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漂亮,五百块摸一摸”,滴滴还能活多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5-22

首先,滴滴能走到今天,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一个行业,一家独大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虽然交通是更加便利了,但是如果有更多的选择的话,就可以更好地造成他们的竞争。当年uber在的时候,快的在的时候,还是可以的。

滴滴最近冒出的安全问题,还有各种隐患,一一暴露。可以说是被曝光的程度很高,也可以说是所有积累的问题,在这个节点都被发现了。

虽然可以理解,互联网公司在野蛮生长的时候必须想尽手段和方法去宣传,但有一些事情必须要保守底线,特别是用户的安全问题,这是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这点不能尽可能地保障,再多的宣传也只是美化。

有些事情虽然说很小,但如果说能从源头上做到的话,还是可以去把关的,比如司机的驾驶证明,司机的过往从业经历,司机的无犯罪记录证明等等。

平台发展需要司机,但更多的是需要品德正常或良好的司机。像这种无良司机,早就该被列入黑名单了啊。

就我个人而言,我已经回归打出租车的行列了。

最近参加了一个活动,谈到无人汽车的未来,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无人汽车可以作为私人驾驶,是不是也可以作为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

如果在技术过硬,并且有配备安全人员随行的情况下,你是否会愿意选择无人汽车?

这已经不是一个设想,是一个现实了,现在已经有一家公司做出来了。

未来会有更多我们想不到的方式颠覆出行领域,不仅仅只是现有的互联网公司。

滴滴,必须变革了。

第2个回答  2018-05-22

在这个事件中被骚扰的女子是甲方,司机可以说是乙方,而滴滴则是促成交易的平台方。虽然我们都知道不能把责任完全怪罪到第三方平台上,但是作为平台方理应对司机有赛选和管理的方式与手段。第三方平台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发生了,没有得到很好的应对,比如滴滴司机殴打投资人;比如郑州空姐被害一案;再比如此次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好像只有在舆论的压力下,滴滴才会展现出比较真诚的态度来处理问题。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还偶尔有不专业的公关出现,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戳伤消费者的信心。而这些恶劣事件通过网络的扩散作用,之前有贼心没贼胆的,发现即便自己做了非法的事情,好像也没有受到严惩,没有网络力量的消费者就只能吃亏了,这才是最可怕的地方。

就像在企业做产品,一开始做可能不完美,可能会出现issue,这都不要紧。但每个issue发生之后,需要对已经售出的产品如何处理,给消费者一个怎样的交代,长期如何处理,保证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才能慢慢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这件事的确是滴滴车主个人行为,我们不能对滴滴求全责备,至少态度上必须是积极处理,不要企图用公关的手段来处理。

滴滴在刚出现时,为了跟Uber,快车竞争,付出过非常多的心血。虽然我们知道哪里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的人,打的可能遇到不良的哥,坐火车也可能遇到小偷。当我们没有选择的时候,尽管有风险,还是会去乘坐,比如高铁,比如飞机。但如果我们有选择,那风险性比较高的显然就不在我们选择之列了。目前网约车市场已经出现新玩家,所以滴滴,还需要继续努力。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文波咨询”,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生涯咨询,助您幸福生活,快乐工作~微信搜索“文波咨询”或搜索ID: wenbozixun,即可关注。

第3个回答  2018-05-22

虽然滴滴很多负面新闻层出不穷,但是我并不担心滴滴很快就要被淘汰,至少目前市场上没有出现可以与滴滴抗衡的快车,出门不好打的的时候,大家首先想到的还是打开滴滴软件。

至于“你这么漂亮,五百块摸一摸”这样的事情,我觉得也会层出不穷,毕竟滴滴司机的素质和道德水平,不好把控。

但是我依然不禁思考:为何滴滴司机表现的如此轻浮?出租车司机却会更加谨慎本分一些?

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滴滴司机大多是兼职,进入门槛很低,所以有些滴滴司机不珍惜这样的兼职机会,反而会利用这个便利做一些图谋不轨的事情。

我经常坐滴滴快车,其实大多数的滴滴司机还是很正常的,他们服务态度也很好,也不会做一些过分的事情,说一些不得体的话。

我就记得有一次乘坐滴滴,那个司机就有点歪心思,他一直问我住在哪里?是一个人住吗?做什么工作的?就是问的很细致的那种,最后还要加我微信,然后我觉得不对劲,到地方下车就走了。但是我没有投诉,毕竟这个司机没有给我造成什么精神或物质损失。

