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盛纮两次关键性升迁,打出的第一副牌都是尊老敬老吗?

如题所述

知否:盛纮两次关键性升迁,打出的第一副牌都是尊老敬老吗?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面从盛家的角度出发,详细描述了盛明兰的老爹盛纮从地方官升到京官的一系列过程,除了以明兰的口吻讲述宅斗的故事,还塑造了一个多方位、长袖善舞、圆滑机变的盛纮形象。从一个遭受家庭变故、命运多舛的庶子到仕途顺遂、步步高升的朝廷官员,盛纮每一次的升迁都步步为营,而其中两次关键性的升迁,更是抓住了封建社会最为看重的——孝道。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官员最为看重的三个步骤,盛纮在“齐家”方面,至少在外人看来做得就很好,表面功夫做得极为妥帖。

原著里盛纮从泉州同知升任正六品的登州知州,从下品官员终于熬到了中品官员,就像盛老太太说的:你在外头熬了这些年,从六品升上去最是艰难,过了这一关,你也算得是中品官员了。



盛纮外放多年,终于在官职上有了关键性的突破,原著里盛纮在官职上一般都是手握实权的官吏,作为登州知州,可以说是登州本地的“第一家庭”。盛纮新官上任,放出来的第一把火,并不是急于在政绩上有所突破,也没有拿当地的土豪劣绅开刀,而是有意打造登州第一家庭的良好形象,给全州老百姓做一个父慈子孝全家和乐的好榜样,为建设封建社会良好风貌的新登州做出贡献。

盛纮上任完成交接之后,首先做的就是率领阖府家眷给自己的嫡母盛老太太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请安。先让孩子们和祖母沟通感情,然后盛纮和王大娘子一唱一和表示尊重嫡母,检讨以往行为不周到的地方,重新树立了盛老太太的权威,一方面讨好了嫡母,一方面给登州老百姓树立了家慈子孝的和乐局面。



这正是盛纮的聪明之处,如果新官上任,不管不顾,先拿外人开刀,还没有充分了解本地风土人情的情况之下,贸然行动、追求政绩,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被动,与其惩罚别人,不如先做好“修身、齐家”,既能为自己带来良好的口碑,又不得罪外人,这也是盛纮后来官场上步步为赢的关键。自己身正,在管理治下官员和百姓,便理直气壮了许多。

第二次关键性的升迁是盛纮从登州调往京城,担任从五品的工部侍郎,虽然官职只是上升了一个品级,但是同样是这一品级,地方官总要比京官低上半级。盛纮作为登州知州,连任两期,政绩都是“优”,本来可以调往京城更加热门的部门,但是因为京城风起云涌,皇帝老矣、储位不明,盛纮明哲保身,选了最不显山露水的工部保存实力,伺机厚积薄发。



做了京官之后,盛纮更加注重“修身、齐家”,因为京城在天子脚下,并且御史言官耳聪目明、唾液系统发达,所以他十分警觉,把府中最好的一排屋子给了盛老太太住,还叫寿安堂。

盛纮在还不明了京城局势的时候,作为新调上来地方官员,既然不敢冒头争功,不如约束好家人,从孝道入手,给自己树立一个“忠臣孝子”的名头,让外人在品行方面拿不住他的把柄。

从盛纮这两次关键性的升迁来看,可以看出盛纮是一个做事圆滑、长袖善舞、轻易不与人结怨的人。原著里非常有意思的是,后来盛纮升任正四品的都察院御史,作为专职告状的文官,盛纮非常抑郁,就像盛老太太身边的房妈妈说的“我们老爷原就是最和气不过的人,做了十几年官,何曾与人结过怨,谁人不夸老爷和气厚道,偏要他专职告人状,真是为难老爷了。”

原著里盛明兰也说“御史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盛老爹,他天生就是和稀泥的和事佬,要他瞪着眼睛寻人错处,背地里阴阴人还行,告明状得罪人,实在精神压力太大。”后来左迁调离了都察院,盛纮才松了一口气。



盛纮前期两次关键性的升迁,都没从政绩入手,而是先从“修身、齐家”做起,给自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既不得罪人,还给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这也是盛纮为官别出心裁、成功之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是的,就是因为他把握住了这点,所以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
第2个回答  2021-03-05
不是,而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让自己的地位可以变得稳固,谁都无法撼动。
第3个回答  2021-03-05
是的,他在当地给自己打造了一个非常孝顺的形象,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注重孝道的,这也是他连续升迁的关键所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