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理论的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如题所述

在提倡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是人们认知经济活动的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赞成西方经济学的人通常认为,所谓经济理论,就是从某些前提假设出发,经过一定的逻辑推理,预测到某些经济现象发生的语言假说体系,是对现实客观条件下经济运行状态的一种理论假设。简要地说,这种理论是由两种元素(理论、假说)构成的复杂的混合体。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促进“系统的、有组织的推理方法”的语言。另一方面,它是一种旨在抽象出复杂现实的本质特征的实质性假说体系。这是把理论当成地地道道的“假说”,从而经济理论满足于探求“市场经济学”,即作为微观组成的市场价格理论和作为宏观组成的国民收入理论。
资产阶级的思维方式是解释学的。马克思没有这么认为,作为对比,我们转到马克思写在《工资、价格和利润》(1865年)当中那些明快的工作段落(思想材料由《保卫<资本论>》提供):
即使不谈雇佣劳动制度中所包含的一般奴隶状态,工人阶级也不应夸大这一日常斗争的最终效果。他们不应当忘记:在日常斗争中他们反对的只是结果,而不是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他们延缓下降的趋势,而不改变它的方向;他们服用止痛剂,而不祛除病根。所以他们不应当只局限于这些不可避免的、因资本永不停止的进攻或市场的各种变动而不断引起的游击式的搏斗。他们应当懂得:现代制度给他们带来一切贫困,同时又造成对社会进行经济改造所必需的种种物质条件和社会形式。他们应当摒弃“做一天公平的工作,得一天公平的工资!”这种保守的格言,要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革命的口号:“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也就是说,工人阶级为了救赎自己,必须明了三个基本问题,作为行动议案:
第一,工资水平的普遍提高,会引起一般利润率的降低。但整个说来并不影响商品的价格。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趋势不是提高工资的平均水平,而是降低这个水平。
第三,工联作为抵制资本进攻的中心……总的说来,它们遭到失败是因为它们只限于进行游击式的斗争以反对现存制度所产生的结果,而不同时努力改变这个制度,不运用自己有组织的力量作为杠杆来最终解放工人阶级,也就是最终消灭雇佣劳动制度。
————————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终其一生,对资产阶级理论进行批判,循其固有传统,尽量地凸显资产阶级工作的自我批判性,马克思可谓匠心独运!马克思担任《莱茵报》编辑后写的第一篇文章即公开表明自己这种对待共产主义的自觉的解放实践态度。 他说:
构成真正危险的并不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实际试验,而是它的理论阐述;要知道,如果实际试验大量地进行,那么,它一旦成为危险的东西,就会得到大炮的回答;而征服我们心智的、支配我们信念的、我们的良心通过理智与之紧紧相连的思想,是不撕裂自己的心就无法挣脱的枷锁;同时也是魔鬼,人们只有服从它才能战胜它。
可见,马克思打破了资产阶级解释学的坛坛罐罐,目的在于阐明“我的辩证方法”,即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发生的认识论和批判理论。这和中华思维方式是高度契合的。
马克思对于唯物主义“发生学” 的创造性阐释和运用, 在于确立《资本论》的典范性研究文献,以供后人的研究作为基础和出发点。犹如列宁所言:“虽说马克思没有遗留下`逻辑' 大写字母的,但他遗留下《资本论》的逻辑, 应当充分地利用这种逻辑来解决这一问题。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这种唯物主义从黑格尔那里吸取了全部有价值的东西并发展了这些有价值的东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6-30
怎么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马克思说是“我的辩证方法”。 辩证法,中国工作用语即发生学。这是对生长过程的辩证描述。例如前述的“道”,即从发展方面对生长过程进行辩证描述。马克思在《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中,全面阐明了在生长规定方面的母子相互推动的“价值的发生学”,实际上就是阐明价值的生长规定,这是理解资本之道的历史基础。 为简洁起见,我们在这里直接引用两大段落,以代替繁琐的论述。一段话是,“马克思自己曾经有些惋惜地说‘《资本论》应用的方法,不常为人理解’。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不久,人们对于《资本论》的方法,就有种种矛盾的解释。有人说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有人说是用批判的分析法,有人又说叙述的方法是辩证的。当马克思在第2版跋中清算了这样那样的说法,肯定地说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改良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又针对着他的辩证方法来进行曲解和攻击。”以及,“从上面的说明,我们似乎可以毫无疑义地肯定以下两个论点:马克思自己和恩格斯都认定,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都是把辩证方法看作研究资本主义现实关系的‘现实方法’,或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基本方法。这无疑是照应着整体或总的对象而提出的总的方法。他们对于一切其他从属于总的方法或辩证方法的方法,则都只认定它们是分别在一定场合、一定范围,处理不同问题起着助手的作用。它们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列宁指示我们:‘应用分析的方法还是应用综合的方法,这决不是(如常常所说的)我们随心所欲的事,——这取决于那些必须认识的对象本身’。我想这个原则,适用于前面讲到的抽象分析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认识方法。”(王亚南,1962) 这是王亚南先生对于《资本论》“方法”的作答。这种对待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方式,亦可以说成是:“他完全吸取了黑格尔的方法,他的辩证方法以一种机智的综合把诸多元素混合在一起。”(麦克莱伦,2005:116) 一般而言,方法是针对对象来讲的,逻辑则是针对研究对象来讲的。按照王亚南先生的认识构想,辩证法中有两个能动的要素:逻辑和方法,它们的性质不同,但在实践过程中是结合的。方法可称为“逻辑本体”,反过来,逻辑则指示“方法论”(方法的理论)。这种辩证的分开和结合完整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规定和逻辑,使由对象得来的“方法”和从中升腾出来的“逻辑(认识)”实践地结合起来。简括地讲,辩证逻辑和辩证方法原是内容和形式的工作统一关系,这样就把辩证法实践态了,一句话,逻辑和方法——我们这里用一个统一的词:发生学——构成“辩证法这个身体”的躯干的四肢结构。身体的头和灵魂部位的内容自然是历史实践活动本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生成自己逻辑的认识和手段中介不过就是方法本身。这个方法通过对逻辑的统驭,使自身结合为一种历史的学科规定,并且成就为一定工作形态的学科方法论。 唯物主义发生学就是这样的学科方法论。具体到社会科学领域,即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隶属于这个工作规定。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书 评《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   P214-230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许光伟】