而且滴滴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比如你觉得这个司机有其他的意图嘛?这个司机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并通过各种形式鼓励乘客反馈,而滴滴也可以把不同的乘客对同一个司机反馈集中到一起,如果很多人都觉得这个司机言语轻浮,有其他意图,那么就可以提前解雇这个司机,防患于未然。

2、可以适当提高滴滴司机的福利待遇,貌似有很多滴滴司机抱怨现在赚的钱越来越少了,平台越来越抠门了,有些人都不愿意继续做了。

如果滴滴能够适当提高司机的准入门槛,并且让兼职司机赚更多的钱的话,那么很多兼职司机会很珍惜这样的机会,不会轻易的做出违法规定的事情。

如果赚的也不多,还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很多司机就会抱着玩一玩的态度工作,这样必然会给公司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第4个回答  2018-05-22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类似500块钱摸一摸”这种性骚扰现象不仅在滴滴行业出现,而且在整个行业都有存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行业乱象。如办公室、公交车、餐厅等地方,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性骚扰。

但这种乱象,并非是一种常态和普遍性存在,而且一种例外和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因为这种例外和少数,可以说把整个行业在大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给泯灭了。

一叶不可障目!不管滴滴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造成多大的影响,但是,作为一个拥有众多用户的第三方平台,滴滴为了大家的出行,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至于滴滴能活多久,我觉得应该从以下3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滴滴应该还会在未来10年内广泛使用,直到无人车普及。

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汽车限号,公共交通不方便到达的时候,一辆网络合约车,可以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一部手机,就可以轻松实现网上预约、支付等功能,不得不说,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我们,真的是幸福之至。至于滴滴的以后,除非以后无人车批量生产上市。

第二,在大城市限号,车牌摇号等现实情况下,滴滴将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曾几何时,出租车司机黑车运营,计价器做手脚致使收费不合理,甚至有的出租车司机还故意绕远路,无情拒载,大城市车牌摇号,限行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滴滴平台应运而生,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另外一种便利,大家的乘车幸福指数也直线上升。

第三,滴滴平台不能一棍子打死,让不良司无处存身,平台终将会在更加严格的监管下继续存在。

每一个行业,都需要严格的监管,已避免出现一些行业漏洞,更能防止一些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为此,滴滴应该以这次事件为戒,及时做好行业整顿,把好事做好,真正为大家快乐出行提供行业便利。

综上所述,“500块钱摸一摸”,“滴滴司机打人”等类似的现象还会层出不穷,滴滴未来之路虽然艰辛,但依然会越走越远。

第5个回答  2018-05-27

我认为现在媒体们真正能做的,在于要多多宣传如今天网和摄像头的威力。

因为单就事件的避免来看,其实很多人的呼吁都没什么建设性。翻来覆去都是老生常谈的女生们要注意安全,滴滴要加强监护等言论。

本质上,都是牺牲了被害者的便利性换安全性的方法,但不论滴滴还是出事的女生,都并非犯罪案件的发起者,养兵千日易,防贼千日难。

被害者不应该为犯罪者的罪行买单。

我的建议是,媒体们多多宣传现在的天网摄像头系统,多发一些“出事三小时,犯罪者落网”“天网大数据,罪犯无处逃”的报道。告诉潜在犯罪者,这个时代,你犯了事,跑不了。

核心是威慑潜在犯罪者。因为大多数犯罪者,本身并非穷凶极恶的罪犯,临时起意占多数,所以强有力的威慑教育,其实是非常有效的。

事实上这样的措施,已经有不少地方在实行,比如:

南京,当行人在红灯时穿越马路,

这时就会听见紧急刹车声,

接着路边的大屏幕就会拍下闯红灯行人的照片,让你上大屏幕接受批评

深圳也有类似的

上海更先进,还能人脸匹配

如果你闯了红灯成了“网红”,警察蜀黍会通过电话或书面告知,这时候你就要去交警部门接受处理了。

很多人说这有什么用?

其实他们根本不懂,合理有效宣传的正面意义

实际上,有用,非常有用,在多个报道中都有显示,除开贩毒,大部分犯罪事件,临时起意犯罪。占大多数。例子:1245件未成年人犯罪案大多是临时起意

这样的宣传,既可以在强调隐私的现在,向大众科普监控摄像头的安全性意义,也可以最最直接了当的告诉所有人,现在的摄像头很厉害,天网很厉害,人脸识别很厉害,你犯了什么罪行保证全都给你记下来。

将“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虚无缥缈的道德自律,变为实实在在可以直接看见的技术威慑才是滴滴目前最好的办法,当然,这也不单是滴滴一个人需要努力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