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姓有多少人口_吴姓取名及起源分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25
吴姓是中国第十大姓,尤其在东南地区和南部最有影响。当今吴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1.93%,总人口大约在2400多万。
吴的名义
《说文》注解:吴,是姓,也作地名,吴的本意是大声说话。吴字是由旧字体吴而来,楷书体吴字缘自小篆体吴字,小篆体吴字承接了金文吴字。而甲骨文中的吴字,乃是一个倾斜着脑袋的冲碧陵人,正在手舞足蹈地大声说话的形状。金文仅仅将口移到一旁。吴作为地名专指江浙,这是一个借象形的会意字。古代中原人对江浙一带人的语音不好理解,只有依赖他们的手势和大声强调才能沟通。吴氏族的族徽的形成与此有关,早期吴氏族活动过的地方被称为吴,在此建立的称为吴国,最终成为了姓氏。
历史上吴姓的分布和迁移:
秦汉时期,吴姓主要活动于江苏、江西、安徽一带。其中一支北上山东,西进山西,南回湖北,后又返江西。汉初,吴芮被封长沙王,他的后代在湖广和中原地区形成了吴姓的重要望族;到了魏晋时期,由于长沙太守孙坚的夫人是江南吴氏,其子孙策和孙权在江东建立吴国,吴姓在江浙地区更是快速发展。唐朝是吴姓在南方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唐初吴姓已进入了四川。随后由江西南部进入福建和两广。唐朝中叶,吴姓的足迹已踏上了越南,在越南建立了吴朝。从此,吴姓群体在南方的发展更为迅速,当代两广地区吴姓人丁兴旺与越南的吴朝的建立有直接的关系。直到元朝,吴姓才首次进入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吴姓大约有17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为宋朝第八大姓。吴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吴姓总人口的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安徽、江西、浙江、山东、福建,这六省吴姓大约占吴姓总人口的60%,其次分布于湖北、河南、江苏、湖南四省,又集中了25%。全国形成了以江西为中心的吴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吴姓大约有23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吴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600年中吴姓人口总增加率为35%,净增加了60万。浙江为吴姓的第一大省,约占吴姓总人口的19.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四省,大约居住了61%的吴姓人口。其次分布于广东和安徽二省,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吴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和四川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苏皖、闽粤两大块吴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吴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吴姓的人口2400多万,为全国第十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93%。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五省,大约占吴姓总人口34%,其次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河南八省,又集中了41%。广东居住散戚了吴姓总人口的8.5%,为吴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华南、华东、川鄂贵湘三大吴姓分布区。
吴姓在人群中分布在粤琼桂、闽台赣浙、贵湘大部、苏皖南部、重庆东南,吴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2.4%以上,最高可达5%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4.7%,居住了大约56.3%的吴姓人口。在川云、重庆大部、湖北、湖南东部、苏皖北部、山东、陕豫南部、宁夏、甘肃中部、青海东部、河北东部、天津、内蒙古中部和东南部、辽宁大部、黑龙江东部,吴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1.2%2.4%之间,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8.5%;其他地区,居住了大约34.2%的吴姓人口。
吴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吴姓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姓的堂号除用以上郡望外,重要的还有三让、让德、种德、世德、仁德、至德、秀聚、忠义等。
三让堂号典故出自吴姓远祖太伯和仲雍三辞王位传说。传说周太王古公亶父年事太高,想传位于孙子昌,但是昌系三子季历之子,很有顾虑,忧心忡忡。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知道父王意思之后,便相继向父王表示自己无意作继承人,这为一让。接着,他们以上山采药为名,故意出外避让,为昌立为继承人封号提供机会,此为二让。周太王逝世时,太伯和仲雍回来奔丧时,三弟季历又以王位相让,他们再次推辞,并远出东南吴地不再归来,此为三让。圣人孔子对三让之传说十分赞誉,称可谓至德也。
楹联 重要的吴姓楹联有以下六副:
治平称最;让德留芳。
清操绝俗;画圣留名。
鹰扬虎视;剑气玉光。
八闽孝子裔;三让帝王家。
孙子能教宫女;文箫幸遇仙姝。
休逸住延陵支分西土;富饶迁石里派衍东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