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育孩子,怎样的养育方式才能算是科学养育呢?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那个绽放的,最好的自己呢?

随着时代的发展,真的是可谓行行出状元,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可能有一天孩子不走“高考的路线”也会有不错的发展,人们可能也会对于工作,对于社会的发展理解越来越不同,相信未来的世界是多彩的,孩子也会是绚烂多彩的。

现代社会父母们需要承受很多的压力和焦虑,父母们往往认为存在一种正确的养育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得成功,帮助孩子达成这样的目标是父母的责任。
而事实上在“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的信念之下,孩子们处于被过度监督和帮助的压力之下,这恰恰抑制了孩子自力更生和自我复原的能力。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父母们中间充满了不安、焦虑和竞争的氛围,培养完美的孩子成为父母们努力实现的目标。
而事实上即使看遍了市面上大多数的育儿类书籍,听过很多他人的养育经验,你发现相当多的时刻,面对孩子你还是不知道要怎么做。
什么是正确的养育方式?
人类的婴儿需要有养育者的照顾才能存活和长大。大量的观察实验表明,亲子互动的质量与一个人的安全感、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父母的反思能力无疑让父母在参与和孩子有关的事物中能做得更好。
能理解孩子和他们自己行为、情感的父母,更知道对孩子做出什么样的回应是恰当的。

父母如何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感,如何理解孩子的内心体验,为孩子的行为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如何理解亲子中的互相影响,这些都为孩子理解自我和接触这个世界提供了基础范式,成为人们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最初模型。
尽管很多父母相信他们需要的只是正确的答案,但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来自于你和你的孩子本身,适合你们的就是正确的。虽然这话听上去就跟没说一样,但咱们姑且还是往下看看。
我们先来说明一下什么是反思性的父母,当父母在感知和解释某些行为的时候,能够有意识的将它们与自己或孩子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关联,这就是具有反思性的父母。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对孩子有效的反思不仅会促进儿童的情绪调节,而且会预防父母情绪的挫败,从而有助于调节亲子双方的情绪。简单来说,有反思能力的父母能够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和更好地处理压力,同时平静的孩子也会促成平静的父母。


不具备反思能力的父母,可能只会凭本能进行反应
举个例子,孩子期末考试哭着回到家,一句话不说把自己关进房间,妈妈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然而孩子并没有回应妈妈继续在房间哭着。
这个时候你会多等一会儿,允许他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的痛苦吗?当孩子这样说:“我恨死老师了,把考试题弄得这么难”,面对他这样的表现你会马上批评和教育他吗?如果这时候恰好邻居来做客你会感觉很丢脸吗?
善于反思的家长会多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允许他/她表达痛苦和想法,不会急于把孩子从房间里拉出来询问。
当听到孩子只知道抱怨老师而自己却不承担责任的时候,家长能够感受到难过和失望的情绪,但你知道孩子做这样是因为这件事情让他/她太心烦意乱了,当下的状态下他/她听不进去任何意见,批评他/她和表达失望只会把他/她引向自己的对立面,如果战火升级会将“考试失利”转化成一场让双方都倍感挫败的“亲子教育”。
于是妈妈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孩子,等稍后平静之后,妈妈开始和孩子讨论能否找到一些方法更好地应对考试,引导孩子去了解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重要性而不是去抱怨别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29
妈妈们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在爱的包围中长大。但是一些父母对孩子的爱太过了,也许就变成了纵容。她们认为自己对孩子的这些方式都是对孩子满满的爱,但父母无边界的纵容对孩子却是有害无益的,很多父母并不清楚这点,她们只是用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方式,给予孩子满满的溺爱。
前天下午,3岁的亮亮在小区的休闲设施旁边玩,忽然一不小心摔倒了。亮亮大哭起来,一个阿姨赶紧把他扶了起来。没想到亮亮却把自己摔倒在地的委屈全部发泄在这个阿姨身上,于是朝阿姨的脸使劲抓去,放开手之后发现阿姨的脸上已经有几条被抓的红印了。
即使孩子才三两岁多,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什么事情是对什么事情是错,他们自身已经有一个评价标准,但这个标准有时候是错误的,需要父母来给予帮助和指正,从而才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但很多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比较小,不需要对孩子进行什么道德教育。父母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让他们在的认知出现偏差,很容易使他们成为熊孩子,对孩子之后的成长非常不利,也很难讨得别人喜欢,从而养成孤僻的性格,形成社交障碍。
第2个回答  2021-11-29

    第一种:放任式养育

    放任式养育被误认为是最先进的养育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就是提倡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自我决定的权力,从试错中尝试后果、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学习。家长不提供充分的指导建议。

    但是这种养育方式几乎都会以失败告终。

    因为并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让孩子从试错中学习。举个例子,如果家长不给孩子灌输尊重他人生命的思想,孩子跟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很可能用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就像最近14岁男生用刀子刺伤同学的事。

    有一些观念和规则必须由家长灌输给孩子的,包括孩子日常生活的惯例、不能触犯的法律知识、与他人相处的边界和对未来的预期。

    第二种:专制式养育

    专制式养育是最古老和最常见的养育方式。

    这种方式的特点很明显,父母爱发号施令,用权威压制孩子一些淘气、错误的举动,命令式的沟通方式无处不在,语言特征是:你不准、不可以、你只能、你必须。

    很多父母热衷于专制式养育,因为这种养育方式可以营造一种成就感,让父母体验到“家庭上位者”的权威感。

    同时专制式养育对于制止孩子不良行为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虽然孩子不一定能理解这些事为什么不能做,但因为害怕父母的责备,就不敢再尝试了。

    专制式养育也会有很明显的缺陷:孩子只具备外部驱动的人格,也就是说孩子只会依据别人的意思去决定自己的想法和行动,没有自己的思考,甚至会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长大后在学校、社会也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

    专制式养育和放任式养育是两个相对且极端的养育方式。

    第三种:双向养育

    前两天我针对14岁男孩被母亲当众扇耳光掐脖子而跳楼轻生的新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一位网友的回复让我特别有感触,她是这样说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