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企现在几乎都是校招,基本不要社招了?

如题所述

现在国企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里面招人,面向社会招聘员工的已经比较少了,因为面向学校招人有一定的优势。学校招聘的一些人数完全就能够满足企业正常发展的需求了,没有必要再向社会招聘员工了。

校招自然是有它本身的优势的,因为校招是可以选定所理想的员工的,学校的专业的年龄薪资水平,这些都是受到企业控制,但是面向社会招聘,就是一个协商的过程了,因为社会上像国企去转变工作岗位的人基本都是有工作经验的,在一些私企可能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对于一些专业性的东西了解的非常高,对自己的薪资水平自然也有一定的要求,而校招就没有那么严格了,校招的主动权基本上都掌握在企业的手里,而且刚刚从学校里面招聘到的员工,从忠诚度上,从薪资水平上,他们都有更放心的表现。

社会上去招聘一些国企的员工,他可能性已经很低了,因为现在国企的发展速度也不像民营企业那么快,毕竟国企有很多福利性的政策要去推行,加大了企业运行的负担,然后企业的经营利润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要上交的,所以说企业犯的活力是受到影响的,他们本身每年不需要太多太多的员工,企业在学校招聘的一些高学历人才足足以满足企业日常人才流失的需求了。

国企是个好地方,这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想法,但是说进国企没有那么容易,而且进了国企之后,你也要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真正沉得下去的,去学习一些东西,然后能够熬得住才能有出头之日,并不像私企,只要你能力够强,说上来就能上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05

01.国家的政策扶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企也是在不断进步,从一开始的东拼西凑,到后来入职要求越来越严格,甚至到了现在,大多数国企的招聘都是采用校招的方式,很少再去选择社招的方式。所谓的校招就是校园招聘,也就是企业直接从应届毕业生之中选拔人才;而社招就是社会招聘,也就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招聘会。

校招越来越多,社招越来越少,这种情况的出现和国家的政策是离不开关系的。现在全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经基本普及了,下面就是推动十二年的义务教育,随着大家平均学历的提升,社会的整体水平也会上升,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每年的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然而岗位就那么点,就会有很多毕业生幸幸苦苦几年下来找不到工作。所以国家就给国企派发任务,比如要招100个人,其中校招就得招个60人以上,而且招的越多奖励也越多。

02.应届毕业生懂得珍惜自己岗位

同时,这些国企也正需要这一批新鲜血液来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作为应届毕业生,他们当然实现想去闯荡天下的,对于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一定是非常珍惜的,充满干劲的他们上岗之后显示出来的就是一腔热血。相对于社招出来的那些经验丰富的人,应届生虽然经验不足,但是他们知道该如何去学习,而且挑出来的毕业生也一定都是比较出众的,创新能力也是满分的,这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一个潜在的利益。

而且国企方面的薪资可能不高,但是待遇一定是非常棒的,包括各种五险一金都会帮你安排的好好的,不可能出现那种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一张白纸的他们到了国企工作之后,会发现国企对他们培养还是挺好的,自然会有感激之情,热爱这个岗位,那他们就不太容易跳槽。

03.人才有些匮乏

此外,由于长时间的社招,他们的那些劳动力是已经充足了,剩下的就是那些管理型的人才,这些人才通过社招也能找到,但是成本高啊。算下来,还不如去高校找一个相似的人才,然后再通过后期的培养。这样成本低,而且说不定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比社招来的更为好一些。

包括一些技术性人才的缺乏,这些岗位需要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工作经验,更需要一个能够创新的头脑,这种情况校招是完全可以满足的。社招的话,如果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没有专业的培养还是不太行的。劳动型人才的话当然无所谓了,找那些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这样效率也会高一些。

第2个回答  2020-02-23
首先,大型国企的校招往往是全国性或者地方性的统一笔试面试。制度上相对公平公正。易于选拔人才。而社招难免有其他不良因素影响。
其次,校招的优势在于应届毕业生年轻、有朝气。不需要很高的工资就可以签下来,企业可以当做储备人才来培养。从基层干起来的员工会更了解企业更忠于企业。
再者,国企的内部是比较稳定和饱和的。老员工比较多。每年新增加的岗位有限。没有很强烈的社招需求。
第3个回答  2020-02-14
国企去到学校里招聘,就可以马上把学生都了解了。直接挖走质量好的学生,又年轻,这样不是让国企赚到了吗。
第4个回答  2020-02-14
一个是人员来源比较单纯,比较好管理,而且学校出来的学生的知识层面比社会上的要高一些,大局意识和组织能力也要强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