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陈寿身为汉臣反而在三国志中贬低了蜀汉君臣满朝文武?

如题所述

我们都知道,陈寿先是蜀汉臣,后来成为晋臣,那我们来看看陈寿在蜀汉的时候,都有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我们先来看看几个时间节点,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拿下益州,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打败曹操,最终拿下汉中,于是称汉中王,公元221年,因为曹丕已称帝,所以刘备也称帝,建立蜀汉,公元263年,刘禅向邓艾、钟会投降。

陈寿生于公元233年,是巴西安汉人(今四川南充),陈寿少年的时候十分勤奋好学,还拜同郡的谯周为师,谯周就是后来劝刘禅投降的那个,陈寿成为蜀汉的观阁令史。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之后,马谡与几个将军被杀,陈寿的父亲也受到牵连,同样受到处罚,不过这个也很正常,诸葛亮也自贬三级,赵云也由镇东贬为镇军,只有王平得到了升迁。

陈寿曾经担任过诸葛瞻的下属,曾经受到诸葛瞻的轻视,所以陈寿说诸葛亮只有内政之才,而没有军事之才,没有军事谋略,不会随机应变,又说诸葛瞻只会画画、书法,名过其实,所以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陈寿的人品不太好。

另外,还有根据《晋书》记载,陈寿曾经对丁仪、丁仪的儿子们说,只要送他千斛米,那么他就为他们立传,可是丁家不同意,陈寿自然就没为丁氏立传了。

蜀汉黄皓专权,陈寿不依附于黄皓,所以屡遭罢黜,陈寿也将黄皓的事情怪到诸葛瞻身上,说诸葛瞻不能阻止黄皓。后来,陈寿的父亲去世,陈寿在为其守丧的期间生病,就让婢女伺候吃药,被客人给看见了,很多人都认为陈寿是不孝的。

另外,我们看三国志,会有很明显的感觉,对于曹魏和司马氏,陈寿一直在做回护和溢美之辞,也就是说,只说好话不说坏话,比如对曹操和司马懿的战败,都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在诸葛亮传里,陈寿也一再向司马炎表示,他之所以说诸葛亮的优点,是因为司马炎的宽容大量与圣明,然后说自己死罪死罪,诚惶诚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7-02
我觉得没有贬低,【三国志·蜀书】里面骂曹魏的话也不少,最重要的是他能单独为蜀吴修史,并且将魏蜀吴三国并立,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出于政治需要,他必须将曹魏定位正统,但他这样修史,魏的正统已经没多大用了,因为这等于否定了魏是一个朝代!看看宋朝基本统一后是怎样修史的,首先只修【五代史】而没有“十国史”,并且将后蜀、南唐等称帝的国家列入“僭伪列传”!定性为伪政权,而且每个国家只有几百字的记载,并且一口一个伪字。也就是说在宋朝官方看来,只有五代,压根不存在什么十国!这也是为什么面积那么小的五代都是正统朝代,而比五代面积大几倍的曹魏却只是一个国家的原因。
第2个回答  2021-04-02
因为陈寿认为蜀汉的君臣满朝文武并不是真的为了匡扶汉室的,而是借这个借口来建立新朝。
第3个回答  2021-04-02
因为他认为蜀汉的满朝文武都不能以身作则,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且君主还荒淫无度。
第4个回答  2021-04-02
陈寿身为汉城反而在三国志中贬低了蜀汉君臣满朝文武是因为他认为蜀汉的属于篡位,不是正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