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和规章的区别

如题所述

法律分析:1、位阶不同,即法律地位和等级不同。2、立法权限不同,法规权限更高。3、立法程序不同,法规为享有立法权部门制定。4、司法实践中的法律效力不同,法规可作为判决依据。法规分为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起草征求意见确定,地方性法规由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区域情况和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规章分为部门规章和地区政府规章,规章属于在宪法、法律、法规等指导下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六十五条 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事项,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先制定的行政法规,经过实践检验,制定法律的条件成熟时,国务院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18
法律法规规章的区别如下:
1、制定者不一样:法律是全国人大制定的;法规包括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制定的;规章是国务院部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在其权限内制定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文件,称为“部门规章”。
2、效力不一样:法律的级别是最高的,其次是法规,然后再到部门规章。
3、含义概念不一样: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国家的统治工具。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规章是各级领导机关及其职能部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实施管理,规范工作、活动和有关人员行为,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发布实施的、具有行政约束力和道德行为准则的规范性文书的总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