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职故实碎碎念 其之三 您是殿上人了吗?(古代~中世~近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殿上人:五位以上,被允许升殿者。 

这词条说明虽极简略,却谈不上错。然则简略的后果,似乎便是长久以来许多人只注意到“五位以上”,而忽视了更关键的“被允许升殿”。

清凉殿·殿上间复原图:

我们通常所说的“升殿”,便是“升”到这儿来。您觉得这“殿上间”能呆几个人?问题来了,待慢慢道来:

一般所谓“升殿”,指的是被允许进入内里清凉殿南厢的殿上间出勤,作为天子的近侍参加仪式、处理公事,以及担当各种杂务(如值宿、陪膳等等),这也便是所谓“内升殿”。

“内升殿”具体来说分三种情况:

一、四五位:

进入五位的人,就获得了升殿的资格,那是不是也就意味着能够升殿了?

非也。

四五位者升殿,必须获得天子的勅许(具体而言是获得“升殿宣旨”),而能不能获得宣旨,就因各人官职而异了。比如:蔵人头、五位蔵人100%能获得宣旨;弁官、侍从、式部辅、内·外记、史、中将、检非违使,以及一些重要寮的头(内蔵、阴阳、主殿等等)也多能获得宣旨;一般的四五位京官就比较难以获得宣旨了(且按惯例,一般的京官到了四位以上才有可能获得宣旨);四五位的外官则几乎不太可能获得宣旨。

这样看起来还是很多嘛……肯定会有人这么说……

于是在这里插个花,谈谈兼带问题,也顺便解释“看起来还是很多”的问题。

朝廷官职存在大量兼带情况,其中多数都是长久以来的成例。譬如,检非违使别当是卫门督或兵卫督的兼带职,而卫门督和兵卫督,又是中纳言、参议的兼带职,所以一名检非违使别当至少是三职兼带。两名蔵人头,一名兼近卫中将、称“头中将”,一名兼大弁或中弁、称“头弁”,如果内蔵头出缺,则由“头弁”再兼带、称“头头”。再譬如近卫大将必兼马寮御监,而近卫大将又多是大臣、纳言、参议所兼任。之类的例子不胜枚举……

大家明白了吧?这样兼来兼去(高官、显官还多数被高官、显官兼任)之下,实际能获得“升殿宣旨”的人数自然大减。

二、公卿:

公卿原则上允许升殿,不需要获得“升殿宣旨”,但不要以为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是有两种情况能让您升不了殿。

1、天子下勅命禁止。

比如为平亲王的次男参议源赖定,搞大了东宫(居贞亲王)女御藤原绥子的肚子,等到居贞亲王(三条天皇)即位的时候,便下勅命、坚决不让源頼定升殿。

(注:一般说来公卿被禁止升殿不是因为同天子的个人关系恶劣,就是因为政治上的原因。)

而且,“升殿”是仅限一朝的,主子换了就得更新(四五位者、公卿、特例者都一样;“内升殿”之外的几种“升殿”也一样)。之前被禁止升殿的话,那改朝换代了是不是就有希望了?

甘い、老爸看您不顺眼不代表儿子看您就能顺眼,所以公卿连续几朝升不了殿的情况也是会出现的。

2、地下家。

“地下家”即使官位再高,也不得升殿,这是一条惯例,也正是“堂上家”与“地下家”的本质差别所在。

三、特例:

六位蔵人、非蔵人、童殿上之类必须升殿才能工作的六位以下职,由蔵人所申请后可得到“升殿宣旨”。

另:除了“内升殿”之外,还有“院升殿”、“女院升殿”、“东宫升殿”、“中宫升殿”。

譬如源行家(新宫十郎)为八条女院的蔵人,便是女院殿上人。

又另,补充解释一下“除籍”:

被允许升殿者的氏名是记在木简(木牌)上的,倘若被下令停止升殿,木简(木牌)上的氏名会被削去,是为“除籍”。

会遭到“除籍”,一般是由于严重犯罪,抑或重大的政治变故。例如赫赫有名的歌人藤原定家,就曾因为在丰明宴上殴打近卫少将源雅行而被除籍。

遭除籍者再度升殿,被称作还升(还殿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