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日志配置文件linux日志配置

如题所述

linux的日志文件main是什么意思?

哦,说一下

bin:默认程序安装目录跟win下的C:/program类似

boot:系统启动用到的东西都在这里启动的配置文件以及内核镜像

dev:设备节点文件linux所有的硬件最后用户看到的都还是文件,一般称为设备文件

etc:系统的一些配置文件存在这里

home:用户的家目录,跟win下的D盘有点类似

lib:库文件的存放地

media:系统自动挂载设备会选择的地方

mnt:手动挂载时候,喜欢选择的地

有不懂的再说额

centos如何配置kvm?

一、服务器配置过程说明

首先需要现在服务器上找一个节点装windowserver,然后开始配置存储阵列为RAID5;然后创建Proxmox集群以及KVM(也就是虚拟节点),在每个节点上安装centos系统并下载Teamviewer;最后简单讲讲Proxmox中节点备份与恢复。

二、配置RAID:

1)基本概念:

其实首先要知道RAID是什么,它相当于是一个存储模式,其实就是平常说起来很高大上的存储阵列,是在windowserver上面做的,也就是机房的服务器。一般机房默认是RAID0,其实基本没什么改变,就是该有几块硬盘就用几块,不需要做额外的设置;但是这样一来缺点也很明显,因为一旦坏了那就只能自己和自己去哭了,没有备份或者恢复机制。所以现在一般都做RAID5,就是相当于会腾出一块硬盘来做恢复与备份,用空间来换取整个集群的安全,还是很划算的。步骤如下:

2)操作流程:

按照顺序傻瓜操作向后点:硬件配置,配置向导——第一步,下一步——第1a步,清除外部配置,下一步——第2步,RAID0,下一步(这是为了清除最开始的时候默认RAID0配置)——第3步,协议:SAS,介质类型:HDD,加密功能:非加密,将磁盘全部选中,下一步——第4步,自动生成的参数,我的是:6517.00,1MB,自适应预读;回写,下一步——第5步,此步中要注意所有的物理磁盘都显示出来了,否则就要返回关机重配,完成——成功!

三、开始创建Proxmox集群

1)基本概念:

这一步是为了能在上一步的基础上(windowserver操作系统和RAID5的存储阵列)进一步安装集群,在集群上分配节点,然后每个节点都可以分别分给不同的人来操作,这样就是我们日常中操作的节点。步骤如下:

2)操作流程:

a.此时为无界面阶段

方法一:进入黑屏界面之后,先按F11,进入界面选择UEFI,再选择有DVD那一步的选项;再按F1,进入简洁界面;BIOS-BOOT,进入界面;选择DVD;选择F2(此处有空白,3min);reboot;等待等待等待,之后的就是安装好之后的步骤···F1~~~

方法二:F12,然后PXEboot然后选择DVD或者SLOT选项

b.接着是有安装界面的操作

同样是傻瓜式操作向后点:下一步——country:China,TimeZone:Asia/Chongqing,KeyBoardLayout:US,English,下一步——此处参数由自己定,下一步——下一步——成功!

c.傻瓜操作结束,开始命令行操作进行集群搭建。但是集群搭建之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vi编辑器过于不好用,下载vim:apt-getupdate;apt-getinstallvim;(然后在用vim编辑的时候看不到最上面就用shift+pageup向上调)

2、修改/etc/hosts与/etc/hostname中参数:将二者中的PVE都改成每个ip对应的名字,eg:pve14之类的,这样节点才能加进去。

d.开始集群命令行操作:

1、创建集群名字aciecluster:pvecmcreateaciecluster

2、登陆每个slave节点,执行:pvecmadd192.168.2.104(主节点IP)

3、在主节点查看状态:pvecmnodes

4、登录:

http://192.168.2.104

(主节点IP):8006

e。出现问题:250节点加不进去

1、添加节点后面添加_force(是两个横线),命令变成:pvecmadd192.168.2.250;

