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懂事的孩子更容易抑郁?

如题所述

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高尔基《童年》



懂事,对于很多小朋友来说,似乎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美。



夸奖一个小朋友懂事,通常意味着:



    懂得去考虑家人与邻里的感受;

    主动去承担一些责任;

    能够执行父母或其他人的指令;

    不会轻易表露出一些负面的情绪。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大人,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过早地成熟,也会成为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诱因。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依恋理论的创始者,心理学家约翰·鲍威尔在对于焦虑型依恋的阐述里,就有提到孩子与父母关系的颠倒(即孩子需要去照顾父母的需要,而不是父母来照顾孩子的需要),很有可能就是一个人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里,体验到大量无意识焦虑的重要来源。

    因为从孩童时期就缺乏对自己内在需求的积极关注,因此在成年后,也无法去正视自己的一些正常的基本需要,形成了一种自我压抑的惯性,从而以一种无意识的焦虑表现出来。

    懂事的孩子在成年后,通常也会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大人。

    “我很好”加上“大家都很喜欢我”这两种信念,常常让他们对于自己的抑郁与焦虑情绪缺乏觉察与意识,他们在大部分时间里能够扮演好一个优秀的大人,但不时会有一些强烈的负面情绪,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将他们击溃。

    什么是亲职化儿童

    一直都觉得照顾好弟弟妹妹是我理所当然的责任,但我好像一直不敢承认,自己也是一个需要别人关心与照顾的人。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来就是一名大人,作为一名婴儿,我们都需要养育者精心的照料,才能够获得“活下来”的机会。

    但即使度过了婴儿期,孩子也需要他人的关爱与照料,来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

    亲职化儿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伊万·博索尔门伊-纳吉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缺乏足够的照顾与情感关怀,反而在童年时期就去扮演一个“照料者”的角色。

    这种现象常见于:

    单亲家庭

    父母有严重的健康状况

    父母有酗酒等成瘾行为

    家庭经济困难

    有研究者指出,女性身上出现亲职化的现象要高于男性,同时长子长女出现亲职化现象的几率也要更高,这很有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中常见的角色刻板印象造成的。

    亲职化的典型表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如果孩子过早地需要去照顾好父母这个客体,那么他们内在的虚假自我就会被唤醒。

    也就是说,TA会变得无法形成一种健康的自我认同,而是倾向于在别人身上去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这种倾向一旦形成,那么生活里无时无刻都会蔓延着一种焦虑的情绪,因为别人的反馈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也会对别人的反应做出过度解读:

    TA只是嘴巴说说的吧,心里真的这么想的吗?

    而当一个亲职化的孩子长大后,通常会有以下5种表现:

    1.责任心过重

    总觉得自己要为别人负责,即使是需要休息的假日,也有应接不暇的责任;

    2.缺乏安全感,控制欲强

    在团体里习惯性地去扮演一个“家长”的角色,认为别人应该要按自己的指令来行事,在亲密关系里,也会成为一个控制欲极强的恋人;

    3.超龄的思想

    总在考虑自己下个以及下下个人生阶段的忧虑,认为自己应该超前的完成任务,以及常常提醒别人要多考虑自己未来的规划;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4.总觉得别人亏欠自己

    即使别人对自己表达了感谢,也会怀疑对方内心真实的想法;

    5.自我忽视

    习惯性地否认自己的负面情绪,或者将其压抑,认为自己需要百分百地表现出正能量的一面。

    有研究者认为,亲职化孩子长大后有更高的几率会患上抑郁症与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即使没有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也会对一些日常工作与生活造成负面的影响。

    亲职化的经历会导致一个人形成完美主义、应该思维、罪责归己等负面认知习惯,通过认知调节,通常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果你在自己的童年时期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欢迎私信我告诉你的故事。

    或许这里还有一些能够帮助你的心理学知识,又或许,在诉说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你已经默默地在疗愈自己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7

也不一定的,和个人的性格等有关。

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不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

临床可见,心情不好和现实生活过得不开心,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杀企图和行为。患者患有躯体化疼痛,胸闷,气短。每天只想躺在床上,什么都不想动。有明显的焦虑。更严重者会出现幻听、被害妄想症、多重人格等精神病症状。

抑郁症每次发作,度日如年,持续至少2周以上、一年,甚至数年,大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

