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雍正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两人是父子关系,雍正帝是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帝经历: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扩展资料

康熙传位雍正:

康熙皇帝一生共有35个皇子,其中皇二子允为皇太子。但皇太子长大之后,对于康熙迟迟不死感到着急,同时也怕康熙皇帝哪天变了主意,会立别的兄弟做皇帝。

于是便同索额图等人结成太子党,暗中培养势力,企图谋害康熙,夺取皇位。后来被康熙皇帝觉察,康熙一怒之下于四十七年(1708年),将其废黜。

康熙废掉皇太子之后,储位空虚,这样诸位皇子之间争夺储位的冲突骤然激化。后来,康熙曾一度恢复允的太子之位,但是允不思悔改,再次密谋篡位,又被康熙废黜。从此,康熙到死也没有再提立储之事。

康熙六十一年冬,康熙帝在热河和南苑行猎之后“偶感风寒”,住在畅春园休息,命皇四子胤往天坛代行冬至祭典。十一月十三日凌晨,病情恶化,至夜间猝然逝世。

据说康熙驾崩之前曾经将皇三子诚亲王允祉、皇七子允、皇八子允、皇九子允、皇十二子贝子允、皇十三子允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八人招至御前安排后事,并命隆科多草诏传位于皇四子胤。

康熙驾崩7天后,隆科多公布了康熙的遗诏,宣谕:“皇四子胤,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几天后,胤在太和殿即位登基,改年号为雍正元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6

两人为父子关系。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扩展资料:

康熙一生子嗣很多,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除去没涨成的11个儿子不在序列外,序齿的一共有24位皇子。

康熙诸子随“承”、“保”、“长”等字。之后均随“胤”资。之后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帝王讳,诸皇子名中“胤”字改为“允”字。怡亲王允祥逝后其名改回胤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康熙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6-30
  父子关系

  康熙异响比较喜欢弘历(后来的乾隆)。自小就被接进宫,有康熙亲自调教。或许,这就是康熙传位给雍正的理由之一。
再者,康熙后期,腐败在朝内盛行,国库空虚,经过雍正13年的厉政,才使得留给乾隆比较厚实的底子。因此,没有雍正,很可能清朝的盛世不能留到乾隆时期。“康乾盛世”雍正功不可没。所以,雍正也是有足够的能力的。
至于,雍正篡改诏书,纯属荒唐的虚构:“传位于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纯属荒唐的虚构。因为“当时的“十”和“于”不是现在的写法,还有,作伪满洲,清朝的诏书,应该是有满文的。再说: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殿内的“正大光明”匾后的做法,是雍正开始的。所以,如此篡改毫无依据。
第3个回答  2015-11-12

    康熙和雍正是父子关系,康熙是雍正的父亲。

    雍正,为清朝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皇帝的年号,从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后共十三年。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顺治皇帝第3子,大清圣祖仁皇帝,清朝第4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2位皇帝,年号“康熙”,通称“康熙皇帝”。

第4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5
父子关系,
雍正皇帝名爱新觉罗·胤禛,是清朝入主中原后的第三代皇帝。在三十五位兄弟中排行第四,四十五岁登基,在位十三年。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死于圆明园,庙号世宗。

雍正即位之初,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在准葛尔策旺阿拉布坦的支持下,在青海实行地方割据,恢复旧日“台吉”的称号,雍正得知后他派四川总督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和岳钟琪分兵两路,进剿叛敌,终于使叛军全部被俘,青海的局面趋于稳定。雍正五年,西藏封建主噶布伦、阿尔布巴、隆布奈等人发动政变,雍正又发兵进剿西藏一举评判获胜,并在西藏建立了驻藏大臣办事衙门,在以后的二十年中,西藏政局稳定,臣民忠于朝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