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拷贝长什么样,有哪些值得知道的相关内容?

如题所述

拍电影时,拍摄的胶片是反转片,即与拍摄的照片底片一样,是补色的。在洗印厂将反转片再印成“照片”,即拷贝片,并可以大量复制几十、几百部拷贝片发往各地上映。成盒的胶片也叫拷贝,为了使几家戏院能同时放映同一部影片,电影制片商常copy多分给各家授权影院。电影的一般程序,拍摄负片-翻正片-剪辑-翻底片-印制正片(拷贝)。早年胶片是要在各影院之间跑片的,就是一大盒胶片,送到影院,上映结束会取走,送到下一个影院;近几年的数字版,一个普通电影大概不到100G(3D的也就不到200G),会以硬盘拷贝的形式送到影院,但格式是加密的,影院将数字拷贝放到连接播放机的服务器上,再用从授权方得到的密钥解密,就可以播放了。电影档期结束,密钥失效,数字拷贝作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2-11

胶片拷贝:需要人把拷贝送到影院,重量有十几公斤一个,当时成本高,两三个影院共用一个拷贝,这是最传统的电影院放映模式,胶片拷贝对应的就是胶片放映机。传统胶片拷贝就是把洗印出来的那种胶卷,把胶片放在传统胶片放映机上将每格画面快速连在一起形成画面,一个胶片拷贝根据影片长度一般都有4、5盘胶卷,放映胶片拷贝时,就需要旁边专门有一个人随时等候,在一盘胶片即将放完的时候在另外一台放映机上放上第二盘胶片等候放映,以此类推。胶片电影发展一百多年来,现在电影的拍摄,很多导演还是喜欢胶片的质感,(诺兰大神是胶片的死忠)。数字拷贝:进入电脑时代,数字拷贝已经成为趋势,通过移动硬盘把片源拷贝到对应的数字放映机里,一般发行公司会根据发行需要快递过硬盘到全国的影院,影院收到硬盘后会进行下载,然后将文件放在数字放映机上输入密钥进行放映。一般一部数字电影拷贝根据片长的时间,画质的选择,硬盘容量也不一样。
卫星传输: 通过卫星传输下载,片商通过卫星传输以一点对多点,且可以同时向遍布全国各地的影院传输,成本不会随着影院数量的增加而上涨,而且对影院的地域分布没有太大要求。目前卫星宽带可达30M/S,一部200G左右的影片(包括多声道音频,高画质视频),约1个多小时即可完成传输。此外,发行商可以根据需要任意选择传输影院的范围。(有可能是未来趋势)网络光纤传输:光纤网络传输也是电影数字拷贝可选择的传输方式之一。现在一般用户的带宽名义上是10M-20M,如果要接入一条独享20M的光纤,一部200G影片的下载时间也需要数小时,而且月租金要6000元,还要算上下载设备的磨损费和电费。这个费用与快递和卫星相比,并不划算,且网络传输需要从中央平台到各影院终端,都达到一定的带宽水平。(除非全国网络光纤已经普及,目前这在国内显然无法普及实现)。优劣势胶片拷贝发行费用最高,每一次的技术革新,发行成本就会降低,现在数字拷贝的播放连续性和成本是它的优势,中途不会有胶片电影换拷贝时跳帧的现象,而胶片拷贝如果放映场次过多,就会出现刮伤,噪点等现象,并且,胶片的成本比数字的要大很多。星传播和光纤传输需要相应的硬件设备支持,主要看影院怎么选择,未来硬件设备铺设完毕,整体发行费用会降下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