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以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以下是抑郁发作的主要表现。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 [3]  徐行、李晓、罗宾·威廉姆斯、乔任梁等 [4]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第2个回答  2021-11-27
很多家长都说,为什么越听话的孩子他长大越容易受到欺负,越容易陷入抑郁当中呢,其实这个跟他的生长环境有关系,因为懂事和听话直接抑制了他们的本性,他们根本不敢表达自己任何的想法,因为想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每次当有想法的时候,就会被家长说你怎么不听话了,然后这个孩子就会为了听到家长的表扬而更改自己的一些意愿。哪怕说在长大之后他没有主见被别人批评的时候,他也只会自我消化,而不是去进行反驳,因为他害怕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会给家人带来麻烦,长大之后就会越来越压抑。他会越来越隐忍,越来越没有动力。



二、这种孩子不懂拒绝,非常自卑
而且对于这一些听话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非常的自卑,因为他缺乏爱,想要让自己的父母肯定自己,但是又只能跟随父母的一个意愿来进行成长,但是这样的人他非常容易攻击自己,自我进行批判,觉得自己不好,所以不被人喜欢,而且长期以往都保持着这样的一种心理习惯,从来都是找自己的问题,从来都不反映别人的问题。那问一问大家,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觉得这样的孩子可能不抑郁吗?肯定不可能。在小编看来人是需要听话的,但是也要有自己的一些主意,不能说光听别人说的,不能光随大流,不能从来不思考,否则肯定会出现问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11-27
孩子长大后,父母无意中听话懂事,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孩子在学校听话吗?”这是老师从家长那里听到最多的话。在家的时候,家长也总是对孩子说要听话,要懂事。听话会怎么样(给你买玩具,给你看动画片,给你吃巧克力)。不听话会怎么样?(妈妈不爱你,妈妈要离开,把你送给别人).家里的长辈和亲戚见面的时候,孩子也说要互相比较,看看谁的孩子更听话,更懂事。时候孩子们对对错的判断主要来自家长、老师、外界的评价,外界说被称赞是好的,被讨厌是坏的。所以很多孩子知道自己听话,懂事,给大人们看眼色,大人们会高兴,喜欢自己,自己安全的不言而喻的道理。父母总是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反抗、反抗的孩子总是受到批评和指责。[转载]为什么越听话[懂事]的孩子越长大越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孩子很小,但实际上很聪明,知道自己的软弱,知道自己要在成年人的照顾下生活。所以他们努力讨大人的欢心,为了得到大人的爱和称赞,少受惩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地控制住自己的真实感情,努力创造出“听话懂事”的可爱样子。拴在木桩上的大象为什么小时候越听话,懂事的孩子越大,心理问题就越多?越是小时候表现出来的叛逆自由的孩子,长大后内心越成熟的情况会越多吗?首先,我给大家讲一个木桩锁住大象的故事。大象应该都见过。大象不仅很大,力气也很大。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绑一只大象。是木桩。一般来说,驯服大象的人可以在地上插上木桩,拉起小铁链,甚至绳子,绑在大象的一只脚上,使大象就位。大象这么庞大,力量能把树卷起来,为什么小木桩能把它关起来?(力量)。道理很简单大象还小,力气弱的时候,用铁链把它捆在不能断的小树或木桩上。为了获得自由,小象拼命拉链子,但因为还小,再怎么挣扎也没有用,甚至脚都磨得出血,疼痛不止。慢慢地,小象意识到这样做完全没有用。只要自己被绑在木桩上,就只能乖乖呆在原地。在大象长成大象之前,这一信念仍然没有动摇。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这是一种“学习性无力感”。人类也是如此。小时候对一切都很好奇,都想探索和尝试。但是这些都伴随着危险,甚至会受伤。父母为了孩子的安全组织孩子,一次又一次地阻止,并给予打击。=所以他们心中驻扎着声音。“你一定会失败的。你不能。你很差劲。哪里都不要去。呆在原地最安全。”所以,当他们真的想尝试的时候,他们纠缠不清。家长该怎么办“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道沟,你掉的是挫折,爬出来的是成长。”有心理问题的好孩子总是顺从,依赖性强,看家长脸色行事,没有主见的孩子。问题很明显。小时候没有主见、缺乏独立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面临的复杂场景和情景越来越多,父母有效预测的机会越来越少,孩子的自然心理问题就越多。
第4个回答  2021-12-12
太懂事的孩子确实容易抑郁,因为他不能释放自己的天性,然后有什么事情都不敢说出来。给有很多超越规矩的事情,他都不会做,然后就变得非常的压抑,有些喜欢的东西不敢去争取,想要的东西不敢和家长说,这样下去变得心情非常的糟糕,慢慢就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