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的发生及生长是什么?

如题所述

软骨和骨构成人体的支架.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等均含有较少量的细胞和大量固体状态的间质细胞,并不断更新,以适应机体发育和支持功能的需要.骨的发生和生长是同时进行的,在胚胎的最初几周,经过囊胚期和原囊胚期,逐渐形成雏形,发生头,躯干和形成肢芽的外龙突.在外胚层和内胚层之间,有一层弥散疏松的细胞组织,称为间充质或间叶;间充质逐渐分化为骨.软骨.筋膜和肌肉等各种结缔组织结构。间叶组织密集的将是最早形成肌肉的部位每个密集的间叶雏形将直接或间接地转化为骨。
一 软骨的形成及发生

在胚胎第5周,间叶组织逐渐增大,变得更为密集,并分化为一层细胞,称为前软骨;然后基质沉积在细胞之间。这种基质含有原纤维。原纤维具有软骨特有的功能。在透明内,因为基质显现清晰,而结构相似,原纤维不能用普通的染色方式显示出来。在透明软骨内,可见较粗的白色纤维,沉积在基质中。软骨有两种同时生长方式:1,内积生长。又称膨胀式生长。即软骨从内部生长扩大;2,外加生长,指由软骨内层的骨原细胞向软骨表面不断添加新的软骨细胞和细胞间质,使软骨从表面向周围扩大。

二 骨的发生和形成

1.骨的发生 胚胎7周以后,骨就开始出现。膜内成骨一般直接密集的间叶雏形转化而成。许多颅骨是由间叶雏形先转变为软骨雏形,然后形成骨化结构;先有原发性骨环形成,其后血管侵入,形成原发性骨化中心,将成为骨干和干骺端,以后,骺部血管组织间接地骨化,形成既发性骨化中心。骺与骨干交接处称为生长板,在原发性和既发性骨化中心之间生长,具有较快的横向和纵向生长能力。最先形成的软骨雏形逐渐被骨化组织代替,称为软骨内成骨。软骨内成骨含有由于骨膜平行的膜内成骨。同样,膜内成骨也可能经历其后软骨内化骨的演变过程进行生长。

骨的发生过程有两种方式,即膜内成骨及软骨内成骨:

(1)膜内成骨 膜内成骨发生简单,间充质经过钙化后直接形成颅骨.面骨.部分锁骨和下颌。间充质先分化为富有血管的胚胎性结缔组织膜,该处分化许多成骨细胞群,形成骨化中心。成骨细胞开始分泌有机的细胞间质,形成类骨质,随后骨盐沉着其上,形成骨组织。这种骨组织最初为初级松质骨,没有骨板,骨盐也少,由许多呈针状或片状的骨针相互连接,形成许多间隙。成骨过程由骨化中心向四周扩展,表面的间充质分化为骨膜,其深部的成骨细胞又在初级松质骨表面沉积新骨,骨乃逐渐增厚增大。

(2) 软骨内化骨 出生后,肢体管状骨的增长和特殊结构的形成主要依靠既发性骨骺的软骨内骨化完成.骨端软骨有两种:

1.关节软骨:供骨骺的生长。在短长骨,这是骨增长的唯一结构。

2.骺板软骨:共分六层,从骨骺起到干骺端止分别为:A.静止层,内含不成熟的软骨细胞和从骨骺而来的细小血管。B.增殖层:幼稚的增殖的软骨细胞排成纵行,是软骨细胞分裂最活跃的区域。这些细胞的特点很多线立体.糙面内质网与小的高尔基体和细长的细胞核。细胞呈扁形,象串状硬币。每个软骨细胞长出很多轴突,伸向周围基质。由于分裂活跃,每个软骨陷窝内可有多个软骨细胞。C.基质合成层:其特点是先在细胞内积聚糖原和合成基质所必需的磷酸酶。细胞较前者为大。细胞与细胞之间有一层新合成的软骨基质。内含不定形基质和原纤维。细胞轴突伸向基质,轴突端呈杵状。D.细胞肥大层:陷窝较大,原纤维在纵方向被压缩在一起,而成胶原束,并能见到某些胶原纤维上的周期横纹,但很少矿化。由于不同的组织固定法,细胞的形态也不同,或细胞肥大,内含空泡,形态不规则,常呈棘细胞状,或成圆形。超微观察显示细胞内很少细胞器,高尔基体散在,而线粒体和糙面内质网非常分散。E.临时钙化层:大多细胞含有致密的细胞核和不规则的边缘,尤其在接近干骺端处。线粒体嵴和胞浆膜有丰富的钙质结合在上,基质的矿化由小的.分散的簇状的矿物结晶的沉积开始,逐渐增大,增多,直至结晶块将胶原纤维包绕。这样,基质性质将起很大变化,并将失去大部分水分。由于基质的钙化,软骨细胞即死亡。F.软骨骨化层:这是毗邻干骺断的一薄层骺板。毛细血管芽伴着骨祖细胞穿过横膈,张入此层。后者分化成骨细胞,使基质骨化,它自身也被骨化基质所包围,成为骨细胞和骨陷窝。骨基质柱与原来的软骨基质柱的方向相同,称原发性松质骨。以后在应力作用下,原发性松质骨和软骨柱被破骨细胞吸收,由既发性骨小梁代替。这样,骺板软骨一直维持着一个平衡的生物过程:即软骨细胞不断增殖,使骺板增厚,而在干骺端一侧,软骨细胞不断坏死,为成骨细胞所代替,基质不断钙化,骨化,从而干骺端骨质不断增长,最后,由于基因的限制因素,至一定年龄,骨骺停止增殖和合成基质,骨骺软骨全被骨组织所代替,不再在X线片上能见到骺线。此时,称为骨骺闭合。全身骨骺各有其出现和闭合的年龄,称为骨龄。这对测定成年前的病人的年龄很有用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