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蒙古族乡的新农村建设

如题所述

通榆县向海乡位于通榆县西北部,幅员面积1200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000余人。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以来,向海乡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会议精神,从实际出发,找准工 作切入点,通过理清发展思路,转变职能,优化环境,突出实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向海乡根据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民族乡的特点,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坚持的“三个三”的发展思路,即:打好生态、绿色、民族“三张牌”;主攻牧业强镇、商贸活镇、旅游兴镇“三个重点”;破解扩大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增强财政实力“三个难题”。一是强攻农业,大力推行农业结构调整及基地建设。二是做大牧业,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在提质增量上大作文章。三是依靠旅游提升三产,推动产业与产业之间的良性互动。通过农业、牧业、三产的发展和良好的产业互动来促进农民增收。向海村村民樊向文投资5万元办起了集住宿、停车为一体的饭店,正向农家乐旅游的方向发展,预计到2008年从事农家乐旅游的农户可达到35户。村民林宝伟投资50余万元,建起了特种养殖场,饲养了野猪、山鸡、孔雀、野兔等特种动物,已经初具规模。到目前为止从事旅游业及其服务业的人员达到700余人,实现产值1000万元,占全乡经济总收入的12%,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
一是拓宽增收渠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土观念。建立和完善了“四位一体”的农民培训体制,免费为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培训失地农民700余人;邀请农业专家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积极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用工信息,增强了农民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增收致富本领。
二是积极引导,创新活动载体,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以“文明新风进农家”、“创建十星级文明户”“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等活动为载体,以向海夕阳红老年秧歌队为突破口,深入开展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从思想观念、法制意识、卫生习惯、道德礼仪等方面加强引导和培训,使每家每户增强保持卫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村民的素质得到一定提高。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有效促进全乡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舆论基础。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村规划,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了改变过去乡镇建设混乱无序的局面,乡党委政府早在2004年就投资12万元请省规划设计院分别编制完成了《向海乡总体规划》和《向海乡乡镇建设规划》,两个规划的完成使向海乡不论是在产业发展方面还是在城镇村屯建设上都有了依据。为了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居住环境,向海乡把打造农民新居作为突
破口,2006年新建居民点一处36户,2007年以向海村围墙改造为试点,谱写了全乡民房规划建设的新篇章,预计改造围墙50户2000延长米。加强了道路和饮水安全工作建设。这两年新修村村通公路40公里,改厕36户,秋季整修了各村屯之间的土公路,优化了农村交通环境;今年,16个村改水工程已完成,现在全乡农户就可以喝上安全放心水了;同时,还在全乡深入开展了环境卫生治理活动,彻底告别了各村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现象。四是夯实“三村建设”,强化民主管理,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向海乡把向海村作为民主管理的示范村,把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作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方面,以“三村建设”为切入点,健全完善了村民自治机制,实行村财镇管,定期公布。凡涉及全村的大事,关系群众利益的事务,都提请村民代表大会议论、决策,全面提高了民主自治的程度。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稳定,推进平安乡镇建设,正逐步使向海乡民主管理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