我去谦让就一定得睡大叫想吗?古时候不是还有孔融让梨小样大吗?

山学习能有什么压力?我这么辛苦,为了啥,不就是为了供你读书吗?你连学习都学不好,考成绩考这么差你多大是个什么树课堂听课什么都听不懂我上班压力太多知道吗?你学习内容干什么呀,你不知道这两句话有多少孩子听过,如果没有那么恭喜你是幸运的,如果有只能给你个抱抱学习和工作哪个压力,他这不能横向比较努力的人向上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是存在压力的,因为他有追求有梦想就有动力也有压力。

第4个回答  2022-08-14

上纲上线,一言不合就对子女进行性格、能力甚至是人格上的贬低。价值观单一,认为依据自身经历得出的感性经验是人生真理,对不了解的事物一概持否定态度,并要求子女遵循自己的价值观。

重视家长权威而忽视教育方法,喜欢讲空泛的大道理训诫子女,而非进行平等的有效沟通。不懂得情绪管理,或把子女卷入自己婚姻生活的矛盾中,或经常将负面情绪发泄在子女身上,或喜怒无常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虚荣心强,将子女视为攀比的工具,不重视其内心感受和个人幸福。

最为要命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非要要求孩子去做。比如自己一天拿着个手机舔屏,却硬是不准自己的孩子摸手机;自己一点音乐细胞都没有,却硬是要让孩子去学钢琴唱歌的;自己一下班就去打麻将,却跟孩子说赌博不好。诸如此类的实在太多,说不完了。

打完孩子对孩子说:“我也不想这样,我这样做都是为你好!”不想做也做了,却没看出来有哪点是对孩子好的。还有些话是我婆婆常说的:“只要孩子不哭,要什么给什么!”,在她的观念中,只要孩子不哭,要天上的月亮都能想办法拿下来。还有一句“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啊!”现在几岁的孩子,什么不懂,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不让我教育。面对孩子的恶习,还会说“没事,长大就好了!”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不知道多大算长大,又能好到哪去。

父母说,你再打人我就打你!这话我就觉得也是很有意思的,打人对不对呢?因为父母觉得打人不对,所以不让孩子打人,那么,既然不对,父母为什么还要打孩子,难道孩子不是人吗?如果父母打孩子对,那么孩子打人也对啊,孩子打人对,为什么还要挨打呢?

我觉得父母经常说的话里,我是为你好,这个时候就很没有逻辑的。因为这个为你好的好字,怎么才算好,是父母想象的父母认为的,并不是孩子认为的好,所以,这句话就挺没有逻辑性的,难道孩子希望自己不好吗?两代人眼界认识上有差异罢了,谈不上谁是不是为谁好。

我想最多的就是你听我的没错,我走过的桥不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比吃过的饭还多。他们有他们的那一套想法,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听我的会吃亏,如果不听就一直说,说到你听为止,随着我长大了,他们也学会和我商量,听我的意见了,我想这就是思想的转变。

我觉得我最受不了的可能就是我公公这种。我老公说我公公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对别人说,他给他儿子找了个安检的工作的一个月2000多,要不是他的话,他儿子现在就是什么工作都找不到!我老公就特别反感,机场安检做了没几个月之后他就辞职了,自己找了份设计的工作,现在年薪二十几万。

前不久我老公说要报一个演讲的培训班,我公公又说他脑子有病我老公就说了,以前不读书要打我,现在我读书了,又说我脑子有病。我觉得作为一个家长,不要标榜自己有多能干,孩子是因为他才有现在的成就。另外,孩子他有自己的决定,不要帮孩子选择他的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