2、再重启集群:重启物理机;之后在客户端命令重启reboot

四、创建KVM

1)基本概念

其实KVM就是一个一个的虚拟节点,和虚拟机差不多,只不过这是安装在服务器端的虚拟机,安装步骤如下。

2)安装步骤

点击数据中心下想要创建节点的服务器,然后在右上角有“创建VM”标志——一般:点击之后给节点命名,给定VMID,此处还可以改在其他的服务器上创建节点——OS:点选右侧Linux3.x/2.6kernel——CD/DVD:选第一个,导入镜像——硬盘:自己设置参数——CPU:自己设置参数——内存:自己设置参数——网络:自己设置参数——确认

五、节点上CentOS6.4系统安装:

1)注意事项:

a)ALT+F5是把屏幕缩小,大致能看到下一步的位置;之后的界面就看不到了,在看不到tab之后连按两下就到了下一步

b)第一个选skip;安装系统,一路正常配置,直到界面:

2)安装步骤:

useallspace,reviewandmodifypartitionlayout,点击“next”——删除所有分区后,创建两个分区,其中一个为/boot(大小为200),另一个为/(点选“filltomaximumallowablesize”,大小不用填写,意为自动分配所有剩余空间给它)——Yes——next——Format——writechangestodisk——next——点选minimal,next——完成后配置用户信息,欧了!

六、配置IP并下载Teamviewer

上面的步骤基本上节点已经差不多了,就差IP了,配好IP后为了方便操作节点,每个节点上最好下载一个Teamviewer。步骤如下:

1、虚拟机联网(保证ip不变):

1)首先改成NAT模式(虚拟机——可移动设备——网络适配器——设置)

2)然后在IPv4里面把ip设置成手动的,更改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以及DNS,应用

3)最后点击右上角小电脑的logo,勾选enablenotification就行了

2、右上角小电脑变成disconnect的了,也就是说网络不能连接,而且ifconfig也找不到ip地址:

1)首先就是按照“1、”的步骤重新试一遍,其中要多注意一点就是他的物理地址要改成本机物理地址,就是ifconfig命令之后出来的那个本机地址(不是ip)

2)如果没有ifconfig信息,那么就需要先设置网络为桥接模式,然后再将网络改回来NAT模式。

3、开始下载Teamviewer:

1)wgetdownload.teamviewer.com/download/linux_teamviewer.rpm

2)yuminstalllinux_teamviewer.rpm3)这里就不用解压了,直接就可以运行了,此时已经能用了,在Application-Internet中找到teamviewer,可以右键把它加到桌面上

4、设置开机自启

1)在system-preference-startupApplication中设置

2)点击add,将Teamviewer的属性(从Teamviewer属性中复制出来黏贴进去就行了)添加进去,欧了

七、Proxmox节点恢复与备份

自此为止,节点已经全部搞定了,然后之后就涉及到节点备份与恢复的问题,这里会简略讲一下。

1)备份:

选中【数据中心】,选择【存储】标签,选中要添加支持的存储,点击【编辑】,在【内容】的下拉菜单中选上Backups。这里的【最大备份数】必须大于等于1,其含义为当某个虚拟机的备份文件超过最大备份数时,再进行备份将会删除时间最早的备份。这对后面要提到的自动备份计划而言非常有用,可以省去我们人工删除过时备份的麻烦。

PVE的备份文件存在./dump文件夹中,根据备份时选择的数据压缩方式的不同,生成.vma.lo或者.vma.gz.为后缀的文件,同时伴随一个相关的.log日志文件。【Path/Target】为PVE备份文件夹所在的路径,在本例中备份文件将存储在/var/lib/vz/dump文件夹中。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备份了。先选中【数据中心】,切换到【备份】标签页,点击【添加】,将出现【创建:备份计划】对话框,可以选择需要备份的节点,设定备份计划于每周周几的几点开始,然后选择需要进行备份的虚拟机,设置数据压缩方式与备份模式后即可。数据备份将于设定时间自动启动。

当然了,我们也可以对单个虚拟机进行立即备份,选中需要备份的虚拟机,切换到【备份】标签,设置备份模式与数据压缩方式,点击【备份】即可开始备份。

2)挂载磁盘将文件拷贝出来:

步骤很简单,就是先把硬盘插到你所在的服务器物理机上,然后

1)下载ntfs驱动:apt-getupdateapt-getinstallntfs-3g

2)创建挂载点文件夹:mkdir/mnt/windows

3)进入/dev/查看移动硬盘信息fdisk-l

4)插入移动硬盘,再次在/dev目录下执行查看移动硬盘信息fdisk-l

5)比较两次信息,发现多出一个/dev/sda1,将sda1挂载到文件夹中:mount-tntfs-3g/dev/sda1/mnt/windows

6)进入目标文件夹(promox备份的文件都在/var/lib/vz中)cd/var/lib/vz

7)将文件拷贝到挂载硬盘中cp-r(整个文件夹复制)dump/mnt/windows

8)解除挂载(相当于安全退出)umont/mnt/windowsd)

3)数据恢复:

同样的上述挂载步骤,将所移出来的文件放在/var/lib/vz/dump中,可以看到备份文件以.vma.lzo为后缀。选中需要使用的备份文件,点击【恢复】,将弹出【RestoreVM】对话框,可以设置存储位置与VMID,点击【恢复】即可开始恢复。有意思的是,这里的VMID除了可以设置成原有的虚拟机ID,将备份文件恢复并覆盖该虚拟机外,还可以设置成新的ID,将备份文件生成其他的与备份虚拟机一模一样的虚拟机。至此,服务器杂七杂八的配置完毕,如果有需要还会再进行补充的。

问题解决:1、节点关不掉以及开不了(命令查询去官网查看)

1)204节点开不了:索性就不开了,将pve、pve14、pve15全部关掉,这样就剩下那个关不掉的节点了。

2)205节点关不掉:关闭的时候会报错,报错信息是节点因为克隆被锁住了,用命令行将节点断开连接,然后再关掉

linux下怎样配置web服务器?

工具/原料

Linux操作系统

Web服务器配置详解

方法/步骤

1.Apache是Linux下的Web服务器,Apache用的是静态页面,需要加载模块来支持动态页面,会动态实时的调整进程来处理,最合理的使用多核CPU资源,支持虚拟主机应用,多个Web站点共享一个IP地址。

安装Web服务

先安装Web服务,通过命令yumgroupinstall命令进行安装,建议用groupinstall而不用Install是因为groupinstall,会把该服务所有相关的服务包一起安装,这样不会有丢失。

2.通过servicehttpdrestart来开启服务,这里用restart而不用start的原因是restart更安全,因为不知道该服务是否已经开启,如果已经start了再次用start可能会有意外的问题产生,故这里用restart.

3.通过命令chkconfighttpdon来开启httpd服务在下次开机后,仍然是开启有效的,这样的好处在于通过设置自动开启服务,避免人为失误操作,也会保证计算机重启或者断电后服务还是开启的。

4.验证httpd服务是否正常开启,是否能够对外提供服务,进入/var/www/html/,这里是主站点,写一个简单的页面,然后重定向到index.html,这是默认的首页。通过http访问该服务,发现已经成功服务该站点。

5.通过命令vim/etc/httpd/conf/httpd.conf可以对httpd配置文件进行修改,也可以用配置文件里面的功能,有些功能用#号注释掉了,如果想使用该功能的话,直接删除#号,可以让内置的配置文件该功能生效。

6.通过命令ll/etc/httpd可以查看到该目录下有conf和conf.d目录文件,再进一步查看/etc/httpd/conf.d下面可以看到的文件都是httpd的模块文件,用来支持动态页面的模块文件。

7.Apache和Selinux之间的关系,进入/var/www/html/目录下,通过ll_Z查看目录下index.htmlSelinux属性,通过命令ps_auxZ|grephttp查看httpd的进程,这些http进程都有httpd_t的Selinux上下文属性,Selinux就规定了http_t这类的进程上下文属性可以访问httpd_sys_content_t这类文件的上下文属性,从而保证了网站的内容可以被访问。

8.查看Apache日志信息,日志信息存储在/var/log/httpd/目录下,可以查看http访问的日志及https的访问日志,可以查看错误的http日志及https的错误日志等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