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和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到底谁更强

如题所述

这个问题思考过一段时间,比较大可能性的答案还是....
刘备军事能力更强。

我这里不尝试引用史料,找资料太麻烦,看的明白的就明白,反正不是说演义就对了,尽可能简化内容还原一下刘备与诸葛亮两个人的环境与历程。

刘备
十八到二十一岁之间就得到商人与豪杰的附庸,成立了属于自己的部曲
二十三岁上战场第一线厮杀,经历过黄巾、曹操、吕布、袁术。
从一个几百人的小队伍成长为能有上万人的大军阀。
关羽、张飞这样声雄百代的人甘愿做他的下属,并且提拔和培养关羽张飞成长为名将
跟随诸侯打董卓,不过没什么功绩,大概凑数
未做大的曹操想拉拢他当二把手
力量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在曹操的多次针对性打击与追杀中幸存
诸葛亮自愿加入刘备集团
劣势情况下攻克益州
汉中战役作为总帅,指挥部下打死夏侯渊,驱走张郃、曹洪
力量对等的情况下与曹操对峙,让其找不出破绽
夷陵之战被大破。

诸葛亮
二十七岁出山,直接成为刘备集团核心成员
赤壁后被任命为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刘备近臣,最早开始领兵可能从此时开始
刘备入川,督荆州,与关羽共事,军事上肯定是由关羽负责
庞统死后,诸葛亮与张飞入益州分定郡县,正式开始独立领兵
深入不毛,南征叛军
五出祁山,北伐中原
五十四岁与魏军对峙五丈原

大致上可以看得出,刘备与诸葛亮的本质差异在于军事经验与政治能力基础。
刘备在处理后勤与协调关系的能力上肯定是不如诸葛亮的,但在前线的打拼,是从年轻起就从来没停下过,军事经验远胜于诸葛亮,对人才和战争需求的眼光也非常准确,能选中关张这两个人。
关羽跟张飞肯定也并不是一开始就会打仗,而是在前线拼命厮杀中幸存后,逐渐成长起来,并且获得了刘备青睐。
很多时候刘备战败,核心成员从来不抛弃刘备,这一点是很多名将不能比的,反应得出刘备每次战败都有能力保证失败的下限,最惨的一次大概就是长坂坡被追到女儿都丢了。

诸葛亮最初经手的则不是军事,而是外交与战略部署,实际的操作是交给刘备本人和关张等人,这也就意味着诸葛亮就会没有前线作战的经验,第一线军事经验远不如刘备丰富。
当刘备集团人才不足,不得不让诸葛亮也担当起领兵责任时,距离诸葛亮独领大军也就十几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诸葛亮的军事磨练不多,可能都是打小仗或优势推进。
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带领整个军队,是征南平叛,打的是人心不齐没有战略优势的南方叛军与蛮军,诸葛亮在协调能力上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外交手段分化敌人,通过战略回旋切割对手的路径,最后形成战略包围,赢得了最终胜利。
但对手的指挥系统不统一,战斗力也非常弱,诸葛亮胜出的地方是够谨慎,而不是只知道打,解决了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这是刘备不擅长的。

北伐时,诸葛亮同样也有这样的行事准则,那就是为真正打仗的原因而打,而不是为了前线胜利与否去打。
跟刘备很多时候保命的军事行为有本质不同,也体现了诸葛亮的谨慎和对比下的能力不足。

刘备在前线的战争,往往是为了打赢而推进,他也许有军事目的,能不能完成指标就看个人能力,但很多时候只要有打赢的可能,就会拼上去打一把,这是有赖于他对自身军事能力的自信与经验的判断。

最好的例子就是汉中时,诸葛亮犹豫过是否要继续增援,这里体现出他对刘备战略目的的不同理解,最后得到了进谏才确定了汉中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反应出诸葛亮无论什么军事手段,都只是为了达成目的,刘备的军事手段则是一种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来达成目的的做法。

因此北伐时期,诸葛亮作为一个以谨慎闻名的军事统率,能够在国力远不如魏的情况下获取小胜利并避免大败。

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反映出诸葛亮在北伐时,首先考虑的是战略目的,如果达不成就不会去做,他尽一切可能都在避免打硬仗与恶战,通过高水准的严格治军,提高军事单位的素质来填补自己在军事经验和信心上不足的漏洞。

