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

如题所述

(一)首因效应与SOLER模式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成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二)近因效应

指最后的印象对人认知具有强烈的影响。

(三)晕轮效应

在人际交往中,当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就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夸大优点或缺点,无意中认为别人一好百好、一坏百坏。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减少这种偏差带来的误解。

(四)社会刻板印象

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一般来说,生活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常表现出许多相似性,人们容易将这些特点归纳固定下来。例如商人精明,北方人憨厚,女人柔弱等等。

(五)投射效应

指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如爱议论别人的人,总以为别人也常议论自己。

投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个人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具有某些特性,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有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敌意,则总感觉到对方也对自己怀有仇恨,一举一动似乎都带有挑衅色彩。第二种投射是指个人意识到自己的某些不称心特点,而把这些特性加到他人身上。例如想作弊的学生总感觉到别人都在作弊,自己不那样就吃亏了。

(六)登门槛效应

当个体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不合理的要求,这叫做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

(七)门面效应

如果对某人提出一个很大又被拒绝接受的要求,接着向他提出一个小一点的要求,那么他接受这个小要求的可能性比直接向他提出这个小要求而被接受的可能性大得多,这种现象称为门面效应。

(八)交往剥夺实验

长期与社会隔离,即所谓“关系剥夺”或“社会交往剥夺”,可以使人丧失很多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