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的今天,我们到底该如何养老?

如题所述

第一招当然是面对老龄化趋势要做好延迟退休的准备,从而为自己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和财务保障

老龄化社会的直接结果是劳动力数量不足、劳动力发生结构性和整体性短缺,一方面导致劳动者工资成本提高,大量的资本成为劳动力的替代方式比如机器替代人;另一方面当然是劳动者面临无人供养养老金的尴尬境地。

从现实看,对于老年人面临着延迟退休的必然选择,从世界现实看,近几十年来,不少国家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退休年龄,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美国社会保障局设定了不同的正常退休年龄,1960年后出生的人退休年龄是67岁;全球最适合养老国家的瑞士,也是最早实行65岁退休的发达国家之一;德国现在的退休年龄为65年零七个月,并将在2029年前逐步延长到69岁。近邻日本也对退休年龄多次修改法律,今年4月1日起正式将退休年龄延迟到了70岁。

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各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共同选择,当然也是我国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必然选择。我国将在未来五年内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根据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我国将在未来五年之内,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对于老年人来说,延迟退休并不代表着一种无奈的选择,而应该是积极地认为是自己多了几年挣钱的机会,从而为老年生活提供了更多的生活保障,这也是老年人理财的基础,毕竟所谓的理财本质是增收节支,增收比节支更重要。

文章图片2
第二招是老年人要通过提前储蓄安排,以倡导合理消费而不是简单化地降低消费和强制性储蓄,从而对老年生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消费安排

从目前的现状看,无论中国人还是国外的老年人,都已经陷入了一种‘退休消费之谜’,即退休的老年人反而增强了储蓄意愿即强制性储蓄、消费意愿显著降低。

作为国人来说,退休以后消费倾向偏弱、消费意愿降低、强制性储蓄增强,根据原因是面对未来消费成本上升和支付能力的恐惧。

这就需要通过提前的储蓄安排以对冲未来的生活消费能力,而不能等到退休以后再进行强制性储蓄。老年人的提前储蓄安排包括持续增加一定的储蓄、设置一定的保险资产以对生活提供必要的保障、合理安排理财资产以提供必要的收益对冲货币贬值的影响等,以提升老年人退休以后的消费能力。

从目前的现状看,养老理财和老年人理财与正常的理财不同,正常的理财可以考虑风险与收益的平稳,必要时可以通过提高一些理财资产的风险度来提升理财资产的收益率;但如果是养老理财资产和老年人自身的理财资产,则应该更多地考虑理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以稳定性和安全性摆在第一的位置上,收益性可能处于第二位。

对于养老理财资产建议重点关注国债投资、银行大额存单以及结构性存款等收益适中而风险比较低的资产配置,对于有一定风险投资能力的人可能考虑适当投资一些基金以及基金定投等资产。

文章图片3
第三个招是在强化社会保障水平的前提下,提高老年人对社会劳动的参与率,以便更多地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当然是老年人未来的社会最基础保障,目前我国养老金已经实现了连续17涨,人社部和财政部正式公布的2021年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7连涨方案出台,养老金成功实现连续17年的上调。根据调整方案,今年的养老金调整比例是4.5%;这意味着养老金的涨幅在连续三年上涨5%之后,首次迎来了下降,但缩小了0.5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和去年的经济现实。

如果仅仅依靠养老金的连续上涨肯定是不现实的,除了老年人提前准备养老储蓄和养老理财之外,老年人提高社会劳动的参与率也是一种必然的选择,既能成为社会经济增长的贡献者,又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无疑是利国、利民、利已的多赢之举。

我们延迟退休以后,很多人担心自己延迟退休最后几年的工作待遇难以得到保障,那是因为他们希望在原岗位、拿着原来的各种待遇延迟退休,但现实可能往往不是这样,从日本延迟退休以后的情况看,延迟退休人员更多的是通过各种返聘的方式实现再就业和重新就业。

