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学常识与名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6
1.积累语文七八年级的成语,名著,文学常识
第五单元 探究人生 第21课 桃花源记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

诣:拜见。(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12)欣然规往。

规:计划。(13)未果,寻病终。

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便要还家。

要通邀,解释为:邀请。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食物味道好。(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至少三个)(1)成语: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

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点拨:重点理解“平旷”“俨然”“属”等词语。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点拨:重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词语。(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三、段背记知识清单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第22课 短文两篇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蕃fán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7)亭亭净植。

植:立。(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积累七八年级的成语,名著,文学常识
耳目一新ěr mù yī xīn

[释义] 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语出] 《魏书·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辨形] 目;不能写作“木”。

[近义] 焕然一新

[反义] 依然如故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宾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例句] 归国华侨回到了家乡;眼前的变化令他~。

[英译] find everything fresh and new
3.七八年级语文文学常识
一、古代文学部分1、《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的总集,收录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故又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成就最高),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关雎》历来被传颂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本篇富含蓄美、朦胧美、音乐美、意境美。

2、《论语》十则:《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之经典。“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成语:“死而后已”、“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3.《韩非子》:《塞翁失马》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好坏之事变化要有条件。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4、《愚公移山》:《列子》寓意: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坚韧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说明了只要下定决心,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能战胜的道理。移山之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移山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移山之难:“且焉置土石”。移山之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墨子》: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春秋战国墨家。6、《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

《鱼我所欲也》:成语“鱼熊掌不可得兼“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得到多助,失道寡助》:标题为论点,名句:“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生于忧虑,死于安乐》:标题为论点,名句:“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7、《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道家经典。

庄周:战国,道家代表。8、《夸父逐日》:《山海经》:反映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①比喻人有宏大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②比喻自不量力。成语:“化邓为林”。

《两小儿辨日》:《列子》:反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观察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精神;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共工怒触不周山》:①造成天翻地覆的变化; ②反映原始部落间的激烈斗争和自然界的巨变。

9、《左传》:又名《左氏春秋传》是春秋左丘明作,史学与文学名著。《曹刿论战》:记叙“齐鲁长勺之战”,以弱胜强,以少胜多。

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与民:“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反攻之时“辙乱旗靡”追敌之时“彼竭我盈” 成语:“一鼓作气”;名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0、《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以亲身经历设喻让齐王纳谏。

成语“门庭若市”:启示:①人贵有自知之明,②兼听则明,偏听则信,③批评别人要讲究方法。11、《史记》: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

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表陈胜年青心怀抱负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起义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反抗精神“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2、《出师表》:诸葛亮三国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作奸犯科”、“亲贤远佞”; 故事:“白帝城托孤”; 三条建议:赏罚分明,广开言路,“亲贤远佞”。主旨句“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文中之“臣”—诸葛亮“先帝”—刘备,“陛下”—刘禅;宏愿“兴复汉帝,还于旧都”;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3、《桃花源记》:陶渊明,东晋,世称“五柳先生”、“靖节先生”。

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

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战乱,生活安定,民风淳朴的社会。成语:“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五柳先生传》:“不求甚解”,“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4、《隆中对》:陈寿晋朝《三国志》成语“三顾茅庐”;政治蓝图“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5、《三峡》: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6、《望岳》:杜甫。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史诗: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17、《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游记。

写小石潭环境幽美,静穆。抒发贬官失意后的愤懑之情。

18、《马说》:韩愈,唐,千里马:喻人才(文中自喻)。伯乐:喻圣明的君主。

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抨击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象。

19、《陋室铭》:刘禹锡,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托物言志。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0、《。
4.人教版八年级下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练习卷

1.《背影》作者 ,字 ,江苏扬州人,你还读过他的 、、。

2.《永久的悔》作者 。《铁骑兵》的作者是 ,他的代表作有 、、。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 ,原名 ,你还学过他的 。

4.《长城谣》作者是 ,《一片槐树叶》作者是 ,《致空气》作者是 。

5.曹禺是现代著名剧作家,原名 ,他的处女作是中篇小说 ,话剧代表作有 、、等。历史剧代表作有 、。《日出》主要人物有小职员 、银行襄理 、银行经理 、交际花 、进步青年 、恶霸 、富孀 等。

6.《钦差大臣》是 国作家 写于1835年的讽刺喜剧。他是该国继 (文学家)之后的又一文坛巨匠。《钦差大臣》主要刻画了 、等形象,揭露了俄国政治制度的黑暗和荒唐的本质。他的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 ,主要刻画了地主 、等的丑恶形象,揭露了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反动和腐朽。

7.世界名著中的四大吝啬鬼分别是 (作家)的 (作品)中的 (人物)、(作家)的 (作品)中的 (人物)、(作家)的 (作品)中的 (人物)、(作家)的 (作品)中的 (人物)。

8.《放下你的鞭子》与另外两个剧作 、合称“ ”。

9.中国古代戏剧文化中,被称为“四大名剧”的是:元代王实甫的 ;明代汤显祖的 ;清代孔尚任的 ;清代洪升的 。

10.《为人民服务》、《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者分别是 、、。他们想通过演讲让人们牢记 ,树立 ,追求 。

