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为什么能被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写的词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谢邀:

开篇明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历城人,宋代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以婉约著称,是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之一,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作为一名词人,李清照不光谱写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词作,而且她撰写了一篇关于词学创作理论的专著《词论》在这篇专著中,李清照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

《词论》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在李清照看来:词是音乐文学,兼具音乐的韵律的文学的审美,是可以用来歌唱的。与诗相比,词不仅讲究平仄之分,更是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李清照这篇字数不多却很精辟的《词论》,是她在词学创作方面的理论总结和梳理。而李清照在创作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了《词论》中提出的理论,促进了词规范化的发展。

因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而李清照的词作以其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所以,人们把她的词作风格称为“易安体”。

正是因为李清照无论在创作实践中还是词学观念上,都坚持婉约词的风格,所以秉持传统词学观念的词人,把李清照的婉约词视为正宗。尤其在明代,李清照与她的“易安体”获得了高度赞赏,词坛声誉很高,被称为“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不仅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也为词学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她的“易安体”在中国词史上是有一席之地的。

如果要说李清照的词有什么特点的话,首先就是她的词学理论在实际创作中的体现。

李清照在《词论》中,提出词应“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所以她在创作词的过程中,严格遵守这样的创作理论,并一以贯之。

如李清照在《声声慢》以此开篇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叠词的连续使用,不但强化了词的音乐韵律感,又更好的烘托了词人的情感诉求。

她在运用历史典故时,会对其进行淡化,从而词句在表达时不会那么生硬,避免生搬硬套的感觉。《多丽·咏白菊》一词,即使不熟悉其中的典故,也不会带来阅读上的障碍,因为这首词字面意义是连贯的。

如果熟悉词中所运用的典故,就会惊叹于词人在创作时娴熟的技艺了,李清照在词作中用典的艺术风格既通俗易懂但又清新自然,毫无堆砌的痕迹。

李清照笔下的白菊被赋予了人格。上片中的“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等历史典故,是为了突出白菊的娇艳、姿态与芳香,但她又在典故前加上“也不似 ”三字进行否定。紧接着,李清照以屈原、陶令两位坚贞高洁的历史人物来肯定白菊的品格风韵。

下片又用“汉皋解佩”、“纨扇题诗”、“泽畔东篱”等典故抒发白菊的哀愁和词人一片惜花怜花之苦心。尽管此词多以典故堆砌而成,但词人对花的赞美与同情与其他词人的咏物词一样,都是一目了然的。

李清照的《多丽·咏白菊》堪称将理论发挥到极致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音韵谐美,完全符合她在《词论》中提出的“典重”“故实”“铺叙”和“协律”,由此也可见李清照在实践创作中词学理论的完美运用。

其次,词的文学语言的独特性也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点

李清照是一位造词的大师,她十分擅长将普通的词汇赋予新的含义,她会在词中运用各种很平常的词语,如方言、口语等,使得词通俗易懂,可读性增强,给人意蕴深厚的独特感受,这一点凸显了李清照高超的用词功力。

在抒发个人情感时,李清照也会采用通俗的词语。那些表面上看似平常的词语,经过词人的刻意加工和深耕细作,就会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

李清照的这类词初看语言平平无奇,细细品读却是意蕴深厚丰富,这正是李清照匠心独运的地方,也正是李清照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独创性。如《南歌子》一词的下阕: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这首词中的“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两句,十六字中一气用了三个“旧时”,把强烈的今昔之感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

这哀婉痛切的感叹就是以一件昔日的罗裙引发的闲愁,那金翠的莲藕花饰依稀可见,勾起词人心中尘封的往事。令词人可叹的是世事沧海桑田,须臾间白云苍狗,物是人非;令词人可悲的是往事如烟,不可追回、不堪回首。

得体的、优雅的服装是女性的钟爱,是女性心情的外化,心绪的无言表达,即便一般顶冠束带的男子能够了解也难以感同身受。作为女词人,李清照“易安词”的女性内心世界与词人的自我表达天然地融为了一体,她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有别于众人,很大程度上不能不归因于此。她在表现女性情感的真切、细腻、婉曲等方面有着与生俱来的优势。

再如《菩萨蛮》中的上片:“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前两句写出了爱美的女子在春天来临,急不可耐地卸去厚重的冬装,换上轻薄的春衫时那种轻松欣喜的心情。然而,词中女主人公心如天上云,说变就变,初试夹衫的好心情也转瞬即逝。

早春的微寒,鬓上的残梅,不禁令词人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以至于在下片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跳转到思念故乡的一怀愁绪上来。与其说是词人的笔触曲折跌宕,还不如说是一位敏锐女子心思复杂微妙、情感起伏不定的真实写照。

如果要说李清照的词还有什么特点的话,她能结合时代背景抒发情感的特点就不得不提一下了。

李清照的后半生一直过着寓居的生活,但是她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创新性的将词的本质特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李清照后期词的主题多为表达自己内心对于时代变迁和颠沛流离的痛苦。

她这一时期的词作,既具有词的艺术特征,又符合时代背景,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如这首《永遇乐·落日熔金》一词。

宋室南渡之后,李清照跟随其丈夫赵明诚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不幸的是,没过多久赵明诚身染重病去世。由于居无定所,李清照只能辗转吴越一带,后半生一直处在飘零寓居的状态。

这首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是李清照晚年流寓吴越一带,适逢元宵节所作的一首词。上片写眼前的节日景象和心情;下片则是词人由眼前的情景回忆往昔盛景,以过去的繁华反衬今日的孤寂。整首词运用哀乐对比的手法,言浅意显,抒发了自己在时代变迁之下的个人身世之悲。

在词人充满温情的追忆中,在今昔的对比中,在不疾不徐的平淡语调中,李清照娓娓诉说着自己深沉的情感世界,这首词是她的内心独白,更是她情感世界的流泻。李清照的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是结合时代背景抒发的强烈的个人感情。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他的词体也被誉为“易安体”,她一生都在用词作诠释“易安”二字,这两个字出自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句。

如果说李清照前半生(南渡前)对“易安”是一种追求的话,那么她后半生(南渡后)对“易安”就是一种执念了,“易安”成为她魂牵梦萦的渴望。李清照渴望的是幸福的生活,亦或是安逸的生活,这些对她来说就足够了,可是晚年的李清照流寓吴中,对故乡的思念,对“易安”生活的怀念就愈加浓烈。

李清照的词作有着真挚朴素的情感,情景交融、浑然天成的意境,她在词作中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多样化的写作手法,构词了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词作是对婉约派词风的继承和发展。

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特点,以及对词这一门艺术的完善,以及他在《词论》中提出的词作创作理论,让她自成一家,她的词作得到了“易安体”赞誉,从而奠定了她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李清照的“易安体”就是她的词作特点和风格,她的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词学爱好者,她的词作有着永久的艺术生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17
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为她有家学熏陶,本人又聪慧颖悟,还有一点就是她夫妻同心,爱情美满,另外一点,她经历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难;她的词都表达了强烈的爱国情怀,抒发国破家亡的悲苦之情,有很强的悲剧色彩。
第2个回答  2022-05-17
李清照凭借的是她的旷世才情,她的爱国情怀,她的高尚品格,这些全部是她比其他才女更加突出的美德,所以她能够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善用描白手法,前期比较多愁善感,后期感时咏史,情辞慷慨,风格显得悲悯、凄苦、愁惨和孤寂。
第3个回答  2022-05-17
她甚有才,写出甚多甚经典的诗词,且她也甚会弹琴,画画,她的棋也下得甚不错。
凄美。冷傲。婉约。凄清。伤情。表达的情感都甚真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