很多日本老人退休以后可以到超市收银、餐饮打工等,有报道日本的一个蔬菜园里,种菜、管理、运输的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退休以后还在担任机场服务员、超市服务员、停车场警卫等服务业工作的老人非常多;大部分是临时性质、工作时间机动、属于经济性和娱乐性兼得的工作。这对我国的延迟退休人员具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更是一种思想的转变和冲击。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适合的方式增加劳动以提高劳动收入,可能是未来很多老年人的选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12
在人口老龄化的今天我们必须买社保养老保险,这样我们才有老有所依老有所得,如果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为老年生活作好储备就好像松鼠过冬没有储备松鼠会饿死的人也是一样的年轻的时候就应该为年龄大的时候做好储备。
第2个回答  2021-11-12
不管人口是不是老龄化,社会一直存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只不过中国近几十年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使得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我们目前的养老打底应该如何养老?在国家没有足够的完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前提下,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只能依靠家庭养老。中年人照顾老年人,老年人和中年人照顾青年人的下一代。青年人干工作打拼事业,无暇顾及或极少照顾中老年人,这是目前的社会普遍现象。所以中老年人在充分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只能自己照顾好自己,接近老年的中年人担负起老年人的养老伴随、陪护和诊病服药、做饭端水和日常生活料理的责任与义务。国家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会养老保障服务机构,也应该加大政府对养老保险的公共投入,完善养老保险机制,使每一个老年人能够充分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机遇和福利,安度晚年。
第3个回答  2021-11-12
只是在于还没有退休的这部分人群,包括即将退休的这部分人群,如果在延迟退休落地以后你还没有退休,那么可能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延迟退休的影响。
这就是老龄化社会对我们个人最大的一个变化和影响。因为你的退休年龄发生了改变,现在可以男性,60岁退休,女性55岁退休,那么将来在延迟退休以后,一定会在这样的一个年龄基础上向后顺延,但具体如何执行我们尚且不得而知,但是我们一定是不能够按照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去办理退休的。

由于延迟退休是按照渐进式的方式,小步慢进缓慢延迟,所以说影响最大的还是在于今天的年轻人,也就是80后群体,或者说是90后群体。
而且人口老龄化还面临一个特点,就是对于就业的压力也会形成一定的影响。我们人口结构发生改变,但是很多工作单位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他都是要求35岁以下,现在往往35岁以下的人数是越来越少,所以说企业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而我们没有就业的人群由于年龄偏大又找不到工作,这样的一种尴尬局面。

所以未来要破解人口老龄化,除了延迟退休以外,其实还会出现更多的所谓银发经济,也就是说去开发和研发一些大龄的劳动岗位,以此来适应很多高龄人群无法获得就业的一种问题。而且未来的养老可能也会形成多元化的一种养老方式,单纯的养儿防老,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的这种老龄化的人口社会,可能多元化的养老方式,就是利用一些养老院或者说是一些社区化的,集约化的养老模式去实现最终的养老。

所以从根本上来讲,人口老龄化的变化,其实对于我们生活当中的点点滴滴,包括工作当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要不然不断的开放二胎,三胎就是能够合理的去改变这种老龄化的人口结构。但是开放二胎和三胎毕竟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完善人口的结构,再加上人口预期寿命不断地延长,所以说这就是人口老龄化形成的一个特点。

感谢阅读,每天讲讲退休知识那点事,本人专注于社保和退休领域,有喜欢我文章的小伙伴可以加我的关注,谢谢大家。
第4个回答  2021-11-12
第一,在哪里养老?可以有的选项可以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候鸟式养老等几种吧,未来还会出现其他什么方式也不得而知;
第二,以什么质量在养老?这个是一个与观念和积累一并考虑的问题。健康的、有尊严的养老一是靠观念,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做好物质上的准备,同时也要改变消费观念,让自己的老年生活可以有一定的品质。两者结合到一起,聊聊方式与内容的组合:第一种情况的居家养老,也不是靠儿女来赡养,而是通过购买专业的养老居家服务来保障,适当的安排适合自己的旅游应该的不错的;第二种的社区养老可能要分两种:高端的养老社区需要一定的资金储备,有能力的可以在当下的养老市场中进行选择;或者选择性价比较好的公办的养老社区,相信政府在这方面不应该缺位;
第三,是我更倾向于的候鸟式养老。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候鸟式的养老应该是很惬意的事情。记得老舍先生说过他心目中一年四季要住的地方:好像是春天住杭州,夏天住青城山或者青岛,秋天住北京,冬天住成都或者昆明。当然,现在的选择已经比老舍先生那会儿多的不知有多少了,但方位好像没有什么差别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