诸葛亮的军事经验大多数是建立在优势与胜利背景下,他没有经历在自己独立领兵的情况下大败,人生最大一次攻伐就是第一次北伐时,无论形势还是各方面的战略需求,都达到了最佳情况。
在这环境下,诸葛亮就无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个军事统帅必须要面对的难题,那就是分兵战术带来的隐患。
分兵战术可以说是三国时期兵力有限的情况下最常用的战法,刘备就是非常善于分兵战术的一个军事统率,著名的例子有关羽水军分兵和下邳事例。

而刘备在势力最大后,也将军团的一部分交给关羽,自己则带着嫡系部队入蜀和攻取汉中,在这个过程里担当关键位置的就是张飞,当初张飞与张郃对峙,跟马谡在街亭遇张郃很近似,但马谡没有听从意见,导致失去了对峙的可能,被老油条张郃吊打。

同理,张飞死后,分兵前驱从的任务从老油条张飞手里交给了名不经传的冯习,也直接导致刘备在夷陵战败,不是说冯习有多差,而是张飞是幸存者偏差淘汰中非常坚强的一个人,多次战败也能幸存,军事磨砺和保底能力也毫无疑问不是冯习能比的。

这就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人才凋零的蜀汉集团内,诸葛亮的嫡系和他提拔的人里,大部分都没有经历过大起大落或者有长期军事经验做支撑,等遇到街亭败仗后,整个北伐攻势就彻底崩溃。
这种情况下在刘备北伐汉中时,下辨与马阁鸣道也有类似败仗,张飞也失败过,但最后能保证整个军队的攻势不溃败,有赖于刘备和他的班底宝贵的军事经验与长期败仗打下的心理基础。

此处不得不提到一个军事人才接班与交换的断代,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往往要经过长期的幸存者偏差才可以筛选出来,全天下的猛将跟枭雄都是这个样子成长起来。
三国时期的混战局面,也让刘备和他培养的班底能够在长期胜利下不会被一口气吃掉,慢慢就有了宝贵的军事经验,最后滚雪球式的成长为一代名将。

而一个名将的部曲,往往是私兵,部将跟军卒的契合度非常高,不会出现上面指挥的飞起,下面被人吊打的情况,但这需要长期的培养,才可以建立起一个成建制有实力的军队。
就跟和平时期不打仗,战争年代刚开始时,那些和平久了的国家往往要面临早期很高的死亡比例,幸存下来的人里才会有老兵油子跟名将。

诸葛亮时期,蜀汉的军事人才其实正面临换代,最顶尖的一批人才例如刘备关羽张飞都已经死了,但因为死的太突然,中间这一批军事班底没有时间在诸葛亮手里经历长期战争淘汰劣者,诸葛亮本人也没办法在蜀国国力弱的时候总是吃败仗,他的政治权力与威望在蜀国都是不比刘备的,刘备可以做的,诸葛亮没办法冒险,因此培养班底的机会非常少,很多人都只能纸上谈兵,契合度也很差。

全都是有赖于诸葛亮的严格治军与协调能力,外加刘备时期留下来的残余班底,第一次北伐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才能顺利进行,但当魏国反应过来后,开始以资源优势和强势将领反扑时,诸葛亮想要继续北伐,就必须依赖于可靠的嫡系将领才可以抵抗。

马谡恰巧没有这个能力,他的军事经验严重不足,远不如王平,王平的前期地位低,反倒增加了他在一线战场吃败仗后兜底的能力,邓芝跟赵云同理,赵云疑军被识破时,赵云就负责了断后兜底,邓芝成长后在姜维时期也有这种能力,王平的经验比邓芝更丰富一些,马忠则可能更好。

总有人说守街亭不用魏延,所以锅是诸葛亮的,我想说这一点没错,魏延担任汉中守备以来一直在最前线时刻警惕曹魏,防守与警惕心足够。

魏延的军事防御能力是得到刘备认可的,刘备对人才和能力的判断可以说是三国一绝,关张少年被提拔,魏延中年做太守,连张飞都吓一跳。
因此能看得出来在北伐过程里,诸葛亮要么是过于乐观,要么是过于畏手畏脚。

