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16-09-18
西方儿童开始启蒙教育的年龄要比东方的儿童早,西方的妈妈们非常注意子上幼儿园以前的学习,她们要带孩子出去,给他 们买书,伴他们玩游戏,还要读书给他们听。而东方的父母,往往特别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一定要使孩子得到足够的睡和 营养。特别是美国,孩子一旦开始上小学,父母就认为孩子的教 育现在应该是学校的事了,他们没必要教导孩子的功课。但是亚 洲父母却正好相反,他们在这个时候才开始认真地注意孩子的学 习成绩,并对孩子的功课进行辅导,实际上已经有点晚了。 东西儿童教育观这里以中国和美国为例。作为早期社会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国的幼儿园所实施的社会化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1.注重外在控制。对孩子行为的调节是通过外在标准,既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现的,其结果是导致了外控、他律性格的形成。
2.讲究内外有别。“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传统心态,作为一种民族性格,成人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传给了下一代。比如有外人来幼儿园参观,教师们要求孩子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来访者的问题。这种训练是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了“表里不一”的双重性格。
3.注重相互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学会用外在的,客观的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特别是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价自己。
4.强调纪律。特别具有本土特点的是,中国的幼儿园都有培养幼儿静坐不动这一能力的训练项目。
5.强调个人服从集体。
美国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在早期社会化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
1. 强调个体差异。在美国的幼儿园里,集体活动很少,教师总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个性与能力安排不同的活动。
2. 注重自我发展。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随意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另外,美国的教师比较重视儿童自我意识的自然发展,多鼓励儿童自由且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不一单一的价值观作为标准。
3. 鼓励探索。比如画画,美国教师多鼓励孩子自由创作,对画的内容、形式、手法均不作限定。所以美国孩子总是画得满身、满脸都是颜料,画出的成果则不知何物。 与东方人将集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大为不同的是美国人的注意力则集中在人与物的关系上。美国的成年人着眼于促进儿童对自然万物的好奇心、探求欲,注重开发儿童在各种领域的创造潜能。 东西学校教育英国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是“地区”,仅这一个词 就让教师带着孩子跑遍了学校所在地区的基础公共设施,请邮递员、警察以及服务在各种公共设施的各行各业人士乃至家长,给孩子们讲述社会各行业的故事。孩子们则把所见所闻都画出来,再涂上颜色。在美国的学校里,学习的内容也比我国广泛得多。比如,美国小学有门“社会学习”课程,其内容很杂,诸如学习看地图,学习食品的营养成分,学习关于疾病的传播方式、病菌的种类等。 在法国,除了日常的各种社会活动之外,一般从小学三年级起学校就,组织学生每年到外地去,离开家长的照顾过一段集体生活,时间为2~3周。这类活动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而且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求欲。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教育发展,学校教师总忘不了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都集中在教科书上,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完全隔离,最终造成学生眼界的狭窄。 东西教育各有其优劣,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将西方教育的长处学到手,同时改进我们自己的教育缺陷。
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英美,幼儿园和小学几乎是没有教材的,老师根据课程大纲制定适合自己班级孩子的教学计划,我们会发现,每个班都不一样,各有特点,西方教育界认为3-12岁是孩子发现创造力和激发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期,课堂上丰富的活动和游戏教学可以让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不需要什么照本宣科。有一则故事,一位在英国中学考察的中国老师临走时向校长索要一套教材,想拿回国内参考,校长有些为难的表情让中国老师觉得也许是教材太贵重不便赠与,次日,当校长邀请中国老师来欣赏那“一套”教材的时候,中国老师惊呆了,在她面前的不是几本书,而是满满的一车。除了教材,针对每个年级的每个大纲中每个教学目标都有不同的教辅,内容丰富全面的程度让中国老师瞠目结舌。“是的,是很为难,因为带不走”,不是没有教材,是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孩子特点,都有相应的教学安排。”完善的教材和教辅融合了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成为了一种成熟的教育载体。
在中国,曾经的幼儿园、小学教育还在注重博闻强记,关键期教育并没有形成理念,现在,我们看到了教育改革带来的变化,核心是全新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与出版。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之后,中国教育部又发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全新课程体系。过去,只有人民教育出版社一家有权出版中小学教材和教辅,完全还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现在,群雄逐鹿,民营教育集团更是风头正猛。国家还引入了“投标“的方式,丰富多样化市场。但是,中国出版市场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利润当先,教材出版还处在从计划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西方发达的出版业格局,有待考验。比如中国小学语文教材,不少教育专家指出课文内容失实、不快乐,形式化,教条性爱国主义的问题,过多的不符合儿童年龄段的不合理内容需要调整的建议经常见诸于报端。
改革需要时间和不断的实践验证,可孩子的教育是不能等待的。我们感受到中国家长迫切得需要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的愿望,中国家长从不吝惜对孩子的付出,孩子的教育也绝不会被忽视。西方教育家认为,孩子不是“白纸“,从出生开始就有了既定的特点,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就是去发现它们。如果说学校提供给孩子上学的场所、老师和家长启蒙孩子学会学习和思考,教材和教辅则应该赋予教育理念的深度和广度,让孩子得到最优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