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有哪几种

如题所述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

2、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论语〉八则》

3、石青糁之石 青:用石青。《核舟记》

4、空谷传响空 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5、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 山:顺着山路。《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向东。《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

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

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16、孔子东游 东:往东方。《两小儿辩日》

17、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狼》

18、复前行 前:向前。《桃花源记》

二、名词作动词

1、歌以咏志 歌:写诗歌。《观沧海》

2、妇抚儿乳 乳:喂奶。《口技》

3、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说出。《口技》

4、会宾客大宴 宴:举行宴会。《口技》

5、有仙则名 名:出名,闻名。《陋室铭》

6、腰白玉之环 腰:腰佩。《送东阳马生序》

7、狼不敢前 前:向前。《狼》

8、恐前后受其敌 敌:攻击。《狼》

9、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狼》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太守):做太守。《岳阳楼记》

11、任意东西 东西:往东往西(漂流)。《与朱元思书》

12、每至晴初霜旦 霜:下霜。《三峡》

13、虽乘奔御风 奔:飞奔的马《三峡》

14、浑欲不胜簪 簪:插簪。《春望》

15、以光先帝遗德 光:发扬光大。《出师表》

16、名之者谁 名:命名,给…取名。《醉翁亭记》

17、故自号曰醉翁也 号:取别号。《醉翁亭记》

18、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望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4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名词的使动用法

③意动用法

④为动用法

⑤动词的使动用法

⑥动词活用为名词

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⑨数词活用为动词

⑩数词的使动用法

扩展资料: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左右欲刃相如。(“刃”即“以刃杀”,用刀杀)

②沛公军霸上。(“军”,驻扎)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范增数目项王。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唐浮图慧褒始舍(shè)于其址。

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谨庠序之教。(“谨”,重视/认真从事)

②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

3.数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六王毕,四海一。(“一”,统一)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行千里)

4.动词使动用法。

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肉骨”即“使骨肉”,使白骨生肉)

②纵江东父兄怜(我)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使……称王)

5.动词的使动用法。

①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存活)

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小”,使……变小)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昂”,高,即“使其值昂”)

7.数词的使动用法。

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二三”,使……二三)

②籍令秦始皇长世……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假若秦始皇长寿的话……那么即使是使秦始皇与三皇并列变成四皇,与五帝并列变成六帝,也不能比拟秦始皇的隆盛)

8.名词作状语。

①.动词前面有名词,如果此名词不是句子的主语,一定活用作状语。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9.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

例: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参考网站:

词类活用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4-05-26
一、名词作状语
1、狐鸣呼曰 狐:像狐狸一样。《陈涉世家》
2、学而时习之 时:按时。《〈论语〉八则》
3、石青糁之石 青:用石青。《核舟记》
4、空谷传响空 谷:在空荡的山谷里。《三峡》
5、斗折蛇行 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小石潭记》
6、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小石潭记》
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小石潭记》
8、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醉翁亭记》
9、山行六七里 山:顺着山路。《醉翁亭记》
10、东临碣石 东:向东。《观沧海》
1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当面。《邹忌讽齐王纳谏》
1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用箕畚。《愚公移山》
13、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黔之驴》
14、四面竹树环合 环:像环一样。《小石潭记》
15、手自笔录 手:亲手。笔:用笔。《送东阳马生序》
第3个回答  2018-02-04
(1)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
  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5)动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转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在句子中,形容词如果处于主语或宾语的位置,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身份的特征和意义,形容词就转化为名词。如“无鲜肥滋味之享”(《送东阳马生序》)中的“鲜肥”,就是形容词转化为名词,作“新鲜肥美的东西”讲。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就转化为动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中的“苦”,因带宾语“秦”,意为“(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感到苦恼”。
  (8)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的“宾客”,本为名词,“宾客其父”为动宾结构,“宾客”就活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其父为宾客”。
  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异之”就是“以之为异”,“认为这事奇怪”。
  (9)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活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有所改变。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在一起,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如“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饿”是动词,因后面带宾语“其体肤”,就活用为使动,“使体肤经受饥饿”。
  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假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凄神寒骨”(《小石潭记》)中的“寒”,本是形容词“寒冷”,因其后带宾语“骨”,意为“使骨寒”,成为使动。
  ③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带宾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汗牛充栋”(《黄生借书说》)中的“汗”本是名词“汗水”,因其后带宾语“牛”,意为“使牛出汗”,成为使动。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4
 一、名词活用
1、名词作动词
  ①名词+名词,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驻军)《烛之武退秦师》
  ②名词+代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口技》
  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④名词+“而”、“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荆轲刺秦王》
  ⑤方位名词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进军)(《赤壁赋》)
  ⑥名词为使动词,这个名词带了宾语。
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活下来)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他为王)。
  ⑦名词活用为意动词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做宾客)《伤仲永》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兰亭集序》
  2、名词作状语
  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例: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愚公移山》
  例:失期,法皆斩。(按法律规定)《陈涉世家》
  ③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狼》
  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一样) 《鸿门宴》
  ④表示行为的身分或对待的方式。
  例: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鸿门宴》
  ⑤表时间。
  例:朝而往,暮而归。(朝,在早上;暮,在晚上)(《醉翁亭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劝学》
  ⑥表方位。
  例: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在外边)《陈涉世家》
  例: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在右边;在左边)《核舟记》
  【特别说明】要区分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还是名词作状语,就看名词后是否带动词,有动词就作状语,没有就作动词。
  二、动词活用
  1、活用为名词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部队,伏兵)《曹列论战》
2、使动用法
  例:外连衡而斗诸侯。(使……斗)《过秦论》
  例: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使同列朝)《过秦论》
  3、为动用法
  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而死)《陈涉世家》
  三、形容词活用
  1.活用为名词
  例: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
  例:将军身被坚执锐。(坚硬的铠甲;锋利的武器)《陈涉世家》
2.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
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慑、威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数词活用
用心一也(一,数词作形容词,专一)《劝学》
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烛之武退秦师》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