如此看,或许就是过于畏手畏脚,实质上也差不多,但从上帝视角看整个局面,实际上魏国没有打算这样做,纯粹是针对诸葛亮主力进行切割,逼迫诸葛亮放弃三郡退出陇右与陇西。
曹睿就说过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既合兵书致人之术;且亮贪三郡,知进而不知退,今因此时,破亮必也。
魏国方面跟诸葛亮对自身战略定位基本重叠,而诸葛亮考虑太多,过于谨慎导致有些调动不到位,让马谡去了街亭,小心翼翼地没有让魏延离开汉中,军事统率上的分配错误,以及魏国很快就猜到了诸葛亮的军事目的,基本上在第一次北伐后期,诸葛亮已经与魏国战略同步,对抗形式展开,只差个别关键战场上的差距。

马谡的能力缺失,恰好就导致诸葛亮依赖祁山制造的平衡局势崩溃,让魏军找到突破口逼诸葛亮撤出西北。

因为诸葛亮北伐资料很多,所以多说了些。
话说回来,刘备跟诸葛亮的差异就在于此,诸葛亮过于谨慎,强项是政治与协调,这种优势渗透到军事里就是加强军卒的训练水准,但首先考虑政治与后勤问题,则成了诸葛亮军事战略的致命点,太过害怕失败带来的结果,没有刘备军团那么有经验和有水准的嫡系部队,也导致他的心理承受不了如此负担,一旦大败回国就会被批。
刘备就没有这种负担,他是君主,前线军事能力远胜于诸葛亮,对于分兵战术的自信和理解也高于诸葛亮,毛泽东跟很多批注都提到诸葛亮亲自临阵的问题与情况,这对于军事统帅来讲非常关键。

而诸葛亮缺乏临战的经验,性格过于谨慎又畏首畏尾害怕失败导致大溃败,更加没有大溃败的经验,让他更恐惧失败的可能。
尽管诸葛亮的军事部署与治军理论很出色,但前线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可以说是锐气不足。
刘备呢?刘备类似情况下有曹魏入蜀时的数战,分兵战术让张飞破张郃,直接将夏侯渊军团入蜀的可能毁灭,然后反过来进攻夏侯渊军团,攻势非常强劲,可以在正面交锋里蚕食夏侯渊的部署,甚至能反杀夏侯渊本人,两种情况差不多,地点接近的战役里,都是以山地为主题,对手将领也是张郃与曹真,刘备军团凭借着不怕失败跟强势的进攻,最终战胜了曹魏西北军团,拿下了汉中。

可以说,刘备本人和刘备培养起来的班底,全都非常善于打硬仗,所处的政治环境也优于诸葛亮,诸葛亮本人北伐时,所以毛病都要他一个人扛,汉中时期,诸葛亮可以用刘备的名义透支益州军力,两个人失败要背的责任也不同,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历史的变化。

历史我们不能唯结果论,所以刘备虽然败,但没有一次是兵败被杀,输的大多是有水平,逃窜速度连曹操特意派去追杀的虎豹骑都赶不上,等到夷陵时,自己最精锐的嫡系基本死光了,剩下的嫡系虽然也有水平,但对比经常作为前驱打分兵战术的张飞差距是很大的。

一个人败不可能败到最后成了皇帝,军事水准是硬实力,而军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合适的人选择合适的材料,不合适的统帅会死于各种外力,例如战败、刺杀、上下不和。
刘备是个合适的统帅,他挑选了符合他作战风格与为人的将领(关羽、张飞),并且以他们为核心建立了刘备军团。

诸葛亮战略部署优异,防守谨慎,进攻能力不如刘关张,嫡系兜底能力不如刘备嫡系。
假设刘备站在同一位置北伐,并且有嫡系部队,很可能是自己坐镇街亭,让张飞收三郡吃下凉州,同一时间战场可以有两个军事经验非常丰富的统帅存在,而诸葛亮没有。
可以说,历史潮流带来的变化也是诸葛亮北伐的一种悲哀。

