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杀厨下儿翻译

如题所述

原文:
  宁(即甘宁)厨下儿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礼蒙母,临当与升堂,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还船,缚置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敕船人更增舸缆,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赤脚步行)出谏蒙曰:“至尊(指吴主孙权)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译文:
  甘宁厨房的仆人曾犯了过错,投奔了吕蒙。吕蒙怕甘宁杀害他,所以也不送还。后来甘宁带着礼物拜访吕蒙的母亲,这才将那个人送还了甘宁。甘宁答应吕蒙不杀他。一会儿回了船,甘宁将他绑缚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射杀了他。完事后,解衣躺在船中。吕蒙大怒,擂起战鼓,调动军队,打算上船攻打甘宁。甘宁听说后,故意躺在床上不起来。吕蒙的母亲赤脚步行出面劝吕蒙说:“吴王待你如亲骨肉,托付给你大事,是因为什么私人恩怨而想要攻打甘宁呢?甘宁死的日子,纵然吴王不问罪,你作为臣下也是违犯法律。”吕蒙素来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豁然释怀(不再追究),亲自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甘宁说:“兴霸,老母亲做好了饭等你去吃,赶快上岸走吧!”甘宁涕泪俱下哽咽着说:“我辜负了您啊!”与吕蒙一起回去见母亲,欢欢喜喜地宴饮终日。

【古文阅读】
宁①厨下儿②曾有过,走投吕蒙。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后宁赍礼③礼蒙母,乃出厨下儿还宁。宁许蒙不杀。斯须④还船, 缚至桑树,自挽弓射杀之。毕,解衣卧船中。蒙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宁闻之,故卧不起。蒙母徒跣出谏蒙曰:“至尊⑤待汝如骨肉,属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宁死之日,纵至尊不问,汝是为臣下非法。”蒙素至孝,闻母言,即豁然意释,自至宁船,笑呼之曰:“兴霸,老母待卿食,急上!” 宁涕泣嘘欷曰:“负卿!”与蒙俱还见母,欢宴竟日。
(选自《三国志·吴志·甘宁传》)
【注释】 ①宁:即甘宁,字兴霸,性情粗暴。与吕蒙同为孙权手下名将,私交甚好。②厨下儿: 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③赍ji礼:赠送礼物。④斯须:一会儿。⑤:至尊:最尊贵的人,这里指吴主孙权。
9.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A. 宁厨下儿曾有过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 宁许蒙不杀 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石潭记》)
C. 属汝以大事 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
D. 蒙素至孝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杀甘宁”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中有足乐者 (《送东阳马生序》)
B.以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
11.翻译下面句子
蒙恐宁杀之,故不即还

12.说说本文中的吕蒙是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B
A
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
仁慈、顾全大局、孝顺、豁达
【译文】
甘宁厨房里干杂活的小童犯了过失。逃到吕蒙那里,吕蒙怕甘宁杀害小童,所以没有马上将他送回。后甘宁带着礼物来拜谒吕蒙的母亲,吕蒙才叫出那小童来还给甘宁,甘宁答应不杀他。可是,过了一会儿,甘宁回到船上,却命人将小童捆在桑树上,亲自挽弓将他射死。完事后,自己解下衣服躺在船中。吕蒙大怒,鸣鼓聚兵,准备靠近船进击甘宁。甘宁听到动静,故意躺着不起来。吕蒙的母亲光着脚跑来劝阻吕蒙:“至尊待你像亲骨肉一样,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你,哪里有因为个人的怨怒而想要杀了甘宁(的道理)呢?(如果)甘宁死了,纵使至尊不过问,你身为臣子这样做也是不合法度的。”吕蒙向来非常孝顺,听了母亲的话,就一下子明白过来。他亲自来到甘宁船上,笑着招呼:“兴霸,老母亲等你吃饭,快上来!”甘宁流着泪哽咽着对吕蒙说:“我辜负了你”。(甘宁)和吕蒙一起回去见吕蒙的的母亲,大家一整天高兴地吃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