1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 ,这部书是经 (朝代) (人名)整理的。它还是一部优秀的 集。

12.《细柳营》选自 ,作者,西汉夏阳人,伟大的 家和 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它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 著作的典范,鲁迅称它是 。

13.司马光, (朝代) 家、家,他编著的 是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14.《公输》选自 。墨子是 时期 家, 的创始人。该书是 记述墨子的 的辑录。

15.《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共收集诗歌 首,分 三部分,艺术价值最高的是 。现在通常说的“子曰诗云”“子”是指 ,“诗”是指 。赵翼有“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 *** 数百年”,其中“风”指 ,“骚”指 。

16.我国很多朝代都有特别突出的文学样式,如先秦 ,汉 ,唐 ,宋 ,元 ,明清 。唐诗有浪漫主义诗人 、现实主义诗人 、山水田园诗人 、和边塞诗人 、。宋词分 派和 派,它们的代表分别是 、和 、。

17.乐府最早是 的合称。 (时间)就已经出现,汉文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有采诗的职能。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 或叫 。宋朝人 将自两汉至唐代乐府诗汇编成 ,并分为十二类。

18.《采薇》选自 ;《十五从军征》选自 ;《清平乐•村居》选自 ,作者是 (朝代)的 人。《朝天子•咏喇叭》选自 (作者)的 (作品)。

19.《桃花源记》选自 ,原是的 序言。作者 (人名) (朝代)诗人。你还学过他的 。

20.《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人名)是 (朝代) 家 家,谥号 ,你还学过他的词 ,其中抒情的一句是 。

21.《醉翁亭记》选自 ,作者 (人名) (朝代) 家,号 ,又号 ,与其他七位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2.《湖心亭看雪》作者是 (朝代) (人名),代表作品有 。

23.《长歌行》选自 ;《山居秋暝》选自 ,作者是 朝 (人名);《渔家傲》选自 ,作者是 朝 派词人 (人名),她号 。《长相思》作者是 朝 (人名)。《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作者是 朝 (人名),“张丞相”指的是 。

24.《朝花夕拾》作者 写的 集,作者原名 ,该书中有对青少年生活的回忆,如 、、,有对亲友、师长的怀念,如 、。

25.《骆驼祥子》是 的代表作。主要人物有 、,还有 *** ,车主 等。

26.《 *** 的葬礼》的作者是 。主要人物有“博雅斋”主人 、养子 、长女 、次女 、养子与次女的女儿 及其恋人(老师) 。
5.初中名著文学常识
人生需要磨炼,书中的主人公保尔就是一个在克服困难中成长起来的典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是作者特意定的,出版社曾征求过作者的意见,看看是不是要把书名改一下,但作者还是坚持用了这个书名,因为他认为这个书名很有意义。

冰心 泰戈尔 飞鸟集 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等等

谢婉莹 女 他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诗集《繁星》、《春水》是人们公认的小诗最高成就,被茅盾称为“繁星格”、“春水体”。

>

福建长乐人 冰心 繁星春水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而是全面而真实地考察俄罗斯国民性中的强点和弱点作者创作者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要有益于身体健康(或:地势要高),要有淡水要能避免在烈日里曝晒;要能抵御野兽的袭击(或:要安全) ;要能望见大海
6.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
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体常识: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中心内容:本文记叙了作者在要是本仙台学医时与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断,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的深切怀念。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文章叙事线索:明线,以作者与藤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以作者思想感情变化来贯穿。

2.《我的母亲》。胡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了一定的贡献。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不主义”。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主要著作有:《胡适文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等。《我的母亲》文体常识:传记及自传:传记指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分自传和他传。自述生平的叫自传;由别人撰写的叫他传。自传的写作应注意真实、完整、突出重点。文题理解:中心内容:本文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通过饱含深情地回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切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品质,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

3.《我的第一本书》。牛汉,著名诗人,原名史成汉。著有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等文题理解:“我的的第一本书”是指作者童年时代用过的有特殊意义的小学教科书,也是指作者人生的第一课。作者以此为线索,回忆了童年时代苦难的读书生活。中心内容:本文记述了“我”第一本书的故事,它有着不寻常的经历,是“我”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本书。作者通过这第一本书讴歌了人间真情,表达了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

4.《列夫•托尔斯泰》。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评论家。其主要成就在文学传记和小说创作方面。小说《感觉的混乱》享誉国际,高尔基称他为“第一流的艺术家”。

文题理解: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选自《三作家》。中心内容:本文是一幅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他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展示了他灵魂的高贵不凡。

5.《再塑生命》

大困难读完大学,同时致力于救助伤残儿童、保护妇女权益和争取种族平等的社会活动。曾获总统自由勋章。)主要作品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出现了两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文题理解:“再塑生命”在文中指“爱的光明照到我身上”意指莎莉文小姐给了“我”新的生活道路,使“我”走出黑暗,获得新知,认识了自然,认识了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中心内容:本文叙述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叙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6.《雪》。鲁迅,原名周树人,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文体常识:散文诗:散文诗是一种文学体裁,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具有散文的一般特点,但比散文语言更凝练,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中心内容:本文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绘。通过比较,表达了这样一种情感:江南的雪,美得平和恬静,固然让人喜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