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强,主要是眼光和战略目的很到位,明确又不失细节,治军水准和军事理论非常强,但往往不敢冒险,军事目的来来回回也大多被猜到,所以曹真司马懿经常可以跟诸葛亮对耗,而诸葛亮需要顾及的太多,性格又谨慎,不能展开手脚作战,选人问题上,诸葛亮不是没眼光,但也有很多次的失误,军事上的经验没有刘备丰富,固然能选人才,却还是差了写。

诸葛亮的战略打法:
依靠训练出来的高强度部队,保证整个军队作战素质够强,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将领部曲精锐的依赖
尽一切可能切割战略攻防要地的来往连接
战略欺诈,迷惑曹魏进行分兵
避免分兵和高损耗战术
诱敌战术,让敌人放弃防守优势主动进
策反形成战略压力(非包围)

刘备的军事能力更强,主要是攻势猛,进攻速度快,失败次数多所以心态稳,知道冒险不可以冒的风险有什么区别,选人能力强。依赖于自身的能力与性格优势,冒险之余还能得到有效收益。

刘备的战略打法:
长期淘汰后的精锐军团与中下层将领
刘备本人非常强的进攻能力,防守优势对刘备意义不大
超强的部下,例如张飞(实际上大部分时候只有张飞)
通过张飞进行分兵战术,张飞刘备同时攻打两个地方
强迫逼对手也进行分兵战术,弱化敌人兵力优势
张飞或刘备其中一方打爆对手分兵部队,最后两方面合拢包围

由此可以看出,两个人除了政治与班底不同带来的不可逆因素外,最根本的还是刘备军事经验丰富,能主动在战场制造优势和突破口带来胜利。
诸葛亮则过于谨慎,没有长期失败和逆势的经验,不敢过于冒险,也就失去了战场上主动强攻来打开突破口的可能。
而诸葛亮本人首先考虑的是战略目的,会尽一切可能避免损失。
谨慎、没有大起大落的经验而担忧、用人的问题,让诸葛亮难以强势的发挥战略部署的水准,首先考虑战略固然好,但在执行上诸葛亮缺乏前线军事经验,又很少拼死强攻,所以前线战术往往没法给战略带来突破口与巩固点。
刘备则反过来,战略的部署并不是第一位,而是实际操作的前线最重要,通过强势的进攻先制造出突破口,让敌人的战略被迫改变,逐渐形成战略优势来完成战略目标,适应性更强,性格上刘备也更激进,大起大落的经验过多让刘备不担心诸葛亮会担心的问题,而处理需要担心的问题时,也不会比诸葛亮差太多。
诸葛亮军事能力一直被认为非常强,除了有人唯结果论或者附和以外,很大一部分合理观点是认为诸葛亮提供的律法、协调方式以及训练手段,给蜀国的军队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帮助,成建制化的完成了过去私兵部曲淘汰制到成体制化国家系统训练的过渡,保证了大部分军队的战斗力底线,不会出现青州兵那种全面劣化的情况。

再有就是,蜀汉的记录大部分到入益州后才开始详细起来,刘备早年打仗的详细事迹大多没有记载非常周全,大多只是讲了因果关系,并不像诸葛亮北伐或南征那样有比较详细的军事情况描述,所以治疗上看诸葛亮能被人看到的更齐全,而诸葛亮一辈子基本没什么大败崩。
,而刘备则刚好相反,越往后期输的越多,记载也越详细,前期很多硬仗反而可能压根没记录,没准刘备几百人打某某军阀数千人最后大破对方,然后如何如何被迫逃跑这种事情都可能存在,而偏偏是没有记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18
能打胜仗不一定军事能力强。
刘备的对手是曹操,诸葛亮的对手是曹真和司马懿。显然刘备面临的难度更大。
刘备从一无所有起家,多有胜败却越打越强。
即使夷陵战败,也还留有家底足以御敌。
诸葛亮以巴蜀起家屡战屡胜却把蜀国掏空。
街亭一败就全线崩溃。
两人能力如何可见一斑
第2个回答  2017-03-27
诸葛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