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说是“我的辩证方法”。

辩证法,中国工作用语即发生学。这是对生长过程的辩证描述。例如前述的“道”,即从发展方面对生长过程进行辩证描述。马克思在《价值形式或交换价值》中,全面阐明了在生长规定方面的母子相互推动的“价值的发生学”,实际上就是阐明价值的生长规定,这是理解资本之道的历史基础。
为简洁起见,我们在这里直接引用两大段落,以代替繁琐的论述。一段话是,“马克思自己曾经有些惋惜地说‘《资本论》应用的方法,不常为人理解’。在《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以后不久,人们对于《资本论》的方法,就有种种矛盾的解释。有人说是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有人说是用批判的分析法,有人又说叙述的方法是辩证的。当马克思在第2版跋中清算了这样那样的说法,肯定地说他的方法是辩证方法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者、改良主义者、修正主义者又针对着他的辩证方法来进行曲解和攻击。”以及,“从上面的说明,我们似乎可以毫无疑义地肯定以下两个论点:马克思自己和恩格斯都认定,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中,都是把辩证方法看作研究资本主义现实关系的‘现实方法’,或研究资本主义基本生产关系的基本方法。这无疑是照应着整体或总的对象而提出的总的方法。他们对于一切其他从属于总的方法或辩证方法的方法,则都只认定它们是分别在一定场合、一定范围,处理不同问题起着助手的作用。它们的作用,是有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列宁指示我们:‘应用分析的方法还是应用综合的方法,这决不是(如常常所说的)我们随心所欲的事,——这取决于那些必须认识的对象本身’。我想这个原则,适用于前面讲到的抽象分析的方法,也同样适用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辩证认识方法。”(王亚南,1962)

这是王亚南先生对于《资本论》“方法”的作答。这种对待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方式,亦可以说成是:“他完全吸取了黑格尔的方法,他的辩证方法以一种机智的综合把诸多元素混合在一起。”(麦克莱伦,2005:116)
一般而言,方法是针对对象来讲的,逻辑则是针对研究对象来讲的。按照王亚南先生的认识构想,辩证法中有两个能动的要素:逻辑和方法,它们的性质不同,但在实践过程中是结合的。方法可称为“逻辑本体”,反过来,逻辑则指示“方法论”(方法的理论)。这种辩证的分开和结合完整地反映了研究对象的规定和逻辑,使由对象得来的“方法”和从中升腾出来的“逻辑(认识)”实践地结合起来。简括地讲,辩证逻辑和辩证方法原是内容和形式的工作统一关系,这样就把辩证法实践态了,一句话,逻辑和方法——我们这里用一个统一的词:发生学——构成“辩证法这个身体”的躯干的四肢结构。身体的头和灵魂部位的内容自然是历史实践活动本身。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生成自己逻辑的认识和手段中介不过就是方法本身。这个方法通过对逻辑的统驭,使自身结合为一种历史的学科规定,并且成就为一定工作形态的学科方法论。
唯物主义发生学就是这样的学科方法论。具体到社会科学领域,即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政治经济学的方法隶属于这个工作规定。我们应该从这个角度看待问题。

参考文献:

