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巴黎世锦赛林丹对阵李宗伟用了什么战术呢?

如题所述

2011年巴黎世锦赛男单决赛林丹在丢掉一局的情况下连搬两局最终实现逆转,可见其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执行能力,并且有充足的体能作为支配,特别是在第三局局末的关键分上,更加显示出林丹的这些优点。

最关键的是林丹在多次的“林李大战”中更懂得思考和总结李宗伟的战术和球路,对于李宗伟的正手区过渡球技术相对较弱这一现象展开战术布局,频频在局末将球推挑至李宗伟的正手区底线,使李宗伟被动进行正手位处理时产生失误,为自己的进攻创造机会。在比赛中需要随时进行自我调整,把握和调整比赛节奏,以保持赛场上的主动权。“林李大战”影响的扩大,推动了羽毛球事业的发展。

林丹和李宗伟的得、失分分析如下。得分是羽毛球技战术的最终目标,任何技战术的最终目的都是获取有效得分,笔者完整地观看了整场比赛并进行整理,结果表明:林丹的总得分为64分,总失误数为34次,其中非受迫性失误达21次,受迫性失误为13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2.8%。

李宗伟总得分书为57分,总失误数39次,受迫性失误20次,非受迫性失误19次,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的29.6%。其中,林丹的非受迫性失误占据总失分率低于李宗伟,说明了林丹的主动失误比李宗伟少,稳定性高于李宗伟。

田麦久在《运动训练学》一书中指出,运动技术是完成体育动作的方法,是运动员能力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羽毛球战术是在比赛中结合自己情况,最快动员自己的身体机能,适应对手及比赛环境,根据对手的技术特点习惯及打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技术优势。

采用多样的技术线路,打乱对手的节奏,从而使对手发挥不出应有的水平,进而导致对手失误送分。技战术就是技术与战术的结合,限制对方发挥应有的水准,自己把握比赛节奏,打败对手,获得比赛胜利采取的技术路线。正确认识技术与战术的关系,并在训练时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

在当今羽毛球男单阵营中,林丹和李宗伟都属于技术型运动员,技术接近于炉火纯青,在与一般运动员比赛时,基本上都是对方表现出较高的失误率,而他们两人的失误送分很少。

林丹和李宗伟两人在多次重大比赛中均出现过2~3分决定胜负的情况,而决定这2~3分的往往不是主动得分,而是对手失误送分。很多时候就是一闪念的过程,决定了比赛的胜负。此现象再一次印证了“实力接近的高手竞技,心理因素(心态、控制能力)是决定性因素的事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8
他两打得是心理战术,在体力上李宗伟相对林丹差点,随着时间推移,体力下降,失误相对增多,心理也就受到影响。
第2个回答  2022-05-18
在第3局的时候,林丹以13:16落后李宗伟的时候,李宗伟用两个失误和林丹耐心的周旋,最后扳平了比分,当林丹以19:18领先的时候,林丹大胆的解破了第1个赛点,而且心理素质超强的林丹还化解了第2个赛点,并成功的逆转,这简直就是一场心理战。
第3个回答  2022-05-18
他采用了突发后场高铁的方式来进行了应对,这样的发球方式可以让自己更好的战略优势是可以让自己的发球变得更有力度。
第4个回答  2022-11-09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