书 评
《政治经济学报》2015年第4卷   P214-230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许光伟】

劳动二重性的劳动二重性实践之路:从批判到建构
百度:抽象劳动,人类劳动或商品生产劳动,是从一般构造转向特殊构造的经济规定,即特殊形态的社会劳动规定。因此,其不是关乎人的生产活动的自身的存在特性,而是关乎人作为存在者(类存在的概念)的特性。这表明:人的生理耗费被裹进一种社会进程,并且,作为抽象的关系运动。亦即,从目的论设定的要求看,具体劳动指代人的主动劳动方面,而抽象劳动指代人的被动劳动方面。具体劳动说明了工艺学的能动性,抽象劳动则说明了商品社会的被迫的经济合类性。从深层次看,这是一种“经济必然性”规定。

抽象劳动指示物质生产的市民社会的历史存在规定和形式, 具体劳动指示物质生产的社会存在规定和形式。这是特定的历史实践。

有人质疑:“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这不是什么特定的历史,特定的语境,特定的需要。因为:“资本”就是用于商品生产的货币。从这个意义上讲自从有了分工、交换后社会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了。所以,世界上没有另外一种主义的社会。这称之为:自然形态社会。所以,《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第一段论述的是人类的经济社会。
特定,有结合马克思年代的社会状况。

——————

至于“资本”,钱,确实分不清何时为资本主义(其实也没必要分),价值可以用劳动表示,还是价值是抽象劳动,表述有点含糊不清了。但马克思借用类存在概念,其想说的应该是:商品经济社会的价格(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关系对比表示的。

答案是:具体劳动(work)、抽象劳动(labor)是阴阳关系。抽象劳动根本是市民社会的类存在的规定。

且看王亚南成为经济学家的启示
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工作如何展开

  善读善用《资本论》,同时,也要善于进行中华转化;注意从中发掘中国元素,以开放的态度统一中华历史和世界历史,创造新的工作境界和新的理解境界——“国学马克思主义”。一句话,没有民族内涵和工作体式作为支撑,任何门类或流派的经济学都将不可避免地沦为理论空壳,免除不了成为一堆逻辑的空壳。这是现代语境中“创建中国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必然要求。严格意义看,《资本论》是“12部史”:转化史I、转化史II、资本生产史;运动史I、运动史II、资本流通史;生活史I、生活史II、资本积累史;范畴史I、范畴史II、资本批判史。表明马克思的航程乃是“历史”到“逻辑”,再到“历史”。它的内在的方法、逻辑和工作话语是“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这是中华条件下的马克思的“我的辩证方法”工作语境。

许光伟:《<资本论>的逻辑究竟怎样练成?——兼谈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第8辑,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5年。

该著全名为“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

另外,看看《保卫资本论》的写在前面和写在后面,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涵义。

写在前面——序言

本书历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之重要条目,全面检阅这些条目的工作逻辑,以之为“史眼”,管窥诸种经济形态之“得失成败”。此为中国工作用语之方法论著作。   ——作者寄语
解决问题:似乎对于一般读者而言,这总是一本“看不懂”的书,忝为方法论著作。

——揭示“回”。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写在后面——附论或尾论

是写“行动理论”的。去和国际学术潮流接轨。

小结:

《资本论》研究的两个前沿。一去一回。
去,就是跟踪国际学术,规范化,语言潮流化。
回,就是“为往圣续绝学”,重建学术传统,重写传统文化的现代语境。

一句话:中国历史+中国思维+中国语言;世界历史+世界思维+世界语言。

《保卫资本论》力图打造当代马经研究的工作规范,夯实中国经济学起航的研究地基。

资本论是分析和批判资本!为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那么我们要沿着批判资本!实践社会主义的思路!开展工作!!!市场和计划都要用!!!至于社会主义要建设成什么样子!分几个阶段!如何一步步实现!!!才是当下需要研究解决的重点!!!这才是理论联系实际呀!!!

但是,经济学理论不能靠推衍。

社会历史的发展格局制造自己的特殊理论。理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子。
——————————————————————————

该著全名是《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四部分六篇,“1+19”结构安排,即写在前面和十九章正文。该著没有后记,是一个遗憾。

四部分:
第一部分 行动的语境:批判和建构[总论]
第二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地基:社会主观批判[方法论和思想史批判统一形态]
第三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建筑:社会客观批判[客观逻辑和主观逻辑统一形态]
第四部分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运用:中国经济学提要暨大结局[历史和思想统一形态]

六篇
第一篇 总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和策略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工作地基:经济形态历史观批判
第三篇 资产阶级工作地基:经济形态社会观批判
第四篇 马克思的批判逻辑:历史批判之导入
第五篇 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资本论》究竟怎样炼成
第六篇 蕴涵中国历史规定的批判逻辑:对马克思革命的继承和超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